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石崇荣:大湾区正形成中医药產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500

    湾新社香港10月1日电(特约记者 中评社卢哲)“2025香港国际中医药大会”近日在香港举行。澳门中医药学会会长石崇荣在此间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形成中医药產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香港与澳门各自具有独特优势,可携手助推中医药產业创新发展与国际化。  

      谈到中医药產业“出海”,石崇荣指出,现时情况是中医理论超出了西方世界的认知范围,欧美部分医学界人士仍质疑中医理论,比如认为经络等理论缺乏解剖学依据。欧美国家认为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確,因此面临严格监管。比如美国FDA要求中药按美国“新药” 標准提交临床试验数据,导致中药很难通过审批。  

      石崇荣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相关进展:一是积极进行国际標准认证。石崇荣说,国际化標准认证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敲门砖,需要根据不同產品类型进行相应標准认证。药品方面,需要通过美国处方药或非处方药的审批,在欧盟需要获得传统草药註册(THR)等。非药品方面如中医药护肤品,在美国要经过美国FDA认证,在欧洲,要经过欧盟CPNP认证与欧盟的CE认证。  

      二是进行中医文化科普。让外国人瞭解认识中医药文化歷史,以及对人类健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让国外人感受中医药存在的价值。  

      三是出口產品方面,石崇荣认为,中药种类繁多,每种中药成分复杂特殊,每个国家对中药的审核標准不一,因此中药出海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可以將中药转化成更多保健的衍生產品,如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或中医药护肤品。  

      石崇荣认为,在推动中医药发展的进程中,香港与澳门凭借各自独特优势扮演著重要角色。“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中医药领域的资金融通与国际贸易方面发挥著关键作用。”石崇荣说,香港成熟的金融板块能为中医药產业提供至关重要的资金支持,而国际化的城市定位及频繁的商贸往来,使其成为中医药“出海”的重要枢纽。  

      另一方面,石崇荣指出,澳门是凭借与葡语系国家深厚的歷史文化渊源,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潜力。“数百年的文化交流在澳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环境,回归后更获得国家大力支持。儘管地域狭小,但澳门正从以博彩业为主导向多元產业转型,国家明確支持將中医药作为澳门重点发展的优势產业之一。”  

      石崇荣认为,澳门的中医药“出海”战略,尤其注重利用其作为葡语系国家“跳板”的区位优势,助力產品进入欧美市场。基於与葡萄牙等国的歷史联繫及现行友好关係,澳门能有效推动中医药在葡语国家的认知与接受度。“对於‘文化认同’这一中医药国际化的核心挑战,澳门可发挥桥梁作用,通过符合当地阅读习惯的翻译推广,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石崇荣说,在政策创新方面,澳门近年来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下,中医药產业定位日益清晰。特別在“药食同源”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將兼具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的药材转化为日常消费品,例如牙膏、面膜、化妆品等,形成了產业转化优势。目前澳门已系统梳理近千种药材,其中数百种被归类为“药食同源”食品,为开发多样化剂型的保健產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崇荣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形成中医药產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香港的金融优势与澳门的平台功能形成互补,大湾区各城市间的资源整合——包括研发能力、药材供应与历史品牌,正构建起完整的產业生態链。这种区域联动机制,可有效推动中医药產业的国际化创新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