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三位科学家获奖 奖励832万元
2025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揭晓了本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归属。这项科学界最高荣誉被授予三位免疫学家——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研究中的突破性贡献。三位科学家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2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他们的发现为人类攻克自身免疫疾病、癌症治疗及器官移植并发症等医学难题开辟了新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坂口志文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群具有抑制功能的CD4+T细胞亚群,这些细胞表面表达CD25分子,能够主动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这一发现打破了当时学界认为免疫系统仅存在"激活机制"的认知框架。此后,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团队分别通过基因敲除技术证实,缺乏这类特殊T细胞的小鼠会爆发致命性自身免疫病。三位科学家的系列研究最终确立了"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概念——这支仅占T细胞总数5%的精锐部队,如同免疫系统的宪兵队,专门阻止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
评奖委员会特别强调,获奖者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催生了革命性的医疗应用。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项基于Treg细胞的疗法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科学家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Treg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后回输,使部分患者实现了长达18个月的胰岛素停用。在器官移植领域,斯坦福大学开展的"Treg细胞+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成功使肾移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76%。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增强Treg细胞功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实现了肿瘤微环境的重编程,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响应率从35%提升至61%。
据统计,全球约有7.6%-9.4%人口受自身免疫疾病困扰,传统治疗方案多采用激素或广谱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等副作用。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托马斯·佩尔曼指出:"获奖者揭示的免疫耐受机制,让我们首次看到精准调控免疫系统的可能。"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日本东京大学研发的IL-2低剂量疗法可选择性地扩增Treg细胞,二期临床试验显示,该方案使68%受试者的关节肿胀指数下降50%以上,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三位获奖者的研究轨迹完美展现了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布伦科原本从事糖尿病遗传学研究,在分析NOD小鼠模型时意外发现Treg细胞的保护作用;拉姆斯德尔则从Foxp3基因突变患者入手,证实该基因是Treg细胞发育的"主控开关";而坂口志文早年在胸腺研究中注意到某些T细胞具有抑制功能,坚持二十年探索终于解开谜团。这种从临床现象出发,通过动物模型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研究,最终回归临床应用的科研范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经典案例。
虽然本届奖项未有中国科学家获奖,但我国在Treg研究领域亦有重要贡献。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曹雪涛院士团队发现树突状细胞调控Treg功能的新机制,相关成果被《自然·免疫学》评为年度突破;北京协和医院采用Treg细胞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研究已进入三期试验阶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据显示,近五年我国在免疫耐受领域的研究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1%,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翻阅历年的引文桂冠奖和拉斯克奖名单可以发现,诺贝尔奖评选具有显著的前瞻性。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T细胞共刺激信号研究,14年后相关成果催生了PD-1抑制剂等抗癌药物;此次获奖的Treg研究曾在2020年获得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被视为诺奖"风向标"。科学界普遍预测,随着CAR-Treg细胞疗法等新技术的发展,免疫调控领域可能迎来继检查点抑制剂之后的第二次革命。
在颁奖词的最后,诺贝尔委员会特别提到:"三位科学家的工作诠释了基础研究的价值——最初看似抽象的理论探索,终将转化为拯救生命的实际应用。"正如上世纪对抗体的发现催生了现代疫苗技术,对Treg细胞的深入理解正在重塑21世纪的免疫治疗格局。从实验室到病床,这条充满荆棘的转化之路,正是诺贝尔奖124年来始终致敬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