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西方“原生家庭”的案例吧
【本文来自《西方思想殖民太厉害了,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也讲个西方“原生家庭”的案例吧
西方某大学做过一个“原生家庭”(当时没有“原生家庭”的概念,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对孩子未来的影响调研,调研是对几千对双胞胎孩子30年后的生活差异比较。
调研的结论我不记得了,感觉是没太大说服力。但调研报告中最极端而有趣的案例我反而记住了。
这个极端案例是:这对双胞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吃喝嫖赌抽,外加坑蒙拐骗偷。30年后,这对双胞胎,一个跟其父亲一样,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一个常青藤大学毕业成了金融家(投资机构合伙人)。调研人员问他们“是什么让他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他们的回答一模一样:“有这样的父亲,我还有什么选择呢?”
个人感想:
1.无论作者的“原生家庭”原罪论,还是弗洛伊德的性伤害论,只是疏导心理障碍者的说辞:不要自责,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2.人不能决定出身,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今天,决定明天。
3.如果想躺平,总得找点理由吧。年轻的我,把一切归于社会:我这种天纵之才,因为社会黑暗,所以总是怀才不遇。中年的我,知道自己只是庸才,怪不了社会,就把一切归于父母:父母无能,所以我不是富二代。现在的我,发现自己只是废材,没办法成为富一代,就开始抱怨孩子:你就不能搞个机器人、AI啥的,让我去环球旅行?总之,都是别人的错,我就该躺平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