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子传略并心学大义

阳明子传略并心学大义

王公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也,号阳明。弘治间进士,历官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公少负奇志,尝格竹穷理未遂,泛滥辞章,出入佛老。正德初,忤权阉刘瑾,谪龙场驿丞。居夷处困,中夜豁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始倡“心即理”之说。后平南赣乱、擒宸濠、抚思田,文韬武略,勋业炳焕。讲学于稽山书院,门人云集。嘉靖七年殁于南安,谥文成。

心学精义,大要有三:

一曰 “心即理” 。公谓:“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答顾东桥书》)又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驳朱子析心理驳朱子析心理为二之弊,言天理自在人心,不假外求。

二曰 “知行合一” 。痛斥世儒“知先行后”之弊,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传习录上》)譬之“好好色、恶恶臭”,见好色时已好,非见后别立心去好,知行本然一体。

三曰 “致良知” 。承孟子而发皇,曰:“知是心之本体…见父自然知孝,此便是良知。”又云:“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答顾东桥书》)以“致良知”为学问大头脑,扫私欲昏蔽,复心体光明。

泽被后世,其流广远:

晚明心学大昌,若泰州、蕺山诸派皆衍其绪。东传扶桑,启迪大盐中斋、吉田松阴辈,于明治维新有肇基之功。

其教人“事上磨练”“立志躬行”,黜空谈而重力践,开明清实学先声。

四库馆臣叹曰:“守仁勋业气节卓然…文章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自足传世。”

心学之价值,要在三端:

首在 立人道之本。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挺立主体精神,使人知圣贤可学而至。

次在 破支离之蔽。统摄知行,融贯体用,救正朱学末流“务外遗内”之失。

三在 开实践之门。谓“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以“致良知”导人于日用伦常中成己成物,所谓“不离世网而证天常”。

赞曰:先生之学,因龙场困顿而悟真常,本良知以立人极,合知行以通天道。其说简而彻,健而实,如精金足色,万镒匪增,一铢非减。使学者知性命之在躬,识工夫之当下,百世之下犹闻振铎之声焉。

 

注:

1. 生平据《明史》本传及《全书》附录年谱浓缩,思想要义皆本《传习录》原文。

2. “龙场悟道”所述内容,化用《全书》卷三十三《年谱》“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3. 影响部分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日本《阳明学大系》相关论述。

4. 末段“精金”之喻,取自《传习录上》答希渊问圣语。

——此人如果掌权,不知道对当时的政局会有什么影响?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