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选举会否再次引进「澳门模式」?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宣布,第八届香港特区立法会选举定于十二月七日举行,选出九十名议员。他还表示,选举委员会应有一千五百名委员,其中九百六十七名属选任委员,有需要在这些选任委员中补选九十席,让他们可在立法会换届选举的选委会界别进行提名和投票,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补选已于九月七日进行。他表示,已指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做好准备,确保选举顺利举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将于今年稍后公布两场选举的提名期和具体实务安排。
稍后,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宣布二零二五年立法会换届选举的提名期由十月二十四日(星期五)开始,至十一月六日(星期四)结束。立法会换届选举将于十二月七日举行,在地方选区选出二十名议员、功能界别选出三十名议员和选举委员会界别选出四十名议员,共选出九十名议员。选举事务处已于十月三日刊宪作出相关公布,并将相关信息上载至选举网站。
是次选举是二零二一年香港修改选举制度后的第二次选举。在过去,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区在政制发展等方面,尤其是在立法会选举的领域,出现了「你追我赶」的态势,两地经验相互借鉴并呈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譬如,澳门先行履行基本法规定的宪制责任,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香港则因政治环境复杂,是在全国人大通过《香港国安法》后,参考澳门特区的《维护国安法》。随后,澳门特区在修订《维护国安法》时,参考借镜了《香港国安法》中一些适合用于澳门的经验。而香港特区在为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自行制定《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时,又反过来借鉴澳门《维护国安法》的法律条文设计和执法经验。
立法会选举制度在引进「爱国者治港/治澳」原则方面也是一样。最早是澳门特区针对有立法会议员参加葡国国会议员选举的「双重效忠」行为,修订《立法会选举法》,引进「拥护」及「效忠」机制;而香港特区的背景及情况因为极为复杂,又像维护国家安全领域那样,要由中央「该出手时就出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DQ」了四名被认定为宣扬或者支持「港独」主张、拒絶承认国家对香港拥有并行使主权、寻求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区事务,或者具有其它危害国家安全等行为,不符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要求和条件的人士的立法会议员的资格。随后全国人大启动选举制度改革,完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制度,正式引进「DQ」制度。而澳门特区在修订《立法会选举法》时,也明确地将「DQ」制度入法,并据此而先后在两次立法会选举的提名期内,「DQ」了被权威机构认定为「不拥护」、「不效忠」者以至整个团队的参选资格。
相信,在香港特区今次的立法会选举中,还将会「更进一步」地参考借镜澳门特区的经验及做法。首先,就是在「年龄上限」方面。实际上,在刚进行的澳门第八届立法会选举中,虽然并没有公开宣布「年龄上限」,但各直间选的参选团队都「自觉」地以七十岁划线,因而二十六名直选、间选议员的年龄都小于七十岁,以致现任立法会主席高开贤和副主席崔世昌宣布「弃选」。另外,只有六十八岁的陈亦立,及六十七岁的黄显辉也主动放弃争取连任。因而当选者的年龄,除高天赐六十八岁,及其两名「搭档」的年龄也偏高之外,普遍介乎三十八岁至五十岁,「新老更替」及「吐故纳新」的力度颇大。再加上岑浩辉委任的官网议员也相对年轻,这就使得议员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的特点极为突出。
香港「就是敢言」执行主席吴志隆就根据其对澳门选举的观察指出,此次所有候选人平均年龄相对比较年轻,拥有丰富议会经验的老将愿意将出选机会留给党内年轻人,显示澳门政界的年轻人机会较多,相信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甚至是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这一点是值得香港学习。
因此,不知道是「澳门模式」对香港特区发挥了影响作用,还是香港建制派内部有「统一口径」,属于建制派的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七十四岁),就在李家超公布第八届香港特区立法会选举的日期时,宣布「急流勇退」,不竞逐连任立法会议员。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七十岁的马逢国也宣布不连任议员。香港政圈对此的第一时间反应是,是否为立法会退休年龄划下七十岁的界线?倘果如此,现届立法会有十二名议员年满七十岁或以上,除了是梁君彦和马逢国之外,还有张宇人(七十五岁)、叶刘淑仪(七十五岁)、田北辰(七十五岁)、龙汉标(七十四岁)、林健锋(七十三岁)、黎栋国(七十三岁)、易志明(七十二岁)、卢伟国(七十一岁)、陈健波(七十一岁)、谢伟铨(七十岁)。
其实,这种「年龄上限」,多少是参考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七上八下」的惯例,年龄到了就要退下火线。不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年龄限制更严,六十八岁就不能连任,省级政协的年龄限制更是在此基础上更「收紧」。
如果这个「年龄上限」正式成为制度,可能还将延伸到行政长官选委会委员,及区议会议员选举方面去。实际上,在澳门特区去年的行政长官选委会选举前,所有在一九五零年一月一日前出生者,不管其过去作出多么重大的贡献,都「一刀切」地弃选。如此类推,在二零二九年第七任行政长官选举前的选委会委员选举时,所有在一九五五年一月一日前出生者,也将退出火线。
如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委会选举也引进这种「年龄上限」,在二零二七年初或二零二六年底参选人提名时,在一九五二年甚至一九五三年前出生者,都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弃选。区议会选举也将会一样,但将会比选委会委员的「年龄上限」还要「收紧」些,至少与立法会的「七十岁」同步。
另外一个可能会参考借镜澳门立法会选举的机制,就是在确认提名人的参选资格时,会否在「消极资格」的认定方面,也向澳门「看齐」。实际上,在林宇滔等被「DQ」参选资格后,香港就有人指出,这条「红线」如果同样适用于香港立法会选举的话,香港一些虽然名义上是属于建制派,但其所言所行却与建制派「离行离列」的立法会议员,或将会在年底选举被取消资格,甚至有人「指名道姓」地「点」了若干位现任议员的「名」。
据说,有自认为「高危」的现任议员,就请来大师在其办公室布下「风水阵」,有见识过该阵的议会中人形容「相当震撼」。其实,这可能更将会是「陆荣廷睇相——唔衰攞来衰」,更让法定权威机构认定其「拥护」及「效忠」的程度含有「杂质」,不够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