市值缩水超1100亿!百亿“防水茅”,海外加速“破局”
周期的困境对于企业以及企业的掌舵者而言,难以抵抗。
但熬过周期底部,企业一般都能迎来新的腾飞。
此前,本已就“跌跌不休”的防水巨头东方雨虹,又遭到了实控人李卫国的大举减持。据东方雨虹10月13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实控人李卫国已完成既定减持计划,累计抛售4632.87万股,套现金额达5.44亿元。
实际上,这并非李卫国第一次大手笔减持。
早在2024年,李卫国就已减持东方雨虹4053万股,合计套现6.5亿元;加上本次,其累计套现近12亿元。
连续两年大手笔减持背后,李卫国正在艰难“填坑”。
时间拉回到2021年,当时的东方雨虹正处于业务巅峰期,意气风发的李卫国也抛出了“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员工持股计划,李卫国承诺为参与计划的本金和融资本息兜底,且计划期满后,如果年化收益率低于8%,李卫国也会为计划兜底。
然而,最终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员工持股计划推出之后,东方雨虹的股价便从超过60元/股的最高点一路回落,目前股价更是跌至12.84元/股,和最高点相比缩水近八成。
为了能兑现早期立下的承诺,李卫国则连续使出了大比例质押、大手笔套现以及大比例分红三个“大招”,据媒体统计,近两年李卫国合计套现12亿元,加上此前分红拿到的近16亿元,共计28亿元,已足够兑现当初的承诺。
对于李卫国而言,大手笔减持之后,员工持股计划难关已过。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困难依旧没能解决。
“防水茅”的困境
东方雨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前的1995年。
彼时,东方雨虹的创始人李卫国才刚刚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几经辗转后成了湖南省统计局的一名机关干部。
1994年,李卫国好不容易从单位分到了福利房,却发现房子出现严重漏水问题,后来多次维修都因防水材料不过关而无法根治。正是这一次经历,让李卫国敏锐地洞察到了防水行业的巨大商机,于是其毅然选择放下“铁饭碗”,于1995年创立了东方雨虹的“前身”——湖南长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由于当时的防水市场还处于从零起步阶段,东方雨虹很快就成了湖南防水行业的佼佼者。
1998年,李卫国在北京注册了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东方雨虹的成立也意味着其完成了从地方品牌到全国性企业的关键一跃。
由此,李卫国的全国化布局彻底地拉开了序幕。
1998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住房需求市场化释放,房地产行业开始飞速发展,而身处房地产产业链上游的东方雨虹则是吃尽了红利。在那几年里,东方雨虹专门挑选国家重点工程开发,从全国第一批中央储备粮库防水工程,到首都机场等标志性建筑,都有东方雨虹的参与。
后来,打响名声的东方雨虹更是相继承接了包括“鸟巢”“水立方”等在内的26个奥运场馆的防水项目,
随着业务越做越大,到了2008年9月10日,东方雨虹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有了资本市场的背书,东方雨虹开始在房地产市场大展拳脚。上市的前一年,东方雨虹率先和当时第一大房企万科达成合作,此后诸如保利、龙湖、富力、融创、恒大、华夏幸福等,都成了东方雨虹的重点客户,随着合作的房地产企业越来越多,在2022年中国Top500房企中,东方雨虹首选率达30%;Top100房企中,东方雨虹落地率达65%。
且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爆发,2008年至2021年这十三年间,东方雨虹营收从7.12亿增至319.34亿,增幅超过了44倍。
不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进入2022年以后,随着上游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东方雨虹过度依赖地产工程的业务模式,开始显露出了脆弱的一面,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压力增大等问题开始浮现。从最直观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实现营收和净利润135.7亿元和5.644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84%和-40.16%,要知道在2023年上半年时,东方雨虹的营收和净利润仍分别高达168.5亿元和13.34亿元。
受业绩大幅下滑的影响,东方雨虹的股价也持续走低。截至最新收盘,东方雨虹股价报收12.84元/股,和最高点相比蒸发近八成,市值缩水1100亿元。
海外并购
面对国内防水材料市场低迷的表现,东方雨虹选择将目光放到了海外。
今年7月,东方雨虹发布公告,宣布由其全资子公司以约1.23亿美元(约合8.8亿元人民币)收购智利Construmart S.A. 100%的股权。
资料显示,这家被收购的智利公司是当地知名的头部建材零售企业,拥有约31家建材超市,其2024年营收达20.93亿元,净利润为0.35亿元。
整体来看,东方雨虹在这笔收购中,显然有点操之过急。相关资料显示,onstrumart的净资产约为5.2亿元,而东方雨虹的收购价却高达8.8亿元,溢价接近70%。
实际上,这也不是近两年来东方雨虹第一次海外并购了。除了此次收购智利Construmart,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还收购了香港万昌五金建材有限公司与康宝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希望以香港为支点,辐射东南亚市场。
从业绩来看,目前海外市场的表现也明显优于国内市场,今年上半年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为5.761亿元,去年上半年海外市场的营收为4.053亿元,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了42.14%。
不过,目前海外市场业务面临着低毛利的困境。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海外市场业务的毛利率为20.17%,而国内市场业务的毛利率为25.63%。
诚然,面对国内市场的萎缩,东方雨虹选择发力海外也不难理解,但在业绩下滑、现金流紧绷的背景下,东方雨虹的并购可能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负担。
从经营性现金流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96亿元,虽然较上年同期的-13.28亿元改善70.18%,但连续两个半年度为负值的表现,暴露出了东方雨虹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再从应收账款角度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高达94.09亿元,同比上涨4.94%,坏账准备金额更是达到27.71亿元。巨额的应收账款不仅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也暴露出其在下游客户面前的议价能力正在减弱。
另外,从负债角度来看,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的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47.55%,带息债务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3.7%。除了债务持续增长以外,更令人警惕的是其债务结构的短期化,目前现金短债比已降至0.65,这意味着手头的货币资金已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存在明显的流动性缺口。
为了缓解自身面对的资金压力,东方雨虹已经在加快对下游房企的债权清收。公司表示,为加快债权清收,实现资金回笼,改善资产结构,2025年上半年,其作为债权人通过取得部分下游客户已建成的住宅、商铺、办公用房、车位、持有的股权资产等用于抵偿其所欠付公司款项,相关债权的账面价值共计约8.39亿元。此外,该公司作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抵出抵债资产或自有房产用于抵偿公司欠款,相关债务的账面价值共计5856.33万元。
综上而言,其不难理解东方雨虹想要借助发力海外市场走出困境的意图,但在业绩下滑、现金流吃紧的背景下,出海计划或许还需谨慎一些。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