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的前因后果(之三)

原创:桅杆,原发于“走进历史的深处”微信公众号(2020年10月11日

前言:75年前的今天,志愿军30万将士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开始。那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战略格局。数十万英雄儿女在异国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勇挫强敌,一扫百年屈辱,为新中国打出了持久和平,为中华民族打出了生存空间。。那一代人,把几代人的苦都吃了,把几代人的血都流了。我们后人当永远铭记!今重发此文,谨以此文纪念那些最可爱的先辈们。

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讨论交流。

500

--------------------------------------------------------

五、战争的结局:中华民族崛起的奠基之战

--------------------------------------------------------

1、战争胜负:参战各方观点不一

南北朝鲜:对于朝鲜南北双方而言,战争起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朝鲜半岛继续维持分裂局面,可以说是平手。但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应该是两败俱伤:双方血拚三年,财产和人员损失不计其数,却又回到原点。表面上双方是战争的主体,实际上只是大国的棋子。

美国:就整个朝鲜战争而言,美军参战是起于釜山,终于三八线,且成功保住了南朝鲜,达到了参战的目的,可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就抗美援朝战争而言,占据绝对海空及装备、后勤优势的美军等17国联军,在与志愿军2年又9个月的较量中,最终从鸭绿江边被打回三八线。对美国而言,可以说是平手,也可以说是失败。

苏联:无论是朝鲜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苏联都没有直接参战,仅派少量空军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因此,苏联不属于参战方。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苏联一直在幕后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苏联虽然不是参战方,但却是重大利益相关方。从战略层面考量,苏联算是一个大赢家:斯大林设局纵容北朝鲜发动战争,使中国出兵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成功地把美国从铁幕对抗主战场的欧洲转移到了朝鲜战争的泥潭,削弱了美国实力,为苏联在二战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进而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争取了时间。但令斯大林意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破了他为中国设的“局”: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不仅敢于参战,而且战而胜之,其继续维护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即保持东北权益或在朝鲜获得不冻港的愿望落空。此外,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除少部分是无偿赠送的外,大部分是半价并以物资交换、分期付款的方式(直到1965年才完全付清)购买的,一来借此出售了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二来其军工企业也得到了大量订单。

中国:就抗美援朝的战争本身而言,起于鸭绿江边,终于三八线,无疑是取得了胜利,也有人说是平手。但建国才一年的新中国,以远远落后的军事装备和捉襟见肘的后勤供应,把世界头号强国为首的17国联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即便逼平,也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从战役层面看,以战役目标是否实现为评判标准,运动战阶段打了五次战役,中国三胜两负;阵地战阶段,中国取得最终胜利。从战略层面看,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既定的参战目标,保住了北朝鲜,进而保障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应该算是完胜。

2、伤亡情况:“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

由于各方公布的伤亡数据差异较大,现将各方公布的伤亡情况列示如下,不做评论。

中朝方面:1953年7月27日,即《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的当天,中朝联合司令部发表了战绩公报:自1950年10月25日(即中国参战日)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朝联军共计伤亡失踪62.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伤亡失踪36.6万余人(阵亡11.4万余人、其他病伤事故等牺牲4.2万余人)。另有一组数据: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民政部下发通知,同时派员到除西藏外的全国480多个地级市2670个县区单位开展调查。经过十多年的调查核实,在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2010年)之际,公布自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战至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期间,共183108名志愿军官兵为国捐躯,包括作战阵亡和所有非战斗牺牲(包括病亡、伤重不治死亡、事故死亡等)。对比而言,中朝联军在1953年公布的数据,是非常接近事实的。

联合国方面:1953年10月23日,美国效仿中国,通过美联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公布:联合国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伤亡是147.4万余人,其中南朝鲜军131.3万余人,美军14.4万余人,其他军队1.7万余人。美国公布的这组伤亡数据,比中朝联军1953年7月27日公布的109.4万毙伤俘敌数还多出38万人(我军公布的歼敌数从来都是偏保守的)。另有一组数据,即美国首都华盛顿“朝鲜战争退役老兵纪念碑”上面所刻:联合国军(不含美国)总计伤亡225.6万人(阵亡628883人,失踪 470267人,被俘92970,受伤1064453);美军共计伤亡17.3万(阵亡54246人,失踪 8177,被俘虏 7140,受伤 103284)。需要说明的是,联合国军伤亡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志愿军的打击造成的。

仅以上述数据的对比分析,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的伤亡要远少于联合国军。有人拿中、美两军的伤亡数字做对比,这是不合理、也是很无聊的:志愿军的作战对象,是17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而不仅仅是美军。但无论如何,中国虽然战胜了世界上头号强国所率领17个联军,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十万先烈的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正如美国韩战纪念碑上所刻那句话: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Freedom is not Free)。

3、深远影响: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

国家安全: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打出了数百公里的战略缓冲区,震慑了觊觎和敌视中国的列强,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彭德怀说: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世人眼里积弱积贫的中国,自抗美援朝战争开始,跻身世界大国、强国之林。斯大林也一改对中国的不信任, 1952年和1954年,苏联分别将中长铁路和旅顺口海军基地移交给了中国。从1950年的世界大格局看,中国当时正受制于“美国全面围堵、苏联意欲控制”的“局”中,是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这个“局”,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争取了最好的结局,打出了持久的和平环境和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一个几千洋兵就可以打进首都、已经习惯于割地赔款的国家,在刚刚结束内战、百废待兴之时,居然敢于同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所率领的17国联军较量并战而胜之,一战洗刷百年耻,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自抗美援朝开始,谁也不敢再小视崛起的中国。可以说,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奠基之战。

经济建设: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推动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国家民族概念开始深入人心,民族自信心空前增强,全国人民空前团结,并积极投身国家的各项建设之中。抗美援朝期间,新中国边打仗、边建设,中国1951—1953年GDP分别增长18.9%、18.3%他30.3%,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没有影响经济恢复和建设,反而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苏联并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特别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了156个大型工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近200亿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中国1953年的GDP刚过1000亿元。中国借助这些项目的建设,迅速建立了比较完备工业体系,完善了国内的工业布局,从一个农业国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

军事力量: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一支世界公认的强军。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锤炼、装备的更新和作战理念的提升,中国军队开始屹立于世界强军之林。也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在美国的沉默中,中国完成了进军西藏,结束了西藏的半独立状态。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国开始把新中国当作一个平等的对手,典型的例子是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认真对待中国发出的“不得越过17度线”的警告,始终不逾雷池一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我们不可能有持续70多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

六、几个问题的辨析

-----------------------------

1、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了解放台湾?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是混淆了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两个不同的概念。前文已经说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随即(27日)就命令其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而中国当时并没有参战。美国如此迅速、过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的结果。当时在美国政府内部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毛泽东和金日成三人合谋发动的。所以,影响解放台湾的是朝鲜战争,而不是抗美援朝战争。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参战,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开始。

2、中国参战是斯大林逼迫的?

这种观点没有事实依据。朝鲜战争确实是因为斯大林的纵容才爆发的,或者说是斯大林设的一个大“局”。但参战与否,主动权是在中国手上的。美军仁川登陆后,北朝鲜无力抵抗,中国因苏联空军掩护问题迟迟得不到答复,参战态度消极。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通过苏联驻北朝鲜大使告知金日成,要他做好到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的准备。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中国一方面和平发展的环境就荡然无存,并面临两线作战(东北和东南沿海)的窘境;一方面将被“老大哥”所牢牢控制。这样,中华民族的崛起将无从谈起。中国之所以最终决定参战,完全是对自身利益反复权衡之后,基于国家的战略利益而做出的决定。战后70年国际局势的演变一再证明,抗美援朝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3、抗美援朝战争不值得?

这种观点近些年比较流行,主要是说中国出兵帮助朝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保住了北朝鲜,却没有获得什么实际利益,金家三代对中国还不太友好。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一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二是没有站在国家战略层面看待问题,三是为北朝鲜态度时常不友好的情绪所左右。诚然,中国为援助北朝鲜付了巨大的牺牲。但正如前文所表述的,中国因为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尤其是持久的和平环境,是中国崛起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缅怀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先烈们,是他们为1840年以来任人宰割的中华民族打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打出了持久的和平环境。至于中国和北朝鲜关系的曲折波动,也应该理解为国家利益的使然,“同志加兄弟”、“用鲜血凝成友谊”等说辞,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千万别太当真。

(全文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