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四星上将接连请辞:特朗普“强权治军”下的三重隐忧
近期美国两名四星上将接连提出退出协议,看似孤立的人事变动,背后实则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强权治军”模式下的深层矛盾,可从三个维度剖析其核心问题。
其一,“威胁式管理”难掩治军逻辑的致命缺陷。无论是特朗普本人的强硬施压,还是赫克塞斯以“反对就走人”为核心的“护家护卫”式管控,本质上都是用权势压制异见——多数将军因忌惮淫威选择沉默遵命,但接连出现的请辞者已说明,这种模式根本违背美国长期标榜的“言论自由”原则。当军队管理沦为“不给反对声音留空间”,甚至用“责令辞职”威胁持不同意见者,本质是用强权替代制度、用威慑替代尊重。而靠“怕”维系的服从本就脆弱,既无法让将领真心认同决策,更不是能持久稳定部队的治军之道,反而会埋下不满的隐患。
其二,“以畏施压”压不住军队中的“正直底色”。中国古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恰是这批请辞上将的真实写照。对军人而言,相较于职位得失,他们更看重职业尊严与立场底线——特朗普阵营的侮辱性威胁,或许能吓住趋利避害者,却压不住军队里的“硬气之人”。这些四星上将敢于打破沉默、选择请辞,本质是用行动对抗“用威胁剥夺话语权”的不公,也证明美国军队中仍有坚守原则的正直之士,并非所有人都会在强权面前妥协。
其三,“多数沉默”暴露军队权力结构的失衡。两名上将的请辞虽显“硬气”,但更值得警惕的是“绝大部分将军不敢发声”的现实——这恰恰说明特朗普通过此前的管控与施压,已在当前美军将领群体中形成了较强的权力掌控力。无论是人事任免的干预,还是对异见者的打压,都让多数将领不得不选择“明哲保身”,这种“敢怒不敢言”的氛围,看似是特朗普“拿捏住了军队”,实则是军队内部民主决策、意见表达机制的失效,长期来看只会让军队脱离“专业化治军”的轨道,沦为个人权势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