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们正在放飞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黑天鹅
懂王们携手贝莱德们强势分抢传统信贷业务大蛋糕,开始危及美联储股东华尔街大银行们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正在损毁它们信贷业务赖以生存的,风险管控和底层逻辑。懂王房地产集团在被华尔街主流银行关闭账户曾经走投无路时,完全靠私人信贷和加密货币生态圈施以援手,才得以存活下来。所以懂王白宫秋后算账,除了司法追究深层国家的主要打手对手,如前纽约检察官和前国家安全顾问甚至前联邦调查局负责人外,正在鼓励已经高达万亿美元的私人信贷,侵蚀主流银行最核心业务,完全可能因此捅破华尔街当下估值泡沫,甚至成为引爆下一场金融危机的火药桶。
作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第三季度初,贝莱德完成了对 HPS 投资伙伴公司(HPS Investment Partners)的收购,交易金额达 120 亿美元。这是贝莱德在约 18 个月内完成的第三笔重大收购,也是其打造另类资产领域领先地位计划的一部分。此前,该公司已收购私人市场数据公司 Preqin 与全球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简称 GIP),就是该企业牵头和李嘉诚长和集团签约收购巴拿马港。在贝莱德官方公告说明,该交易还将创建一个拥有约2200亿美元资产的“综合私人信贷特许经营权”,即收购HPS就是为了涉水私人信贷领域。其表示,固定收益的未来是建立公共和私人投资组合,以优化流动性、收益率和多样化。这笔交易将把贝莱德强大的企业和资产所有者关系与HPS的多元化发起和资本灵活性结合起来。合并后的私人信贷特许经营权,将与贝莱德3万亿美元的公共固定收益业务并肩工作,为整个投资组合的客户提供公共和私人收入解决方案。
贝莱德预计,到2030年,私人债务市场将翻一番以上,达到4.5万亿美元。私人信贷的期限、回报和收益率特征与长期资本客户的需求相匹配,包括保险公司、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财富管理公司和为退休储蓄的投资者。
9月29日,美国汽车零件供应商First Brands集团申请了破产保护,引发市场连锁担忧。金融界人士警告,这起事件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倒下,更可能揭开私人信贷市场的潜在风险,诱发对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私人信贷业务的恐慌和流动性枯竭。今年,美国股市不断刷新纪录,投资者似乎非常乐观;但在幕后,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不是在华尔街,而是在私人信贷市场。长期以来,银行体系之外的信贷(被称为私人信贷或私人债务)被认为是专业投资者的游乐场:监管松散、信息保密、收益丰厚。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一个价值数十亿的行业,通过特殊基金,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者也参与其中。
专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警告这个不透明市场的风险,以火花塞、雨刷、刹车片、机油等零件起家的,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rst Brands在9月底的破产,表明了这个市场的脆弱性。该公司通过债务融资收购实现了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私人贷款融资;First Brands 的负债超过 100 亿美元,是该行业最大的破产案之一;当 First Brands 申请破产时,该公司甚至无法准确说明其实际负债额。在受监管的银行体系中,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First Brands 的案例凸显了私人信贷市场的风险,”新经纪商 Scalable Capital 的首席经济学家 Christian W. Röhl 在播客“Leben mit Aktien”(与股票共生)中说道;WirtschaftsWoche 杂志主编 Horst von Buttlar 指出:“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不透明性和传染风险。”
First Brands 获得的贷款来自数十家基金,这些基金又通过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复杂的融资工具筹集资金,这些基金中还有瑞士大型银行 UBS 的产品。据《金融时报》报道,这些产品现在可能损失数亿美元,尽管瑞昌私人信贷这一投资类别前景广阔;原因简单,投资者通过相应的投资,每年可获得 8% 至 12% 的回报。这明显高于传统利率市场的回报率,但相应的风险也较高,因为私人信贷市场没有报告义务、评级和中央数据库。基金在非公开的情况下发放贷款,条件保持保密;长期以来,对冲基金和特殊融资公司,早已不是私人信贷市场的唯一资金来源;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也越来越多地投资于该投资类别,以寻求传统债券市场几乎无法提供的回报。
与传统的银行体系相比,私人信贷市场现在也与其紧密相连,同生共死。根据惠誉评级的一项研究,私人债务领域约三分之一的资本来自传统金融机构;因此,如果发生违约,这些违约可能会迅速蔓延到受监管的银行领域。如果像 First Brands 这样的大型借款人陷入困境,私人信贷基金就会蒙受损失。基金投资者必须记录损失、出售资产或削减信贷额度。后果显而易见:一旦流动性紧张,紧张局势就会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首先是资产负债表,然后是金融市场。私营信贷市场缺乏透明度,这使其更加危险;对于传统信贷,监管机构能够看到风险有多大、谁承担风险以及风险在哪里;而在私营信贷市场,许多情况全然不透明。
如此缺乏监管和透明度的私人信贷,让人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岁月。当时,抵押贷款被捆绑成复杂的金融产品进行转售,直到没有人知道其中潜藏着什么风险;最终事实证明,风险确实很大且一旦失控,会如洪水猛兽吞噬华尔街主流企业资本和生存。2008年抵押贷款证券的情况,今天可能会在替代性贷款机构身上重演:成为危机的催化剂。First Brands 的破产敲响了警钟,其后果尚待观察;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仍然充足,但人们对私人信贷的信心已经动摇。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即使只有少数几笔大额违约,也足以使整个市场陷入困境。
据彭博6月2日深度报道,小型评级机构伊根-琼斯(Egan-Jones)2024年以仅20人的团队,完成超3000笔私募信贷交易评级,成为该领域最活跃玩家。其宽松评级正助推近万亿美元保险资金涌入高风险资产,引发贝莱德、阿波罗等机构强烈危机感和集体抵制,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内部报告更直指其评级系统性虚高。位于费城郊外哈弗福德站路(Haverford Station Road)上的一栋古朴四卧殖民地风格住宅,丝毫看不出它是美国私募信贷市场,最活跃评级提供者的总部。在2024年,这家名为Egan-Jones的评级公司仅凭约20名分析师,为超过3000项投资提供了信用评级——这一数字令金融专家担忧不已。
报道称,与标普、穆迪等大型机构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评级过程相比,Egan-Jones通常在24小时内提供初步评估——有时甚至免费——并在不到五天给出正式评级。然而,这种高效往往伴随着简略的评估,Egan-Jones通常仅提供一页纸的评级理由,而传统机构往往提供详尽的20页以上报告。Egan-Jones的一些乐观评级,已被证明极其不准确;去年,一家公司在获得Egan-Jones的BBB评级仅六周后,就开始拖欠利息支付。然而,这些评级却帮助华尔街将大量复杂债务,转移到管理着数百万保单持有人退休储蓄的,寿险公司账簿上;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美国保险公司对私募信贷投资的总敞口正迅速接近1万亿美元。
美联储股东之一美银首席投资官Hartnett近日表示,美联储降息已箭在弦上,只等“信贷裂痕”(Credit Crunchy)引爆非银信贷危机。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也表示,私募信贷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3万亿美元,远超监管与数据监控能力,已是她“夜不能寐的风险之一“。她的二把手前首席经济学家哥皮纳特更是危言耸听道,美国股市这次如果崩盘,将引发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更严重更全球化的金融危机,美国家庭可能损失20万亿美元,外国投资者可能损失15万亿美元,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孟凡辰博士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于广州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