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走出地月系?

500

【声明】

本文是一篇基于尚未经过科学实证的理论性讨论,旨在提出一种可能的人类长期风险假设——人类或被永困于地月系之间。

一、元素囚笼论

该理论认为,科技水平并非可以永无止境地提高,而受物质元素的物理属性边界所限制。

举个例子,假设有个生物群体存在于月球这样的母星,即使智慧再高,也可能无法发展出与人类相当的科技水平,因为月球所含的元素种类有限。

从这个理论上来看,人类并未创造超越元素属性的能力,人类是元素的搬运工,所有技术都建立在元素所具备的特性基础上。

因此宇宙文明的发展可简单分为两类:

1.母星元素匮乏,文明被永远困在其中;

2.母星资源丰沛,文明可脱离母星进行星际开拓。

想要具体了解该理论可以到知乎平台搜索相应关键词。

二、“稀有元素”

常规稳定元素(如铁、铝、硅)因性质平稳,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其能力相对有限;

而稀有元素因活泼或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通常不以单质存在,却在现代高科技中拥有稳态元素无法比拟的功能。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与太空探索领域,诸如钛、钕、铂、铼、钽等稀有元素,是高温合金、磁性材料、推进系统与精密电子的核心。

可以说,没有稀有元素的支持,现代太空技术的实现将几乎不可能。

三、星际退锁悖论

这是在元素囚笼论基础上衍生出的子理论。

依据熵增定律,元素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分散或损耗而逐渐难以回收。

常规稳态元素回收率高,因此长期以来人类对资源耗尽不敏感;

而稀有元素的提纯和回收技术仍存在较大难度,高度依赖现代工业体系。

人类对稀有元素的利用,仿佛炼金术发现了炼金魔法——几乎所有现代高科技都离不开它们的“高阶魔法属性”。

考虑到目前的使用规模和低回收率,一些关键稀有元素可能在半个世纪内面临严重紧缺。

届时,人类维持现有科技水平将更加困难,出现倒退现象的风险增加。

这意味着,一旦稀有元素短缺,人类最先受限的将是高能物理、半导体、航空航天与太空探索技术——也正是实现星际逃逸的关键技术领域。

四、破局?

可预想的办法是,在地球稀有元素耗尽之前,利用已掌握的太空探索能力,发展星际开拓,实现利用其他星球资源的技术,使得人类在太阳系中可以走得更远。

要清楚,目前人类虽能制造飞离太阳系的探测器,但要让飞行器承载人类并进行工业化活动,难度极大。

依据元素囚笼论,科学家或可量化人类飞离地月系并实现工业化星际开拓的可能性。

初步推测显示,这一难度极高,需要进一步验证。

因此,可以认为:

当稀有元素的可获得性逐渐下降时,人类的星际能力将受到同步限制。

若无法在窗口期内完成跃迁,人类可能被锁定在地月系内部的“可达边界”内。

有人可能会问:未来技术是否可能实现高效回收或替代?

在稀有元素尚充足的时代尚未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资源紧缺之后,突破的可能性将更加受限。

五、放弃?

为什么浩瀚宇宙中,我们没有发现其他文明的明确信号?

费米悖论或许可在元素囚笼论框架下得到解释:多数文明可能因母星资源受限而被困,无法实现星际开拓。

如果太空科技发展受限于资源约束,人类加速消耗稀有元素的行为——包括军事用途或非民生技术——是否是在自我锁死未来的可能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