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放弃在WTO中的“特权”?
作者 | 天涯补刀
前段时间出现一个比较大的新闻:9月23日,中国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相关活动上宣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这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将不会再在WTO这个组织内寻求特权。
WTO是一个世界性的贸易组织,这个组织内拥有众多国家,这些国家的发展程度差异非常大(有非常富有的国家,也有极度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为了防止强国对弱国的掠夺,WTO给发展中国家很多特权。
比如发展中国家拥有关税优惠、产业保护和技术援助等特权:
——关税优惠:发展中国家可享受较低的关税税率,并获得较长的过渡期,以逐步调整国内产业;
——产业保护:允许对幼稚产业实施限制措施,防止外国产品冲击国内市场;
——技术援助:获得贸易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帮助提升国内制度建设和市场管理能力;
……
WTO为什么要给发展中国家这些特权?中国为什么又不要这些特权了?
我们先简单的和大家说下WTO为什么要给发展中国家一些特权,然后重点说说中国为什么不要这些特权了?
WTO为什么要给发展中国家特权?
答案很简单:如果WTO不给发展中国家特权,那么很多国家就不会加入这个组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受阻。
我们都知道,WTO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和建立的,美国建立这个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世界的发展,而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以汽车为例。
我们都知道,欧美的燃油车的技术非常厉害,市场竞争能力非常强,中国也有燃油车企业,但是技术则比较落后。如果我们的燃油车市场对欧美开放,那么中国的燃油车企业将无法生存,那我们就彻底丢了燃油车这个产业了。所以,如果WTO不在汽车产业上区别对待,那么我们是不会加入WTO的。
那么,WTO是如何区别对待的?
大概意思就是:欧美的燃油车想要进入中国市场,那么必须要给中国政府缴纳100%的关税,但是中国的燃油车进入欧美市场则仅需缴纳10%的关税。
为什么要这么做?
欧美燃油车技术好、质量高,如果没有关税的约束,那么中国车企就都倒闭了。但是如果有了关税约束,欧美汽车想要进入中国就得卖“天价”,而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承受那种天价汽车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只能购买中国自己产的质量差但价格便宜的燃油车。
这么做对欧美和中国都有好处。
首先,这对欧美有好处。原本欧美的车是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的,但是采取不对等关税后,欧美高质量的燃油车就能进入中国市场了——在中国,肯定也有一些有钱人,那些有钱人为了“装逼”就会购买欧美的好车,这样一来欧美就能多卖一些车。
其次,这对中国也有好处。原本我们不让欧美的燃油车进入中国市场,欧美自然也不会让我们的燃油车进入它们的市场,但是采取不对等关税后,我们低质量的燃油车也能进入欧美市场了——在欧美,肯定也有贫穷的人,那些贫穷人买不起本国的汽车,但是能买得起中国的燃油车,这样一来中国的车就可以大量出口到欧美了(中国燃油车质量虽然差些,但价格异常便宜,性价比反而是很高的)。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质量好的鞋子需要100元,能穿5年。质量差的鞋子只需要10元,只能穿1年。但是,同样的100元能买10双质量差的鞋子,能穿10年。所以,综合起来看,质量差鞋子性价比反而是高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极致的性价比的,有钱人追求的是“情绪价值”,人家在乎的根本不是性价比。
这就是WTO能存在的主要原因:它采取的并不是对等的政策,而是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些“特权”,正是因为那些特权的存在才能让发展中国家也能从中获利。
欧美的高端汽车卖得好了,中国的低端汽车也卖得好了,双方都获利了,各自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这是双赢。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呢?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没有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明确提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更没有法律的规定,因为这个玩意确实没法定义。
比如,如果你按照人均GDP定义的话,有些国家人口非常少,但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它们依靠卖资源就有很高的人均GDP,你能说它们叫做发达国家吗?你说它是发达国家,其实它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工业也不强。比如卢森堡、沙特等国家。
怎么办?
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共识”:一旦某个国家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便被认为是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8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成立于1961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是由38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
没有标准的东西很难搞,于是大家就根据所谓的“发达国家”反推:我们看看那38个发达国家和其它国家有啥区别?
最终大家得出一个“区别”,即按照人均GDP制定了一个标准:世界银行把世界各经济体分成四组,即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通常,中、低收入国家被称为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被称为发达国家。
世界银行经济体收入分组标准(2022年)
前面也说过了,这种定义根本就不绝对,更不是标准。于是我们就看到特朗普不断地喊着“如果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那么美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那么,中国到底算不算发达国家?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的,因为一旦我们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那么我们不但会失去很多发展中国家才拥有的特权,还要承担很多责任和义务。
说实话,我认为最傻逼的国家就是棒子国,因为棒子国主动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那就意味着自己将会失去很多特权,同时要承担很多责任和义务。
中国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
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人均GDP依旧很低。
2024年,中国人均GDP为1.35万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还够不上所谓的“发达国家”。但是,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不认为中国是发达国家的,为什么?
当今的世界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封闭的世界了,很多外国人都来过中国,他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就是:中国名义上是发展中国家,但现实却是中国人的生活比很多发达国家都要好。
按照人均GDP,中国确实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为什么中国人的生活却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好?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元是国际货币,为了便于对比各个国家的经济情况采取的是美元计价,而按照美元计价,人民币是被严重低估的。
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上海的100块人民币和江苏农村的100元价值是不是相等的?当然是相等的。这就等于上海100块人民币和农村100块的汇率是1:1,你拿100块人民币可以到上海换到100块人民币,因为它们的价值是相等的。
上海的100元等于农村的100元,但是这两者的购买力是一样的吗?
很显然,不一样!
比如,上海的白菜3块钱一斤,而农村的白菜只要0.5元一斤,你说这两者的购买力能一样吗?
同样的道理,按照汇率,美元兑人民币为1:7左右,即1美元能换7人民币。但是7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则要远大于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至少对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是这样的。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衣食住行,而农村或小城市在这个方面的成本是远比“上海”要低的——在上海一套普通的房子可能要200万,而小城市可能只要50万……
那么是不是说农村或小城市的各种商品消费价格都比上海低呢?
当然不是!
很多商品和服务是小城市或农村提供不了的,在那些方面,上海的价格则要比其它地方要低。比如,得益于本地化供应链和产业集聚,部分上海本土生产的食品饮料具有价格优势。例如光明乳业凭借崇明牧场与市区的高效冷链,950ml鲜奶售价显著低于外省终端价;杏花楼等老字号糕点因中央厨房直供,本地门店价格也更低。
同样的道理,在1美元=7人民币的情况下,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成本要远比美国低——在大城市,中国理一个发大概是35块钱,在美国那就是35美元,汇率为1:1;超市的同样是薯片,中国要7人民币,在美国大概为3美元,汇率为2:1……
对普通人来说,只要不涉及一些高端的商品和服务,那么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在1:3左右,而不是现在汇率体现出来的1:7,即购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在中国的3人民币等于美国的1美元,而不是7人民币等于1美元。
2024年,中国人均GDP为1.35万美元,如果换算成购买力平价的话,那么就得乘以2,即中国的人均GDP为2.7万美元,这妥妥的就是发达国家的标准了。
按照实际情况,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了,无论是人均GDP,还是综合国力或工业实力等。最关键的是,这已经是很多国家的共识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了,而是发达国家。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自然不愿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的,但是全世界都不这么认为,那麻烦就来了——别人会对你非常不满!
这好比,你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比绝大多数人过得都要好,但是你每个月还拿低保的钱——如果这样下去,你就会被所有人仇恨!
现在大家该明白中国为什么“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了吧?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不再认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了,如果我们还继续追求特权,那必然会引起其它国家的不满,到时中国就举世皆敌了——它们都会跟着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现在,我们主动放弃领取“低保”,那么我们就会在道义上得到很多的支持,毕竟很多国家也是离不开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