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亿港元,「中国金王」陈景河港交所敲锣!

500

文 / 零度 

来源 / 节点财经 

港股市场再度迎来一家重磅金企——号称“矿茅”的紫金黄金。

紫金黄金背后,站着一位被称为“中国金王”的传奇人物:陈景河。

经过30年时间,陈景河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县级矿产公司,打造成全球第六大黄金生产商。如今,68岁的他再次祭出资本大招,试图通过分拆境外黄金资产,在港股市场再造一个“黄金独角兽”。

9月30日,由紫金矿业拆分而来的紫金黄金国际(以下简称“紫金黄金”)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发稿,市值为3608亿港元。

01 黄金资产的“含金量”几何?

紫金黄金国际的上市,本质是一场全球黄金核心资产的集中亮相。

根据聆讯后资料集,其资产包涵盖8座海外高品位金矿,分布于南美洲、中亚地区、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分别为武里蒂卡金矿、诺顿金田金矿、罗斯贝尔金矿、奥罗拉金矿、吉劳/塔罗金矿、阿基姆金矿、左岸金矿、波格拉金矿。

500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8.18亿美元、22.62亿美元及29.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2%;归母利润分别为1.84亿美元、2.30亿美元及4.8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1.9%。而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飙升至5.20亿美元,半年盈利已超2024年全年。

《节点财经》看来,紫金黄金驱动增长的双重引擎清晰可见:一方面是金价的不断上涨,根据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黄金价格,从2020年到2024年,黄金年平均价格已上涨约35%。

500

另一方面,则是黄金开采难度的上升。近年来,由于全球金矿勘探预算的减少,发现高质量的黄金矿变得越来越困难,导致全球新发现的大型黄金矿的速度和规模显著下降的趋势。

而坐拥8座金矿的紫金黄金是实打实的“家中有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紫金黄金矿山的合并矿产资源量估计约为1197.7百万吨,平均金品位为每吨1.5克,金金属矿产资源量为54645千盎司(1796.5吨)。

在核心资产的加持下,紫金黄金成为全球黄金开采行业规模最大的IPO,也是中国矿业企业规模最大的境外IPO。

02 上市光环下的暗礁

“成也黄金,忧也黄金”。尽管黄金被视为穿越周期的资产,但紫金黄金的盈利模型却暗藏对周期波动的高度敏感,“高成本+高依赖”的双重枷锁尤为突出。

招股书显示,2024年其黄金开采成本达1458美元/盎司,占当年黄金售价(2288美元/盎司)的63.7%——近年来,海外矿山安保投入增加、人工成本上升,高位金价暂时掩盖了成本压力,但一旦周期逆转,风险便会浮出水面。

若美联储重启加息抑制通胀,全球经济复苏削弱黄金避险需求,金价可能大幅回调,届时“售价-成本”的盈利空间将急剧收缩,甚至面临亏损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资产估值与金价深度绑定,若金价回落,其资源储备价值将面临重估,进而影响融资能力与股价稳定性,而目前紫金黄金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只能被动承受市场波动。

500

这种敏感度还体现在资产的脆弱性上。地缘政治风险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渗透在南美、非洲矿区每一条矿道里的现实威胁——这种风险本质上是高品位资源与脆弱治理环境的尖锐对冲。

500

秘鲁拉潘帕金矿因社区抗议导致停产,暴露了跨国矿业公司与在地利益群体的深层矛盾。在资源主权意识日益觉醒的南美,矿山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就业分配等问题早已超越企业运营范畴,演变为地方政治博弈的焦点。即便紫金黄金国际能通过短期补偿平息抗议,长期来看,缺乏对社区需求的系统性回应,只会让“停产风险”成为悬在产能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种风险的不可预测性,恰恰是财报数据无法量化的隐性负债。

哥伦比亚武里蒂卡金矿的困境则更具警示性。非法采矿已从“治安问题”升级为“系统性危机”。当贩毒集团“海湾帮”为非法矿工提供设备与保护,当60%以上的浅部矿道被外部势力干涉,所谓的“安全保卫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局面与紫金矿业收购时的尽职调查结论形成刺眼反差——当初被判定“可管控”的风险,如今演变为潜在的威胁。这也折射出跨国矿业投资中“风险误判”的致命缺陷。即便公司启动国际仲裁,这种法律层面的补救也无法挽回资源流失,更难修复市场对其风险管控能力的信任。

《节点财经》看来,非法采矿、黄金盗窃等问题的本质,是金价高位运行下的利益失衡。当合法矿山的开采成本与合规成本居高不下,非法开采的暴利便会催生黑色产业链,而当地政府的执法能力不足,则让企业陷入“独自战斗”的尴尬境地。

这种困境不仅直接导致资源储量缩水,更会形成恶性循环:安保投入增加推高运营成本,产量波动影响业绩稳定性,最终让“高品位矿山”的资产光环蒙上阴影。对上市后的紫金黄金国际而言,这些暗礁远比短期业绩波动更值得警惕——毕竟资本市场可以接受周期波动,却难以容忍核心风险的持续失控。

除了国际市场的风险,在国内市场,紫金黄金也面临着来自山东黄金、洛阳钼业等国内头部项目的挑战。

从资源储备与本土根基来看,山东黄金作为国内黄金开采龙头,在国内核心矿区的布局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在胶东半岛拥有焦家金矿、玲珑金矿等一批探明储量超百吨的大型矿山,且这些矿山多处于开采条件稳定、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地缘风险远低于紫金黄金集中在南美、非洲的海外资产。

而洛阳钼业则凭借多元化资源布局与金融对冲能力,对紫金黄金的单一品种依赖形成冲击。洛阳钼业不仅在铜钴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还通过子公司 IXM 构建了覆盖全球的金属贸易网络,能快速捕捉黄金、铜、钴等多品种价格联动机会。而紫金黄金仅聚焦黄金业务,且未建立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

在市场份额争夺上,山东黄金与洛阳钼业凭借品牌积淀与渠道优势,分流紫金黄金的潜在客户。山东黄金在国内黄金零售领域布局多年,与周大福、老凤祥等头部珠宝品牌建立长期供货合作,而紫金黄金需从零开拓国内零售渠道,客户信任度培育周期长。洛阳钼业则通过金属贸易网络,将黄金业务与铜钴业务捆绑销售,这种多元化服务能力让专注黄金业务的紫金黄金在工业客户争夺中处于劣势。

03 陈景河的“黄金+资本”双轮棋局

“并购是紫金的基因。”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陈景河的话语掷地有声。

这位从福建山区走出的企业家,用30年将县级小矿企打造成千亿巨头,其核心密码正是“反周期买入”的并购哲学。2002年金价低谷期,他抄底贵州水银洞、西藏玉龙等矿山,使紫金跃居国内金矿前五;2015年矿业熊市,逆势收购卡莫阿铜矿等资产,如今这些项目贡献了60%的铜产量。

2024年,陈景河的并购战车再度加速。10月斥资70亿元拿下加纳金矿,5月以137亿元控股藏格矿业,将钾、锂资源纳入版图,与阿根廷3Q盐湖、湖南湘源锂矿形成“两湖两矿”布局。至此,其商业版图已覆盖金、铜、锂、钾等关键矿产,形成“传统矿业主导、新能源矿产突围”的双轮驱动格局。

500

《节点财经》看来,资本市场运作正是陈景河扩张商业版图的重要助推器。2003年港股上市、2008年A股0.1元面值发行募资98亿元,两次IPO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也让陈景河登顶“中国金王”。

“他深谙资本与资源的共生逻辑,每次上市都是版图扩张的新起点。”一位长期跟踪紫金的投行人士评价。

如今,紫金黄金作为黄金核心平台,掌控全球第六大黄金资源储备,与母公司的铜、锂业务形成互补;通过IPO募资获取的资金,将反哺新能源板块——推动锂产能之余,与“两湖两矿”锂布局形成联动。

而推动紫金黄金国际上市,实则是陈景河三十年商业版图战略的关键落子。紫金黄金成为其第三个IPO,既能盘活境外资产,更可通过股权融资缓解资金压力。

9月底的福建上杭,紫金山金矿的选矿车间仍在24小时运转。30年前,陈景河正是在这里发现金矿化带,开启了矿业传奇;30年后,他将最核心的黄金资产推向国际资本市场,试图在周期波动中锁定未来。

资本市场的注视,早已超越股价本身——这不仅是一家矿企的突围战,更是中国矿业全球化布局的试金石。

*题图由AI生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