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逃离果链,100亿还不够
文源:源Byte
作者:柯基的柯
逃离果链,歌尔股份是认真的。
10月17日晚间,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终止筹划以约104亿港元(现汇率约合94.97亿元人民币)收购联丰商业集团旗下米亚精密科技与昌宏实业100%股权的事项。
公开信息显示,该预案于7月23日首次公布,旨在通过收购增强歌尔公司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竞争力,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
米亚精密、昌宏实业均为苹果手机结构件核心制造商,此项交易一旦成功落地,会进一步巩固歌尔股份在果链中的地位。
纵观歌尔股份近期的一系列资本操作,包括与上海奥来“联姻”、收购英国Micro-LED巨头Plessey等运作,再结合本次“放弃”巩固果链地位的机会。歌尔股份似乎正以VR等光学技术之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逃离果链”的命题上。
只不过,随着苹果开始放弃头显,加大对AI眼镜的投入,会出现一个魔幻的未来场景,就是歌尔股份一通操作之下,在一两年之后,在VR代工等赛道上,自己又撞见了苹果。
曾经在绑定苹果上吃过大亏的歌尔股份,有些无奈。
01
苹果暴走
苹果,重回巅峰。
10月21日,苹果收涨3.94%,报262.24美元刷历史新高,总市值达3.89万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仅次于英伟达。
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报告显示,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早期销售强劲,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iPhone 17基本款在中国销量几乎翻了一番。
在iPhone 17系列正式发售之前,由于此前产品更新迭代幅度不大、AI等功能缺位等原因,舆论场更多还是看衰苹果。
这一次,苹果将iPhone 17的牙膏挤爆,功能拉满,即便iPhone 17基础款都拥有高刷等功能。
截图来源于苹果官网
分析师Mengmeng Zhang表示:iPhone 17基础款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性价比优势显著,它搭载了性能更强的芯片、升级后的显示屏、更大的存储容量,前置摄像头也有所提升,售价却与去年的iPhone 16保持一致。
一般来说,苹果的业绩暴走会带动整个果链的起飞,无论是股价上的直接刺激,还是加速果链内部的整合。
2020年,蓝思科技以99亿元收购可胜科技(泰州)和可利科技(泰州)100%股权。可胜/可利是苹果MacBook、iPad金属外壳主力供应商,拥有成熟的CNC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
彼时,苹果风头正盛,据CINNO Research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的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约3.05亿部,同比大幅下降21%,销量表现略低于预期,主要因国内疫情及多重市场因素叠加影响。但苹果销量实现了3870万部的销量,同比增长13%,销量在Top5品牌中同比唯一正增长,市场份额为12.7%,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
就在那个时候,苹果开启了收割全球市场的模式。数据显示,2020年苹果利润574.11亿美元,2021年为946.8亿美元,2022年是998.03亿美元,2023年是969.95亿美元,均是全球第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类似苹果这种上游的大腿处于业绩暴涨的时刻,下游的供应商自然希望实现快速整合,抱团去拿到更大的订单,携手“做大做强”,极少出现“谈不拢”的情况。
故当歌尔股份宣布终止交易的时候,让外界颇感意外,自消息宣布后已经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8.98%,直到10月21日才有所回暖。
02
主动跳船?
关于绑定苹果,歌尔股份是有心理阴影的。
2022年,歌尔被踢出AirPods Pro 2供应链的事件,不仅让其股价蒸发数百亿元人民币,更是导致2023年的全年业绩不佳。
根据歌尔股份在2023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74亿元,同比下降6.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8亿元,同比下降37.8%;扣非净利润8.6亿元,同比下降47.16%。
相比其他果链企业,歌尔股份在AR领域的积累,或许能缓解果链企业的焦虑。在上一波VR浪潮中,歌尔股份就是一款名为Oculus Quest 2的VR头显的核心供应商,随后,歌尔股份又成为索尼、Pico等众多VR龙头厂商的核心/独家代工厂,据中泰证券研报披露,截至2021年歌尔在高端VR/AR整机代工领域中市占率接近80%。
Oculus Quest 2产品宣传图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歌尔股份在高端VR/AR整机代工领域的订单,才没有让踢出果链的事件进一步恶化。
后来,歌尔股份虽恢复了在果链中的地位,拿到了相应的订单,但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已经被公司提上了日程。
据2024年年报显示,歌尔股份正在推进的9个研发项目中,至少有4项与AR、AI眼镜相关。
今年9月,歌尔股份正推进子公司歌尔光学对上海奥来的股权收购。根据后续披露方案显示,歌尔光学拟通过定向增资扩股方式,以5.3亿元注册资本取得上海奥来100%股权。
交易完成后,歌尔光学将持有上海奥来100%股权,歌尔股份对歌尔光学的持股比例由56.6560%降至37.7707%。此举旨在补强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领域竞争力,支持AI智能眼镜、AR增强现实等业务发展。
歌尔股份称,本次交易可实现歌尔光学与上海奥来优势互补,显著增强在光波导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同时缓解资金压力,加快形成成熟产能,抢占市场先机。
8月8日晚间,歌尔股份以重金1亿美元(7.1842亿元人民币),透过子公司跨境投资英国Micro-LED巨头Plessey。Micro-LED,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终极方案,也是通往消费级AR眼镜必须攻克的技术高地。
几乎就在歌尔股份终止那项收购的同一时间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歌尔国际创新中心项目设计方案规划的公告。
公告明确,该项目由歌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歌尔股份的子公司——上海歌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实施。
AR与苹果,这一进一退的操作。或许已经表明歌尔股份的真实态度。
03
又撞见苹果
2025年,几乎成了果链企业的“资本运作年”。
包括歌尔在内的众多果链巨头们,都在频频进行资本操作。
歌尔股份旗下歌尔微电子正在冲刺港股IPO。该公司于今年7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为年内第二次递表,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前三个月,歌尔微电子收入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11.20亿元;同期年内利润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1.16亿元。
8月18日,立讯精密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融资超过10亿美元。招股书中明确提到,募资的用途之一,是“投资上下游行业或相关产业的优质目标”。
就在递表之前,立讯已经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3月,以43.89亿元收购闻泰科技的ODM业务,从纯粹的“代工”向上游的产品集成拓展;更早前,还斥资5.25亿欧元,收购了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制造商莱尼。
7月9日,蓝思科技正式在香港挂牌交易,集资47.68亿港元。
上述果链企业都在利用香港这个国际资本平台,来寻找苹果之外的“第二曲线”,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AR,但凡能想得到的领域,都是它们试图转型的新通路。
以立讯精密为例,至少在业务构成上,这家共计正在开拓与苹果关联度较低的领域。立讯精密的财报显示,其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线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分别高达49.6%和19.6%。
相比之下,歌尔股份面子上是在加码AR等光学技术来远离苹果,但里子上存在又绕回果链的可能性。
跟踪报道苹果多年,且在苹果公司内部人脉甚广的彭博社马克・古尔曼在近期爆料称,苹果正将研发重心从Apple Vision Pro转移至智能眼镜赛道,甚至暂停了轻量版头显开发并调配核心团队资源,其首款产品Apple Glass计划于2026年发布、2027年正式发售。
兜兜转转之后,歌尔股份在AR的赛道上,又撞见了苹果。毕竟,苹果的头显产品,就是歌尔股份在代工。
况且,苹果实在是“给得太多”。
有苹果供应商高管曾透露,尽管苹果订单的利润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一定会给供应商提供合理的利润,不会出现压榨供应链导致产品品质降低的情况。同时,在业内看来,苹果订单是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其他“非果链”供应商压力更大。
此外,苹果对供应链的管理、创新能力,以及进入“果链”的行业标杆效应、资本市场认可等,都能带来订单以外的收获。
只不过,苹果很难接受供应商以“方案提供商”的身份介入其中,而歌尔股份的各类资本操作,就是奔着成为方案提供商去的。
一个不想被下游供应商裹挟,另一个不想继续被上游拿捏。VR/AR代工领域市占率超70%,AI眼镜代工份额预计达60%以上,这是歌尔股份未来与苹果博弈的底气。
但苹果向来擅长扶植供应商,在同一个环节,苹果通常找两家以上供应商合作,即使其中一家可能规模小,苹果在前期提供技术并给予一定量的订单,快速形成规模,从而对赛道内的龙头形成制衡。
在某种程度上,京东方在OLED面板的崛起,除了自身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也跟苹果有意识地在遏制三星一家独大脱不了干系。
可以遇见,未来的AR供应链领域,少不了一场苹果与歌尔股份的博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