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先生:律师出海的3大核心问题
作者 | 聊聊出海的
来源 | 法律先生
最近在日本调研,
抽空聊聊出海的一些常见误解。
全文1367字,看完3分钟。
关于律师出海,我们觉得许多人都把这个问题想复杂了,也想错了。
我们按照过去入库的涉外律师的模样,去想出海业务,这其实是南辕北辙。律师出海,其实本质上很简单,要搞清楚3个核心的点:
第一点是搞清楚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点是搞清楚律师的角色是什么?
第三点是更合适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你过去是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的需求能不能搞定。
当年的欧洲,关于出海寻找东方这事,无数受到良好教育,又有着丰富阅历的贵族都搞不定,却被一个热那亚的羊毛纺织工的不曾上过学的混混儿子给搞定了。是的,这个人就是哥伦布,每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出海,都是一场伟大的探险,过去那套其实是没有用的。
先说第一点,搞清楚客户的需求最重要,如今出海的企业,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份合同,也不是一份尽职,他们需要更综合的服务,综合得其实他们自己都很难清晰表达:他们在出海上,非常没有安全感,同时也觉得太麻烦,还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他们需要一个更综合的解决方案。
所以,第二点就来了,这需要律师的角色做出改变,我们应该变成问题解决的综合服务商,也就是解决方案要涵盖客户至少90%以上的问题,如果你只有解决10%问题的能力,比如合同,那基本上你就出局了。
我之前曾反复讲过,我们律师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法律专家,而不是解决法律问题的社会专家。如果这个角色都勘不透,国内的业务其实也很难做好。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23年前,我出道做律师之际,我的教授给我说过一句很严肃的话:如果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不是法律问题,你解决不了,那就别说是我学生了,你也做不了一个厉害的律师。这二十多年来,遇到复杂而艰难的问题时,我都会想起老孟给我的这话,这也变成了我们法律先生的一个宗旨:为难题,找到方法。
第三点是模式,我们到底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去帮助他人,又能为自己赚钱,这也是个最大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做不了出海律师,是他们一想到出海,就是按照原来的节奏、服务模型去做业务,最后发现就是看合同,按合同收钱,或者争议解决做仲裁,或者是做项目尽调,或者做收并购,这样其实都是以己度人,而不是围绕客户的需求。
真正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前两点,客户的需求,为客户的需求搭建一个综合解决方案,而自己变成这个综合方案的设计者和提供商。沿着这个思路,你会发现,可以发挥的地方太多了,可以赚钱的商业模式也太多了。而所谓从哪里毕业,有没有所在国的律师执照,其实都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这也是我所说的,我们最欠缺的是超强的整合能力,我将之称为供应链管理能力。
比如,客户要出海,要面对一系列的难题,有地缘政治的,有本地博弈的,有关税变幻的,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许多信息与资源,去设计一些路径,设计一些架构,设计一些出海模式,去解决客户的问题,这些设计才是关键,然后根据这些设计,快速组建资源,并梳理流程,做好质量监管,跟进后果反馈。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难题,而最缺的是,为这些难题,找到创造性解决方案的人。我们今天的出海潮,企业遇到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卡在这些复杂的解决方案上,他们环顾四周,发现无人可用,他们的焦虑,其实也是律师们的历史性机遇。
我们的问题,其实是如何说服他们,以及如何证明自己,最后,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才能,去参与创造历史。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而这,跟原来完完全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