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大漂亮的见闻
【本文来自《中国公交车:每年亏损2000亿,但不可替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一个大漂亮的见闻,一个移民到洛城的台籍男子,在户外吸烟(很遗憾又扯了上抽烟,以及本人一贯的认定烟人私心重自控力低的偏见。),然后他标准的弹射烟头,然后就被捕了,原因是他认为的周围一片不毛之地上还有几根大漂亮认定的稀有小草,扔烟头就是纵火加破坏生态和濒危物种。然后法官宣判,大家知道大漂亮事事都上庭,法官的自由度也很高。法官给他一个选择,要么是数千元的罚款,要么是认错和社区劳动,但前提再犯就吊销他的驾照。这个事听到这,我就觉得法官大脑串行了,把交通事故案子的词整这了。台男当然选认错劳动,之后过了半年,还是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动作,大哥吸完又是一个弹射(自控力约等于零),然后就被捕了,然后他的驾照被吊销了。法官没大脑串行,法官是个狠人,而且是个老阴。
洛城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域,由不同的小城市组成,城市间是用高速公路交通,住的地方通常是城市外的小镇,或者就是个沙地上孤零零的小居住区。在这里生活必须要有汽车,很多地方公交是不到的(我就几乎没看见过公交车)。住城里成本太高或者环境太差。台男没了驾照,又没公交车能到工作的地方。不到半年就混不下去了,只能返台。像这种情况的城市国也有类似的,厦门就是公交车专用高架桥,主城区和各区间距离远,如果没BRT很多人生活受影响。
公交、地铁早晚都要发展成纯公益的城市基础设施。这里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头脑风暴一下,想个来钱的项目,公交公司的业务范围早就不光是几路公交车而已,包括广告、包括企事业单位学校定制专线、旅游线路等等。搞的好的,就是各个分公司子项目可能是营利的,但是城市公交这块永远是亏的,你拉一个人也得跑,拉一车也是跑,乘客越多损耗越大,可能人多反而更亏。
如果一定要改,个人建议应该改免费方案。传统免费方案是一刀切,一老一小全免,这种政策是传统的,但是在以往的物质条件和行政能力条件下的政策。当下我们信息化、计算机化管理多少年了,完全有条件精准化管理了,把公共资源社会福利给应该和必须的人,贫困人员、残障人士、军人、劳模等。每年几万的学费交着,小宝呗们缺那每天几块钱的公交费吗?退休老人真腿脚不行的,打个车负担的起,不是非得从城北做公交车去城南,就为那边超市今天送鸡蛋。孕妇,您去医院产检,就打个车不行吗?给您让座,别人也累,不给您让吧,别人没良心,可孩子是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