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第一无人机战队建成,再也说一下“无人机万能论“

随着超大型的隐形无人轰炸机开始试飞,该机应该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隐身无人机,让东大的无人战队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建设,在规模和型号上世界第一!

东大的作战无人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全面的有人机型号的全面对应。从空战、轰炸到侦察、预警,有人机序列中存在的,在东大无人机战队中都能找到匹配的型号,“对应”将是未来作战场景的无人作战主要形式。

500

外网曾有爱好者通过PS ,将东大已公开的部分无人机型号整合在同一张画面中,这张图片意外展现了东大无人机家族的庞大规模 —— 即便只是部分型号,其种类数量已经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无人机型号的总和。从螺旋桨驱动、具备超长航时的低速侦察无人机,到喷气、火箭式动力、能够以乘波体高速突防的侦察无人机;从隐身突击大内置弹舱的专用攻击机型,到具备空中高过载格斗能力的隐身无人战斗机,再到承担战场预警任务的无人预警机和各类侦察无人机,现在东大无人机体系覆盖了从低强度到高强度对抗的各种需求。

而且这张图片中并未包含各类中小型无人机,如果将全系列型号全部摆出来,即便是再来一座大型机场也放不下,体系的完备性和型号多样性让全世界目瞪口呆。

500

这样就让全世界都有个疑问为什么东大要搞出这么多种类的无人机,实际上这个无人机特点关联,当前无人机虽然有AI技术支持,但难以完成多种类、高动态的复杂作战,所以现在无人机都是单一任务类型,作战任务的细分,不同任务对无人机的动力系统、航电设备、隐身性能、载荷能力等技术指标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那么就会出现相关专业类型无人机,充分发挥其长处,在商业化上就是产品满足个性化需要,而东大就是制造业大国,涵盖所有行业,产业链非常长,覆盖度广阔,实际上大家到网络购物平台上就能发现,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找到,这种条件下各种奇奇怪怪想法,都具备变成产品的能力,到了无人机上也是一样。

但要警惕的是国内外都有着无人机“万能论”,这点一定要注意识别,以前马斯克就想采用无人战斗机+星链代替现有战斗机体系,这一想法看似具有颠覆性,暴露他战争本质的认知不足。作为商人,马斯克的构想更多基于技术和挣钱,却忽视了战场环境双方是以命相搏,是人类最极端对抗,稍微疏忽就是失败!

500

就说星链有通信带宽与延迟问题,无人战斗机实时空战时,空战中目标机动速度往往超过音速,通信延迟需控制在毫秒级,而星链的单程延迟约20-40 毫秒,这在激烈空战中肯定要出问题的;无人战斗机若依赖星链导航,对方只需对星链信号进行局部压制,即可使无人机失去导航能力。

那么可以看出有人机一直是朝着多用途方向发展,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而无人机将继续朝着专长方面走,注重完成任务。

在作战体系层面,有人机起到“指挥控制节点”的作用,例如对3000公里敌方要害节点目标实施打击,那么就可以组织8架歼36,24架高性能无人战斗机,4架高性能侦察机,8架“马兰”隐身轰炸机(可以携带15吨防空区外打击弹药),4架马兰无人加油机。

歼36可指挥多架侦察型无人机前出探测,深入敌方防空火力圈,抵近探测雷达阵地、导弹发射车等关键目标,实时接收无人机传回的战场数据,结合自身雷达、光电设备获取的信息,指挥“马兰”无人轰炸机作战,一次精确制导弹药投放量达到120吨,由于隐身弹仓空间大,可以多种类型制导弹药混编,打击能力更加强大。而这样编队远比组织有人战术集群简单,投放费用也比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低的多。

如果遇到对方拦截那么由可以由高性能无人战斗机实施空空作战,哪怕是和一兑一作战,然后歼36在进行攻击作战,也是效费比非常高。由于航程是远距离作战,有着严重的“里程焦虑”,中间可以通过“马兰”无人加油机补充燃料。

如果对方防御力量强大,那么可以组织多编队,从多个方位进行连续攻击,提高打击强度,完全就能发挥无人机相对造价低,数量多的优势。

实际上未来无人机作战远远不止“无人机”万能论这么简单,其对抗范围会从战场延伸到,研发中心,生产线,最后还是要归结于人的竞争!

扇歌 - 科幻平台 更多原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