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心生之境》:对意义的追寻能让一个人走多远?

500

500

1987年的一天,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一位85级本科生没有去上课,而是在“饮水思源”校训碑旁边的梧桐树下发呆。

那天他起床晚了,上课要迟到,走着走着,忽然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要急匆匆地去上课?上课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人为什么要吃饭、要睡觉?所有这一切的意义何在?

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击中了这个年轻人的心。这突如其来的念头折磨了他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茶饭不思,对别的都没了兴趣。

此后38年间,这位大学生又读了研究生,工作几年后开始创业。1999年参与创立携程旅行网,并担任CEO兼总裁;他也是如家酒店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任CEO;2005年他创立了华住集团,先后创出汉庭、全季等酒店品牌,持续推动中国住宿业的发展。

500

他就是中国最著名的连续创业者之一的季琦。

2006年季琦提出,“如果说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引擎主要靠制造业,未来三十年中国服务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从携程到如家到华住,大多数中国商旅人士应该都体验过这些服务业的指标性品牌。

根据《HOTELS》杂志发布的2024年度全球酒店集团排行榜,华住集团以超过100万间在营客房规模,从去年全球排名第五升至第四,超越了洲际集团。汉庭品牌则在“全球TOP50酒店品牌”榜单中,位列第一。

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当年在梧桐树下的思考。

500

2025年10月,在华住创立二十年之际,作为创始人的季琦,推出了《心生之境》一书,其含义是“我们的人生和实践,都是我们心的产物”。

500

“当初梧桐树下的思考,一路走来到今天,走过了千山万水,历经了千辛万苦,也收获了众多喜悦。所有这一切,实际上只是那次形而上思考后的形而下表达。”

所谓“形而上思考”,在季琦看来就是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领域的探索,如对宇宙、生命、人生意义的根本性思考。比如,欲望是“形而下”的,美则是“形而上”的。

季琦认为,人的事业,人的生活,所有的行为,甚至一生,首先都是形而上的事情,没有形而上,不可能有形而下的展开。“形而上是纲,形而下是目,纲举目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上下求索》,上、下即指形而上和形而下。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支撑我的并不是大家所以为的金钱、财富、虚荣和成功故事,而是内心强大的信仰、是超出物质的精神追求、是取法乎上的形而上。”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对形而上的思考,包括宇宙、世界、人、社会、从哪来、到哪去。”

“如果你要建立丰功伟业,你的形而上一定要非常高远,非常坚定。只有这样,形而上的种子在一片丰沃的土地里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中国正是这么一片丰沃的土地。”

从季琦的这些言语可见,他是一个有大格局、大思考之人。但同时,他又非常低调,说“绝不敢奢望这些零碎的文字能够流传后世”,更不为扬名立万,“我们在茫茫人海里,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之所以出书,一是“给自己一个记录和备忘”,二是“假如我的孩子们长大以后对爸爸的经历感兴趣,可以读读”,三是“住店客人无聊时可以随手翻翻,喜欢可以带走”,四是“华住的生态链伙伴可以更好地了解华住”。

在书的自序中,他特别恳切地期望,“能够帮到大家,不管是生活还是事业,能够有所启发,有得,有所心得,有所借鉴,我就会特别开心,也算是善事一件。”

500

500

我和季琦是一代人。我读《心生之境》的体会,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企业家在创出了世界级的规模(world scale)、世界级的竞争能力(world class competitiveness)之后,开始有了世界级的商业思考(world class thinking)。

首先,以中国本土市场之大和世界工厂的定位,中国企业的规模早已是世界级的。在目前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其次,绝大部分中国市场都已是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要在这样的市场上取得领先,并在出海开拓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仅靠规模扩张远远不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目前中国市场各赛道的领先者,都有突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如此方能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当中国企业从规模到能力已经发展到世界级的水平,对它们的经验总结与提炼还是非常不充分的。虽然创作者和出版机构从公司史、企业家口述史等角度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而言,在商言商的“记录式宣传”色彩较浓,跳出商业看商业的深度思考和挖掘不够。

也因此,我们还是更习惯以发达国家企业家的商业概念、观念作为自己的标杆和尺度。

比如英特尔前CEO安迪·葛洛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提出的“偏执狂”(paranoia)概念;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提出的“改变世界”“专注和简单”“求知若渴,虚心若愚”等观念;

谷歌公司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重新定义公司》中提出的“赋能”(empower)的概念。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的“敬天爱人”和阿米巴经营原理;

美国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提出的“从0到1”的概念。

埃隆·马斯克提出的“第一性原理”的概念……

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这些年已经有不少关于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的总结,如华为、小米、海底捞等等。而从企业家角度看,任正非、张瑞敏、宁高宁、刘永行等40后、50后中国企业家都形成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商业思想体系,并在企业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比如任正非“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方向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的思想;

张瑞敏“人单合一”的思想;

宁高宁“三生万物”“由简入繁、以简驭繁”的思想;

刘永行“敬畏大自然”“顺势而不随流,明道而非常路,习术要善修正”的思想。

和这些前辈相比,季琦是一位在上海交大读了7年书的标准理工男,他创业于互联网时代,一直聚焦于服务业,其思想自然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时代特征。

在我看来,张瑞敏的《永恒的活火》、宁高宁的《三生万物》、季琦的《心生之境》等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企业家开始把哲学、文化、文明的思考与商业世界的实践相结合,把形而上和形而下相结合,究天人之际,通中西之变,成自家之言。我认为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商业思考的开端。

500

500

《心生之境》是99篇文章的结集,前面12篇统称为“心”,讲的是宇宙观;后面87篇统称为“境”,共分为“十年创业路”“做好一个企业”“华住哲学”“生活即艺术”“终点即原点”“从远方到故乡”“从出离到进入”7个部分。以心驭境,境由心生,心境合一,结构一目了然。

“心”如何到“境”,宇宙观如何变成人生观和事业观进而驱动创业创新实践?我从《心生之境》中体会到的基本逻辑如下:

1. 元素无差别,基因信息有差别。

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离子和原子构成的,世界就是由几种元素构成的。组成石头的铁和钙与人体内所有的铁和钙没有一点儿差别。那为什么产生了石头、猪、人的差别?这就是基因编码的不同。某种信息告诉你怎么连接、怎么分布,然后出来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质。

2. 意义在于过程,在于当下。

人生更像是一个旅程——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旅程。建立“当下”这个概念,对生活会有很大的改变。比如,你吃饭时用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咀嚼、口腔和米粒上,会觉得饭特别甜、特别香。大部分人成了时间的奴隶,要么为过去所惋惜,要么为未来所期许,恰恰忽略了最丰富的“当下”。

3. 本体无法决定意义,客体决定意义。

一个本体,是没有办法自己来寻找和定义意义的。意义是由客体定义的。如同一个鸭子,它的意义是由养鸭的人,由鸭子的孩子、家人、同伴们定义的,由除鸭子以外的所有客体所定义。

同样,“我们的存在,对孩子来说是生他养他的爸爸,对太太来说是可以依赖和相伴的丈夫,对同事来说是一起工作的伙伴,对客人来说华住的意义在于住宿”。

4. 世界没有绝对真理,但人要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必须寻求自己认可的真理。

虽然我们只是宇宙中的尘埃,还是能够希望融到一种伟大与永恒里去,我们工作、事业、写作、繁衍……,都是努力想留下点什么,希望能够和光同尘。正像卡夫卡说的: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

就一般创业经商而言,并不需要先从宇宙观、人生观开始,更不要说想到这样的深度。但季琦确实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思考这些形而上的问题。他学数学、科学,又研读中西先贤著作,精研佛学、打坐,酷爱艺术、登山、音乐,孜孜以求宇宙之道、生命之道,并在连续不断的创业过程中加以印证。在《心生之境》中,他甚至用了多个数学、物理公式来证明人生的意义。

500

以深度思考打底,辅之以个人经历,季琦的商业思考显得非常真诚和厚重。

为什么选择做酒店?

他说:“小的时候的生活很苦,外面下雨的时候,家里也会漏雨。冬天根本睡不暖和,薄薄的被子上要压很多衣服保暖。因为有这么痛苦的童年,我就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不在家里的人能有家的感觉,这个家是安全的、可靠的。”

用什么样的态度做酒店?

他用熊彼得的一段话概括对商业的理解——“商业的典型成就并非在于给女王提供更多的丝袜,而在于能使丝袜的价格低到纺织女工买得起的程度”。他认为华住的根本目的在于价值创造,“从而能够改善大部分人的生活,并进一步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我们也许能够改变这句古老的谚语”。也因此,华住的企业使命被确定为“成就美好旅程”,企业哲学则是“求真、至善、尽美”。

在很多方面,季琦非常商业,比如他提出华住特色的中国服务就是“像被子一样贴身,像淋浴一样知冷暖,像WIFI一样便利”。但他又有自己的坚持。他强调华住应该成为一个“由价值观一样的一批人,志同道合的、做事业、成就伟大的平台”,“有些加盟商跟我们想法不一样,志不同不相谋,我可以不做这个生意;有些客人在门店打骂我们的员工,这样的客人就进黑名单,你最基本的尊重都不知道,我们选择拒绝”。

这背后的启示是价值观逻辑使然。季琦认为“客人和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平等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客人是亲朋好友,但不是上帝不是爷。

因为对很多问题想得深,想得透,季琦在经营管理中就很有定力和长期主义。

比如,在互联网大潮来袭之时,他坚信“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代替不了线下的实体体验”,坚持华住的理想是成为“线下大王”。但同时,华住又全力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守正出新,注重平衡。

2008年华住自主研发了HPMS酒店管理系统,2013年率先实现了全场景免费WIFI覆盖。目前华住的前台模式最快可以实现10秒入住,在“华掌柜”上就可以完成预订、身份识别/登记、选房、拿房卡、退房、续住、补领房卡、更换房间、开发票等操作。

持续的科技创新和进化,助力华住打造出了强大的会员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成为品牌之外的双翼。华住会作为一个高效的自主客源网络,正在为近2.9亿会员提供住宿和旅途服务,这样的规模是一般互联网公司也难以企及的。

而这背后,同样有那些终极思考的支撑。季琦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和这个世界的连接,一个企业也是一样,你的价值和意义也在于连接,连接越密,互动越多,价值越大。

500

500

著名学者许倬云指出,“长久以来,学者们都以为世界的管理学和经营学是以地中海周边为起源,发展形成了一套特殊制度。欧美挟其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威风,席卷世界市场,于是,大家以为它们那一套管理学和经营学,乃是最先进也是最完备的”。

然而,历史是会变化的。如日本一方面从欧美学习近代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拥有一些自己的发展特色。松下系统的管理,就是将中国的儒家阳明学与佛家禅宗的精神结合的产物。

从春秋时管仲所在的时代开始,中国的企业发展有2000多年历史,也发育出了“建立在人对自己良心负责之上”的儒商精神,同仁堂所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半个世纪,在全球化的商业舞台上,中国企业从模仿起步,一步步演进到创新驱动。《心生之境》全面展示了中国服务业一位有代表性的创新企业家的思考和实践经验,它让我意识到——企业是时代的产物,是企业家创新的表达,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呈现。

我还认为,如果这本书能够让中国广大创业者、企业家更加重视“心”的问题,将是对中国商界的一个不小贡献。

华住二十年,是中国服务业快速成长的二十年。《心生之境》中既展示了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努力,又折射出创业代企业家的创造活力。作为一位有哲思气质和艺术气息的企业家,季琦高度警惕企业“熵增”。

从产品体验角度,他强调要砍掉繁文缛节,留下最能给人真实舒适体验的部分,做持久、有生命力的品牌,这是他的“逆熵产品观”;

从门店角度,他强调放权,释放门店活力,让门店“高度自治”,店长自定房价、自组服务流程,总部提供平台和机制。他希望每一家门店都像是一个有机的经济体,做到个性化和定制化,随时能在突变中有新的成长方向。

从技术角度,他强调技术和人的重新组合,将决定企业能否逆熵,抵御僵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心生之境》不是一本“致富秘籍”或“商业天才奥秘”,全书充满深刻的见解,但文字朴素而诚恳,不吹不闹,更像是一个年轻人在觉醒之后,沿着自己的信仰和目标,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几十年精进不已,见宇宙,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然后,他把自己的修行所得,把自己的灵魂养成之旅,真实地告诉我们。

“我想对读者说,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说,一定不要躁,要心安。心安才能够专注,才能安身立命,否则容易随波逐流。心安的力量是强大的,最终将指引你到想去的地方。”

无论你是不是《心生之境》的读者,季琦在书中所写的这段话,都值得再三回味。

 —— · END · —— 

No.6569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秦朔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