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风,还是吹到了恋综

爱情不在欧洲贵族城堡里,在即使同样疲惫却依然愿意并肩同行的人眼里。
作者|冼豆豆
编辑|晶晶
排版 |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的正片里,几位年轻人围坐在桌前,没人聊英国留子的英伦情,反倒在感叹北漂的成本太高了,有人说大钟寺的房租又涨了五百,有人吐槽西二旗的晚高峰能堵到让人想辞职,还有人在计算住在城区边缘的通勤时间。

这样的画面让许多观众忽然意识到,大家追看这档“牛马恋综”,或许从来不是期待又一个王子公主的完美童话,而是在等待一份对真实生活的确认。
回溯国产恋综的发展轨迹,早期《非诚勿扰》还能看见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讨论异地恋、婆媳关系等实在议题,但进入网综时代后,《心动的信号》等节目逐渐转向素人偶像剧模式,镜头里全是年薪百万的投行精英、海归博士在海岛别墅或一线城市的江景公寓里演绎浪漫。
2024年的恋综市场一度陷入抓马内卷,《心动的信号7》因嘉宾刻意中英夹杂说话引发群嘲,“我挺喜欢南…Southampton、曼……Manchester”的讲话方式被观众调侃为“一年英水硕,一生英伦情”。观众开始呼吁“二本恋综”,这成为行业转向的明确信号。当这些精致包装的“样板间爱情”“预制浪漫”在恋综里反复上演,观众真切地感到审美疲劳。

前不久,《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以一种反浪漫的姿态闯入观众视野。
这档芒果TV推出的节目,没有豪华取景地,没有精英嘉宾,十位主角全是职场打工人。互联网产品经理、剪辑师、图书编辑、制片人,最洋气的职业也不过是AI程序员。他们不是戴着光环来谈恋爱的,而是攥着年假挤出的喘息时间,甚至年假结束后还要边上班边录制节目,加班成了约会间隙的日常。
节目刚开播,人们骑电动车在晚高峰堵车、靠在公交车窗补觉的画面,就让无数北漂观众感慨:这简直是我的通勤实录。

最戳中打工人的,是节目里那些无需解释的职场暗号与班味细节。初次见面时,没人打听学历背景,开口都是你在哪儿工作?“大钟寺。”“哦,我在西二旗。”这两个北京互联网从业者的典型地标,像接头暗号般完成了身份认证。要知道,西二旗所在的后厂村区域聚集着30万互联网从业者,他们挤不上的地铁、加不完的班,早已成了北漂职场人的集体记忆。
餐桌旁的氛围更像公司食堂的跨部门拼桌,大家互不喊名字,统一称呼老师,拘谨中带着职业化的礼貌。有男嘉宾刚收到女嘉宾的约会邀请,转头就找地方随地大小班。有嘉宾在后采时突然接到老板电话,下意识应答,挂完电话的苦笑让屏幕前的观众瞬间代入。

这些在其他恋综里会被果断剪掉的不浪漫瞬间,恰恰成了这档节目的核心看点。有嘉宾坦言裸辞半年,靠存款支撑生活的窘迫;有人在约会间隙躲进房间处理工作,电脑屏幕上满是红色的未读消息;还有人聊起租房时的无奈,住通州和石景山的两人要交往,就算是异地恋,是的,这是每个北漂都能共情的痛点,远距离跨城见面,能在每个加班的深夜击垮每一对恋人。
在这档节目里,就连敲门约会模式,都刻着打工人的纠结。要不要主动?被拒绝会不会尴尬?犹豫半天伸出的手,比偶像剧里的深情告白更让人心动。有网友说:这哪里是恋综,分明是职场人的生存实录加相亲番外。
热度攀升的同时,质疑声也如潮水般涌来。有观众扒出嘉宾的社交账号,发现镜头里喊着房租太贵的人,私下里有环球旅行的足迹;吐槽加班太累的嘉宾,晒过不少精致下午茶。这种割裂感让人生出恍惚,这到底是真实生活的切片,还是另一套精心编排的打工人剧本?
更有人质疑请年假还要加班的设定太刻意,觉得正常人不至于把工作挂在嘴边。这些争议揭开了当下恋综的整体困境,伪素人现象泛滥,剧本痕迹越来越重,观众早已分不清真实与表演的边界。
但即便如此,观众依然对这档节目抱有执拗的期待。这份期待的背后,是当代职场人无处安放的情感焦虑。

调研显示,67%的职场青年依然期待爱情,但仅有53%的人有高恋爱意愿。男性被经济压力困住,女性忙着搞事业无暇他顾,42%的人坦言爱情与职业发展存在冲突。更残酷的现实是,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仅610.6万对,创近40年新低,单身人口已超2.4亿。
大家在节目里看嘉宾纠结要不要为约会请假,其实是在看自己每天面对的选择。加班到八点,是直接回家躺平,还是赴那个鸽了三次的饭局?这种矛盾,正是当代打工人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
节目里最动人的片段,往往藏在这些现实褶皱里。
司文楷暗恋张潇文,犹豫了整整一晚才鼓起勇气发出邀约,紧张到说话结巴,这种笨拙的勇敢比任何情话都有力量。两位嘉宾加完班在星空下坐着,没聊理想型,没说暧昧话,只是互相吐槽甲方的奇葩要求,沉默时递过的一瓶水,成了最暖的慰藉。


现实生活中,有人在地铁换乘时偶遇,共享一副耳机听首歌;有人加班到深夜,收到对方要不要一起吃碗面的消息。这些细碎的瞬间,比海岛度假的浪漫更贴近爱的本质。
节目追踪的爱情补完计划所展现的是,真实的爱情从不是假期里的短暂狂欢,而是在通勤、加班、房租压力中挤出的相互陪伴。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的价值,在于它终于把镜头从精英的城堡转向了普通人的格子间。它没有回避生存与爱情的冲突,而是诚实地抛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共同困惑。
当我们为KPI和OKR耗尽精力,还剩多少热情去经营感情?个人时间被工作挤压到极致,爱情该在生活里占据怎样的位置?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能让“牛马”在“牛马恋综”里寻到一些回应。

就像某位骑电瓶车在地铁口等伴侣的人,他未必能解决房租压力,却能在对方疲惫时给出一个拥抱,这种同频的坚守,正是普通人爱情的温柔底色。
现实主义俨然成为恋综赛道的新方向。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有观众吐槽打工人日常太枯燥,没有想追的CP,也有人担心过度强调牛马身份会沦为新的流量密码。毕竟观众想要的不是苍白的生活流水账,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闪烁的心跳。是犹豫后的主动,以及平凡日子里的相互支撑。
大家追捧牛马恋综,本质上是在寻找自身处境的回声。不是想看别人的爱情有多圆满,而是想确认,即便被工作耗尽力气,即便要为房租发愁,普通人依然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现实主义的风吹到恋综,却让观众看清了爱情最本真的模样。它未必在皇室城堡里,而是在加班后的一碗热汤里,在那个同样疲惫却愿意同行的人眼里。



四味毒叔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