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第一大省:谁与广西争辉?
中秋国庆“双节”同至,亲朋聚会必不可少,美食佳果丰饶,桌头总少不了香气扑鼻的水果。
俗话说,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柿子与红叶同辉,是北方金秋盛景;而在南方人家,配月饼佐茶的,总少不了澄黄如月光、饱满如圆月的大柚子。
那么,是谁在为节日的餐桌增色?
福建是柚子最大的产地。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产出了279.11万吨柚子,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国内每两颗柚子,就有一颗来自福建,漳州琯溪蜜柚、莆田度尾文旦柚都是全国闻名的地理标志产品。
柿子种植更为分散。柿年产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南北各占50%,从2022年产量来看,广西与河南分居前两位,广西脆柿自带糖心,河南牛心柿细腻多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果与地域的关系,再次显现出来。
近年来,广西因水果大省的名声而赚尽风头。但在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中国,还有更多隐形的水果大省,足以与广西平分秋色。从数据上看,去年,广西仍以3721.52万吨的水果产量拔得头筹,而紧随其后,山东、河南等省份在产量上也不逊色,并且代表性水果“各领风骚”。
比如,苹果产量,陕西和山东占据前两位,洛川富士和烟台红富士“排面”十足;梨产量,拥有赵县雪花梨的河北和孕育出库尔勒香梨的新疆则无人能敌。还有河南的西瓜、广东的菠萝、山东的草莓、新疆的葡萄,每一种水果都代表了一种城市的味道,也串联起人们有关地区的记忆。
最有名的“吃货”诗人苏轼曾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水果的吸引力在于时令,又与各地水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耦合关系。无论眼前是柿子的香甜,还是柚子的清新,抑或百种水果、百般滋味,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馈赠,也编织着中国人关于故乡与远方的味觉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