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总体是硬邦邦的风险投入,不能以偏概全

【本文由“不得不然”推荐,来自《旗帜鲜明的为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发声-科研投入少的有多可怜!》评论区,标题为不得不然添加】

账不能这么算,几百万科学研究者的工资并不是从这个基金支付。大量的科学装置,科研设备的建设和采购费用并不是靠这个基金,比如上海光源一期总投资超过14亿人民币,江门中微子投资20亿,FAST望远镜光为了搬迁居民就花了18个亿左右。

科学装置的日常运营也需要成本,像天河二号超算每年的电费就要1亿元左右。科研工作者的很多日常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经费,例如交通费,住宿费,会议费,资料费等,这些大部分也与这个项目基金无关。

另外,这只是国家性的自然科学项目的科研基金,还有大量的其他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等提供的其他大量的科研项目经费。像中国企业投入的科研费用占了每年全国的科研费用的四分之三以上(2023年占76.6%)。

一句话,成果和投入是成正比,不可能出现整体科研成果爆发,但整体科研费用很低的现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