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带火“摄影神器”,从买到租都“爆单”了
用设备定义记录的新边界
撰文/ 许 伟
编辑/ 李 季
排版/ Annalee
万万想不到,在今年的国庆假期,比各大旅游目的地更火的是拍摄这些景点的“摄影神器们”。
天猫数据显示,普通数码相机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运动相机同比涨超150%,微单镜头同比增速逾200%。
爱租机平台数据表明,相机相关租赁订单的预定高峰较去年提前了5天,且近60%的订单集中在假期前两周完成支付确认,国庆前两周的相机租赁订单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20%。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从摄影技巧和器材评测,到租赁货架被用户清空,与摄影相关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无不彰显出这次国庆假期火爆的摄影氛围。而这股热潮不仅带动了摄影器材的销售和租赁市场,更让人们在享受国庆假期的同时,用镜头记录下了旅行中的美好瞬间,令这份记忆得以永恒留存。
母婴博主的无人机投资值了
自从将主播当成一项重要的事业来做,李悦的节假日就变成了带全家出游必须记录在案的重要时刻。
最近这两三年,成功积攒了几万粉丝的李悦非常清楚,想要获得看客们长时间的关注就必须输出或有价值、或有深度、或能引发共鸣的内容,于是她将自己定位在“家庭生活记录者”的角色上,致力于通过镜头捕捉那些平凡日子里不平凡的温情瞬间。
“这里面比较功利的部分就是流量变现,除非是那些真的热爱这件事的人,不然没有谁能长期在这上面无偿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母婴还算是个比较好带货的赛道,尽管李悦现阶段的粉丝量让她暂时停留在这一行的底层,但每年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广告费却让她拿得很心安,“所以每次发布的视频内容就不能像随手记录那样散漫,要带主题且最好能激发粉丝的观看热情。”
自觉已经摸索出一套方法论的李悦认为,相较于自己记录家庭生活时的琐碎和重复,旅游无疑是个天然具备话题性和延展性的题材,故而每逢节假日规划全家出行时,李悦都会提前做足功课,从目的地选择到行程安排,都力求既符合家庭成员的兴趣,又能挖掘出独特的拍摄角度和故事点。
这里面就牵扯到两套不同的执行逻辑和创意框架:一套是针对家庭日常生活的“微叙事”体系,她会在家中随时架起三脚架,用手机记录家庭生活中有趣的点滴;另一套则是为旅行场景设计的“主题剧场”模式,她会在携全家出游时,用运动相机跟拍家人们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不同的拍摄设备,贯穿了李悦自媒体创作的始终,也见证了她这个新手宝妈的一步步蜕变。
“这次国庆我们没有走远,去的是城市周边的一个古镇,既是为了避开人潮让拍摄环境更加清净纯粹,也是想给孩子一个轻松自在的假期体验”。而为了这次古镇之行能产出更高质量的内容,李悦在继手机、运动相机过后,再一次升级了自己的拍摄设备,她专门购置了一台便携式无人机,打算从空中俯瞰那些壮丽的风景,为粉丝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说实在的,一下子投入几千块是有点心疼,但想到这主播的副业要是还能做下去,那以后就都用得着,又觉得买它也是应该的。”
各种“横挑鼻子竖挑眼”过后,李悦还是选择相信行业头部的实力,买了一款知名品牌的入门款无人机,“虽然单次飞行续航也就十多分钟,但套餐包含的电池加起来可以把飞行时长延长到近一个小时,也够把俯视角的大场面拍到位了,剩下的内容主力还是要靠运动相机来完成。”
旅行归来,李悦在剪辑成片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在运动相机镜头下一边操控着无人机,一边通过手机屏幕观察拍摄画面时,那手忙脚乱换来的却是把几块电池都耗光也未能拍到满意镜头的懊恼模样,不禁哑然失笑,但正是这些真实的瞬间,让她的视频内容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李悦知道,她的粉丝们爱看的正是这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实与感动,于是她刻意保留了一些拍摄时的“小插曲”,比如孩子在看到无人机升空时那满是好奇与兴奋的眼神,又或是丈夫在一旁安慰她并提出补救措施的温馨场景,这些互动小细节让整个视频更加生动有趣,也拉近了她与粉丝之间的距离。
果然,随着视频的发布,李悦再次感受到了粉丝们的热情反馈,评论区里,大家不仅被她镜头下的古镇种草,纷纷表示要跟着她的脚步去打卡,也更被视频中流露出的家庭温情所打动,盛赞孩子可爱、老公体贴,直呼“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拇指相机成为“旅游搭子们”的新宠
比起李悦的力求专业和全面,刘芸芸的设备则显得稍显简陋,因为她和几位固定的“旅游搭子”姐妹一致认定出片最重要。
“我们选的目的地也是有特色、好拍照的那种,所以整个行程安排下来是非常赶的,想的是尽量把目的地周边的主要景点都走到,一次逛完不留遗憾”。所以国庆前,刘芸芸一行人忙的最多的还是规划路线和制定拍照攻略。
她们不光在各大旅游APP和社交平台上,搜寻那些被网友们赞誉为“拍照圣地”的地方,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景点的最佳拍摄时间、角度以及穿搭建议,只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到最完美的瞬间。
不仅如此,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拍摄突发状况,刘芸芸还携带了一系列救急装备:便携式反光板、小型三脚架,甚至还有几套不同风格的备用服装,以防万一。
和许多打卡党一样,每到一处,她们都会先四处张望,寻找那些与网红点相符的最佳拍摄背景,然后迅速摆好姿势,让负责拍照的姐妹或随机抓到一位好心的路人,乘着人流真空的间隙适时按下快门,只为留住那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要是找到相对空旷又独具特色的角落,为了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她们也会在兼顾后续行程的前提下,展现出非凡的耐心:站在高处,利用俯拍的角度营造出大片的氛围; 或蹲下身子,以仰拍的方式突出周边景物的宏伟……
当然,“拍照是为了晒给别人看,Vlog才是能留影作纪念的”,于是刘芸芸的设备选择也就一目了然了,前者用手机,后者用拇指相机,“现在各个手机品牌的相机功能都做得很专业,而且拍完照就可以直接在这上面做后期,但要是拿手机做随行记录就太笨重了,得搭配一个挂脖支架才能解放双手,不然负责拍视频的那个人就得充当移动支架,而且在拍摄过程中要是突然有个电话进来,那视频也就这么中断了。”
相较之下,运动相机就成了更加实用的设备,“不管是GoPro,还是影石ACE系列,又或是大疆Action系列,我们在出发之前通过网上的各种测评做了综合考虑,但这些都要配合着挂脖支架、背包夹这一类拓展件使用,不然同样达不到减负的目的”,因此其中一个细分品类——拇指相机,由于体积小就成了刘芸芸的最终选择。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拇指相机果然不负众望,小巧的机身让她们在人群中穿梭时毫无负担,无论是爬山涉水还是行走在狭窄的街巷,都能轻松应对,而这些独特的视角,为她们的旅行Vlog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和新鲜感。
“虽说画质整体比不上运动相机那么专业,不过只是为了记录生活的话,它的表现力也够用了”,刘芸芸总结自己这次出行的使用感受,不由发出赞叹,“配上帽子夹、挂脖吸盘就能实现第一人称视角的拍摄,一键快拍的操作方便又简单,带充电盒续航也让人不那么焦虑了,反正对于像我们这种有定期出行计划的人来说,买了是不会有任何后悔情绪的。”
精明游客尝到“以租代买”的甜头
驱动李悦、刘芸芸她们做新设备购买决策的一个大前提是,她们在之后的生活中还会相对高频地使用到这些设备。
那要是只在某次出行计划中有类似需求呢?林方给出的答案是:买不如租。
尤其对于像他这种偶尔有拍摄需求,但又不想在设备上投入太多资金的人来说,租赁模式所附带的灵活性与经济性,无疑让它成为一个更加理想的选择。
“一台像大疆Pocket3这样的专业设备,价格并不便宜,如果只是为了某一次旅行或者某个特定项目而购买,使用频率不高的话,性价比就太低了”。林方解释道:“而租赁的话,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租赁时长,从几天到几周不等,这样既能满足拍摄需求,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在网上查租赁信息的时候,我看到过有些人的提议,说是直接在电商平台买一台,反正支持30天无理由退货,过了节直接选择退货就完事了,但我一想到要是有人买到的恰好是别人退回去的那台,就觉得不能这么干,太不道德了”,于是在国庆前,林方通过某头部电商平台在同城的一家租赁商,花了180块拿下了大疆Pocket3的五天使用权,“同城寄送最方便,有什么问题和商家沟通起来也方便一点,好在这单全程无波无折地完成了。”
其实在选择过程中林方一度非常纠结,因为设备租赁这个市场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乱,“平台太多了,各种小程序、APP,还有电商平台之类的,一开始就让人挑花了眼,根本分不清哪个渠道更靠谱,选大平台至少有品牌打底,出了什么事也好有个稍微稳妥点的第三方介入。”
另外一个让林方觉得乱的地方就在价格上,不同平台、不同商家的租赁价格差异极大,甚至他还在网上看到不少用户反馈,说国庆期间存在短期租赁被临时加价的情况。
在林方的体验中,有些看似报价低廉的租赁商,在仔细查看租赁条款后,会发现其中隐藏着诸多额外费用,比如设备损坏赔偿标准高得离谱,或者要求缴纳高额的押金,一旦设备出现细微问题,押金可能就会被大量扣除;而有些价格稍高的租赁商,却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包括设备的免费清洁、基本的配件赠送、24小时客户服务等。
“反正就是要做很多前期的调研和比较工作”,林方感慨,“不能光看表面的租赁价格,得把服务内容、押金政策、损坏赔偿这些细节都琢磨透,不然到时候吃哑巴亏可就难受了。”
相关租赁平台乘势推出优惠福利
以在比较价格时,林方所遇到的情况举例:一家小型租赁平台的报价看似较低,但当他仔细询问租赁细节时,对方告知需要额外支付一笔设备保险费,否则在租赁期间设备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全额赔偿,而且,这家平台对于设备的归还时间要求极为苛刻,晚还一个小时就要收取一天的租金。
其实除了线上租赁,林方也考虑过线下实体店租赁的可能性,但他发现,很多实体店要么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要么设备种类有限,选择不多,这样一来反倒不如在网上解决自己的需求来得干脆。
经过一番权衡,林方最终还是选择了那家自认为相对靠谱的租赁商。他觉得,虽然价格稍高一些,但能换来更省心、更安全的租赁体验,还是非常值得的,毕竟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快捷地满足拍摄需求,而不是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门槛降低后,人人皆是生活导演
毫无疑问,不管是记录生活还是旅行留影,与这些消费需求紧密相关的正是那一台台或专业、或便携、或具备独特功能的拍摄设备。
在当下这个数字化时代,拍摄设备早已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人们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留住美好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人生感悟和体验,都能以更生动、更全面的方式留存下来。
于是,市场上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拍摄设备,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从高端的全画幅单反相机,到轻便的运动相机,再到集成了多种智能功能的手机摄像头,乃至可以捕捉到更宏大视角的无人机,每一种设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适用场景。
而随着这些设备的不断迭代与技术创新,拍摄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低——即便是新手用户也能通过简单的操作拍到令人满意的画面,即使是手头拮据也能以短期租赁体验到专业级的拍摄乐趣。
从消费需求延伸出的这条关于摄影的产业链,其实涵盖了拍摄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租赁以及后期处理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生态系统在默默运转,只是在消费者的视角下,这些环节往往被简化为“购买设备”和“使用设备”两个步骤,大众对该产业的体感就变成了“网红机型”“节假日热销”“以租代买”“节前临时提价”“小伤赔偿”等或褒或贬的评价。
租赁避雷的帖子不少
尤其是“以租代买”模式的声量日渐壮大过后,在“第一次租赁如何避坑”“临行前租的东西还没到货”“如何防止使用不当损坏”“租给别人的相机损坏对方不赔”等话题下,折射出行业在供需两端存在“搭建履约全链路”的迫切需求与现实挑战。
一方面,消费者渴望获得从选购指导、技术培训到售后维护、二手回收的全流程无忧体验,这种需求推动着品牌商和渠道商不断优化相关产品的服务链条;另一方面,供给端也面临着库存周转效率、租赁风险管控、跨区域服务覆盖等现实难题,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期,设备调度失衡、售后响应滞后、欺诈风险高企等现象越发突出……这些都是需要行业共同面对和解决的痛点。
在这个影像成为“新语言”的时代,拍摄设备产业的进化轨迹,恰是技术普惠与人文需求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从按下快门的瞬间,到后期处理的细节,再到分享传播的链路,每一个环节都在重新定义记录生活的边界。可以预见的是,这场静默的产业革命,最终将让每个人都能以更从容的姿态,定格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