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否可以考虑接受加沙难民?!

隔三差五,这个问题会就被在网上抛出来,引发不少争论。按理说,战争是悲剧,百姓无辜,大家心里都揪着。但问题一旦落在“要不要接收难民”这个层面,就不是一句“做人要有同情心”能说得清的。这是国家治理、宗教文化、安全风险全盘考虑的问题,不是微博热搜下随手点个赞的道德判断。

500

先看现实。加沙地带两百多万人口,活在战火下确实苦。但全球伊斯兰国家加起来有五十多个,从西亚到北非,从中亚到东南亚,总面积三千万平方公里,人口十几亿,语言接近、信仰一致、生活方式相对兼容。按理说,最有条件也最应该接纳加沙民众的,是这些同宗教、同文化的国家。

可真实情况呢?大多数国家表态很激烈,声援很响亮,但真到了接人、落地、安置,就迅速“静默模式”,旁边的埃及、约旦、叙利亚那个不是如此?埃及甚至是高高筑起边境墙。

这不是他们没人性,而是他们比谁都清楚——难民不是接进机场就完了,后面是一整套安置体系:住房医疗、语言融入、宗教管理、治安问题、极端思想渗透……一步走错,就是社会危机。谁敢轻易接?谁敢说“全部来了我养着”?大家心里有数,只是不好明说。

于是问题兜兜转转,有人把目光投向中国。理由听起来很“高尚”:中国大国担当,不能只谈经济,还要体现人道主义;中国地大物博,接个两百万算什么。但请问,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里,有多少是沙漠、戈壁、无人区?14亿人就业、养老、教育压力谁来扛?乡村振兴还在路上,部分地区还没富裕起来,城里人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些现实问题难道不配被优先考虑?

更何况,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俗法治国家,不奉行宗教治国。你信仰可以有,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大规模接收难民,能不能适应这样的制度?饮食、节日、婚姻习俗可以兼容,但如果有人坚持宗教律法高于国家法律怎么办?如果有人在公共空间宣传极端思想怎么办?这些问题不是危言耸听,是现实案例在全球都发生过。

有人说,做人要善良,要有同情心。这话没有错,但善良不是一掷千金式的冲动,更不是拿别人的安全去换精神光环。对战争受害者同情,完全应该;在保障本国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人道援助,送一些物资、医疗,可以考虑;但接收大规模难民,是另一种性质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这不叫冷漠,这叫冷静。

网友们还是看的明白!有网友就说了:全球伊斯兰国家共57个,国土面积总计3000万平方公里。请问,安置不下加沙200来万的宗教兄弟吗?非要弄到世俗化程度很高,区区900来万土地的中国?考虑加沙人民的宗教习惯了吗?考虑加沙人民的生活习惯了吗?做人呀,不能只考虑自己,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你的爽不要建立在他人的不爽之上。

500

我个人觉得逻,这话听着冲,但逻辑没毛病。

还有网友从另一面“扎心”:作为教友,不想着自发去帮加沙夺回家园,反倒想着去哪儿避难,这是不是内部信念崩了?甚至极端到说“应该执行教法”。这种说辞当然不能认同,但它至少说明一点——这个问题根本不是简单的“好人收留坏人打仗”,而是牵涉宗教世界观、历史纠葛、政治斗争的复杂漩涡。

500

中国的立场很明确:支持和平,谴责伤害平民,呼吁停火,提供人道援助,但不卷入宗教冲突,不当冤大头。我们已经多次向加沙提供物资援助,支持联合国救援机制,派医疗队,做的是实事,不是嘴炮。帮助可以有很多方式,不只有“接人”这一种。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中国是否应该接收加沙难民?答案很清楚——同情可以有,理智不能丢。我们可以伸出援手,但不意味着放开国门;可以表达善意,但不是牺牲自身稳定去实现别人理想。

国家行为不是微博投票。把14亿人的饭碗端稳,把社会秩序守好,把边境安全看紧,这才是负责任的担当。善良要有边界,帮助要量力而行,这叫成熟,这叫真正的文明。

当然话说回来,谁真心关心加沙人民、真心觉得“必须做点什么”,我尊重这种情感。只不过,真正的帮助从来不是在键盘后面喊口号,也不是指挥国家去承担风险。如果有人愿意以个人身份、合法渠道参与国际救援组织、医疗队、志愿团,甚至亲自去前线——那我由衷佩服。这才叫担当,这才配得上“兄弟情义”四个字。至于路费,我也可以象征性出个两百块,算是一点心意。但别忘了,前提是合法、理性、自愿,不伤及别人,不绑架整个国家。

作者:没门,自由撰稿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