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真正利好:美对华预演“新冷战”遭3连败!特朗普暗示“交易”台湾?

如果战友们还记得,回顾占豪过去两三年的论述,有一个核心判断:中美关系已陷入深度的结构性矛盾,其战略缓冲空间所剩无几。在历史上,类似态势极易导向直接军事冲突(事实上中美之间爆发了除了军事冲突以外的几乎所有冲突);而当前和平之所以还能得以维持,主要基于三个关键要素:

首先,中国的发展路径根植于和平。近代的创伤记忆塑造了其审慎的战略文化,其国策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

其次,核威慑提供了战略稳定器。“相互确保摧毁”的逻辑为大国关系设置了底线,排除了全面军事摊牌的可能性。

最后,实力的天平已发生根本性倾斜。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其综合国力的根基之深厚,已非其他发达国家总和所能轻易撼动。无论是钢铁、水泥等基础工业品,还是具备军民融合潜力的汽车、船舶等高端制造,中国在全球成品与关键零部件产能中的份额均超过50%,构成了难以复制的实体优势。

这三大因素共同印证了一个事实:中国才是当今世界和平最关键的“稳定器”、“定海神针”!

500

中国的力量,足以压制全球热战,却无法叫停美国的围堵。一场对华“新冷战”的图谋,从奥巴马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到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第一年,美国就将中国列为头号竞争对手,从那个时候开始,“新冷战”推动节奏明显加速。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则以强大的战略定力为盾,以危机管控能力为锋,更以“五年规划”所展现的远见与应变力为根基,一次次化解冲击——这正是中国屡次破局的关键所在。

然而,哪怕如此,针对中国的攻击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赤裸裸!就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中国已经连续挫败了美国三起针对中国的“新冷战”图谋。

第一败:欧盟电动车关税图谋破产:中国用经济理性战胜政治胁迫

2024年开始,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首的亲美派势力,试图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反补贴关税为筹码,换取美国对欧盟各方面的“高抬贵手”,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暂缓或取消对欧洲汽车、钢铝等产业的惩罚性关税。

表面上看,这是“贸易谈判”,实则是美国精心设计的“中欧脱钩”第一步棋。其终极目标,是借关税之名,行技术封锁与市场切割之实,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从而延缓中国在全球绿色科技领域的主导进程,同时推动中欧“脱钩”以逐渐形成“新冷战”之实。当然,从利益层面上看,打压中国的新能源车符合欧洲汽车产业的利益。

然而,这场“交易”刚一启动,中国就一边采取强势反制措施,一边做出要谈的态度。一则中国是欧盟产品的最重要市场之一,二则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是真的让欧洲人没了脾气。试想,如果中国不向欧盟供应稀土和新能源汽车的零配件,德国大众、法国雷诺等车企就会遭遇重创。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在2025年5月致函欧盟委员会,警告称单边关税措施将严重损害大西洋两岸的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并可能导致德国汽车、机械等产业面临重大经济损失。最终,在多方压力下,欧盟被迫与中国展开妥协谈判,转而寻求与中国展开“技术标准对话”。

500

这一回合,最终美国还是输了,输在特朗普的贪婪与中国的反制能力。正如占豪在2025年5月文章中所言:“当美国自己都无法承担关税战的巨大代价时,凭啥让盟友和美国一起承担?”欧盟的退缩,不是软弱,而是清醒——他们知道,跟着美国走,饭碗不保;跟着中国走,至少还能吃上热乎的。

但必须警惕的是,这次“暂停”不等于“终结”。美国不会善罢甘休,未来极可能进一步蛊惑欧盟在其它方面与中国“脱钩”。

第二败:荷兰强抢安世半导体反遭断供:产业链主权意识觉醒

如果说欧盟电动车案是“温水煮青蛙”,那荷兰政府在2025年9月底对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突袭式接管”,就是赤裸裸的“明火执仗”。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荷兰经济部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商品供应法》,强行冻结中资母公司闻泰科技持有的安世股权,并剥夺中国籍高管职务,试图将这家全球功率半导体巨头“国有化”。

这一举动,就是强盗一样的“明抢”,几乎复刻了美西方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套路——先污名化,再合法化掠夺。其背后,是美国“50%穿透规则”的直接授意:凡中资持股超50%的企业,其全球子公司均被视为“受控实体”,可被任意制裁。荷兰,成了美国测试这套规则可行性的“小白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不能制裁住荷兰,那其他西方国家也会效仿。

500

然而,让荷兰政府万万没想到,他们抢到手的,是一个“烫手山芋”。安世半导体虽注册在荷兰,但其80%的封装产能位于中国东莞,48%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其大部分产业链都在中国。中国一纸出口管制令,直接掐断其芯片成品与关键元器件的出货通道。稀土材料同步收紧,更是让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叫苦不迭——没有中国稀土,高端EUV光刻机连镜头都磨不出来。

据新华社2025年10月21日报道,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已发出红色预警:“安世断供可能导致大众、Stellantis等车企在未来4-6周内部分产线停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不得不紧急致电中国商务部,“请求就技术细节进行磋商”,态度之急切,与月初的嚣张判若两人。

这一战,中国打得漂亮,都还没怎么出手,荷兰就顶不住了。归根结底,这还是实力的差距,荷兰当这个急先锋就是找死的“炮灰”。这次事件向世界宣告了一个铁律: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的“法律国籍”不等于“产业国籍”。谁掌握核心产能、供应链节点和终端市场,谁就拥有真正的控制权。荷兰这次“明抢”结果会很惨,不仅是经济上会溃败,更是战略认知上的崩塌——它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分一杯羹,结果却被一脚踹进火坑,还连累了整个欧洲制造业。现在,荷兰除了向中国求饶还能怎样?如果不求饶,中国必然会在中国境内再复制一个中国的安世半导体企业。

更重要的是,中国抵挡住欧洲国家侵吞中国资产的图谋能“杀鸡儆猴”的作用。今后任何国家若想效仿荷兰,想对中国企业“合法抢劫”,都必须掂量一下:你的产业链,离得开中国吗?你的市场,承受得起断供吗?你的人民,愿意为政客的愚蠢买单吗?

第三败:澳大利亚拒绝对华脱钩:资源民族主义碰壁

如果说前两场战役发生在“高端制造”领域,那第三场则聚焦“基础资源”——铁矿石。2025年初,美国国务院私下敦促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其配合美方战略,逐步减少对华铁矿石出口,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澳方心领神会,旋即放出风声,要求与中国重新谈判铁矿石定价机制,暗示要“随行就市、大幅涨价”。

这一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至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24年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其中65%来自澳大利亚。但中国早已不是被动接受价格的“冤大头”,并且已经有了多元化的方案,尤其是中国在非洲投资的铁矿开始投产,这恰好给了中国一次“修理”澳大利亚的机会。在得知澳方意图后,中国海关总署立即调整进口政策:所有非人民币结算的澳大利亚铁矿石,一律暂停清关。同时,加速推进与巴西、几内亚、南非等国的长协谈判,并扩大废钢回收利用规模。

500

这一记“人民币结算+多元采购”组合拳,直接打懵了堪培拉。面对中国的果断措施和国内经济压力,澳总理阿尔巴尼斯不得不公开表态:“澳中经贸关系对两国至关重要,我们无意参与任何经济脱钩行为。”

美国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它本想通过资源卡脖子,逼迫中国在工业产能上让步,结果却发现,中国早已构建起“资源—货币—产能”的三位一体防御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建设、海外资源布局,每一环都在削弱美元霸权对资源定价的垄断。澳大利亚的退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在一个“去美元化”加速的世界里,谁敢拿自己的国运,去赌美国的口头承诺?

这三场战役,看似独立,实则同源——它们都是美国“新冷战”战略在不同维度的投射。而它们的集体失败,也揭示了美国这一图谋的根本缺陷: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美国想拉盟友围堵中国,却无法补偿盟友的经济损失。欧盟怕丢市场,荷兰怕断供应链,澳大利亚怕丢订单,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的逐利本性在起作用。当政治忠诚与经济利益冲突时,资本永远选择后者。

第二,产业链深度绑定不可逆。 中国不是苏联,不搞封闭经济,而是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你想和中国脱钩?先问问你的工厂、你的消费者、你的股东答不答应。安世半导体案例证明,即便法律上“国有化”,产业上照样“中国化”。

第三,中国反制手段日益成熟精准。 从稀土管制到人民币结算,从出口限制到标准制定,中国的反制不再停留在“抗议谴责”,而是直击要害、精准打击。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对称战术,让美国及其盟友防不胜防。

战友,看懂这三场战役,你就明白:美国的“新冷战”不是没打,而是一直在推动,只是今年开场遭遇三连败而已。它暴露的不是中国的脆弱,而是美国的虚弱;不是盟友的团结,而是阵营的分裂。

其实,美国对委内瑞拉的海上封锁,是一次赤裸裸的“新冷战”预演。其行动本质,是以委内瑞拉为试验场,进行一场规模可控的军事推演:评估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扼杀一国,进而测算封锁一个大洲、最终控制全球海洋要道的成本。这暴露了美国急于验证其海军是否还握有掌控世界的战略底牌。但毋庸置疑,这场面向旧日幻梦的测试,其结果早已注定——那就是失败。

当前中美战略态势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设置议题。在昨日的头条文章《大揭秘:7年制住美国,中国到底用了什么“魔法”?》(点击蓝字查阅)中,占豪深入分析了美国面临的战略困境:中国对稀土资源的管控使美国陷入被动,而中止采购美国大豆、石油天然气等行动,进一步冲击了特朗普的政治基础,迫使共和党焦灼应对。在此压力下,特朗普已释放信号,暗示若中国恢复稀土出口并扩大对美农产品及能源采购,美方可能明确反对“台独”。

既然台湾问题被美方摆上谈判桌,中国不妨借此展开战略周旋,虽然这依然是特朗普政府的“虚空造牌”,但把反对“台独”作为议题讨论本身,就是进入了中美博弈的腹地了。毕竟,西太平洋博弈的棋眼就在台湾。我们并不指望依靠美国反对“台独”实现统一,但只要把这个问题作为议题讨论,将有利于中国以更主动的姿态推进进程,包括运用政治、准军事乃至军事手段逐步施压,就像我们用稀土一点点施压一样。一方面在经贸领域持续对美施压,另一方面在台海加强实际控制,双管齐下,形势将日益朝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当然,我们清楚美方的表态不过是个缓兵之计,但这其中蕴含的是计中计,中国同样可以借此把中美之间的议题变得更加直接,这有利于我们与美国的谈判。而且,未来若中美进一步交锋,这些只会让我们更为从容。更何况,时间站在中国这一边——我们的实力随发展日益增强,东风既至,万事俱备。

美国试图推动的“新冷战”剧本,不过是一场缺乏响应的独角戏。即便短期内形成阶段性对峙,美西方也难以持久,“新冷战”图谋最终注定失败。

就在美国疲于应对中国反制、企图将中国拉回其预设轨道之际,中国已从容开启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讨论,稳步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500

这背后的反差,正是两种战略思维的根本不同: 一方执着于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试图用封锁与脱钩来维系霸权;而另一方,则专注于超越周期,通过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规划,扎实地解决内部问题、锻造长期竞争力。

“十五五”规划将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计划,它是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等新一轮产业革命临界点上的 “中国方案” 。它将系统回答我们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如何将内需市场打造为全球创新的沃土,以及如何通过“共同富裕”释放更深层的发展动力。

关注“十五五”,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 因为它勾勒的,不仅是国家的产业路线图,更决定了未来五年我们的就业机会在哪些新赛道涌现,我们的城市与乡村将如何变得更宜居,我们的国家将在世界格局中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

当外界喧嚣于“新冷战”的杂音时,我们更应把目光聚焦于这场关乎国运的自主规划。这是中国在面对任何风浪时,都能保持定力、开拓新局的根本“魔法”。

东风已至,我们脚下,正是扬帆起航的新起点!

来源 | 占豪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jji0_4I5G_HUKQhgRdQWA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