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CPI仅涨3%,为何我的钱包却感觉被掏空了?越南家庭的真实账单来了!
在经济的舞台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像是一个“晴雨表”,反映着物价的总体走势。然而,在越南,这个“晴雨表”所显示的数字,却与市民们的实际感受有着天壤之别。
越南胡志明市的市民阿幸(Hạnh)无奈地表示,尽管家里已经想尽办法节俭开支,但生活成本还是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房租每月上涨150万越南盾(约405元人民币),孩子学费增加10%,食品价格也更贵了……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家庭每月总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2%。可官方公布的CPI却只上涨了超过3%,阿幸不禁感叹,实际生活成本简直“贵了10倍”。
阿幸的情况可不是个例。家住胡志明市第12郡的食品公司员工阿林(Lâm)也深有同感。他说,全家现在不得不放弃外出就餐的习惯,就为了把钱省下来支付水电费和学费。“现在去菜市场,只买一点蔬菜和肉也要花20多万越南盾(约54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样一顿饭12万越南盾(约33元人民币)就够了。”阿林的无奈,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
从统计部门的角度来看,越南统计局副局长阮仲进(Nguyễn Trung Tiến)表示,CPI涨幅与民众感受到的物价上涨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一种全球普遍现象。他举例说,2022年欧洲天然气和食品价格飙升时,CPI上涨9% - 10%,但家庭感觉成本增加了30% - 40%;美国公布的CPI为7% - 8%,但许多人认为支出增加了20% - 30%;日本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阮仲进分析,这是因为民众通常更关注日常重复消费的项目,如食品、电力、汽油和水费。这些项目的波动对家庭压力较大,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而CPI是一个包含752种商品的综合指数,按照平均消费结构计算,因此总体涨幅远低于民众的感受。
此外,CPI数据还存在滞后性。比如说,要是某月中旬油价上涨了,那当月的CPI就只能部分反映出这个变化,因为上半月还是按照旧价格来计算的。而且,CPI“篮子”里面并没有涵盖房贷利息、课外辅导费等城市家庭的重要支出项目。
阮仲进进一步解释,家庭消费支出主要集中于7大类,占总支出的86%,这里面包括食品和餐饮(33.5%)、住房(18.8%)、交通(9.7%)、教育(6.2%)、医疗(5.4%)等等。“这些基本生活类目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民众的钱包。”他着重强调,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几乎全部的支出都得用在必需品上。当这些商品价格的涨幅高于平均水平的时候,他们就几乎没有多余的钱去进行其他消费了。
所以,他警告说,生活成本的上涨可不只是会侵蚀收入,还会逼得很多家庭削减服装、家电、旅游和娱乐等方面的开支。要是这种趋势蔓延开来,社会的购买力就会下降,进而反过来影响生产和就业。“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超过55%。要是购买力被压缩了,可能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生活成本上涨,生产就收缩,就业机会就减少,消费也就更疲软了。”
顾客在胡志明市一家超市购物
经济专家丁世显(Đinh Thế Hiển)博士补充分析,食品、生活服务等价格确实是上涨了,但主要原因是租金成本、新税收政策以及购买力下降,导致小商贩通过提价来弥补滞销的损失。“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可能会让顾客数量进一步减少,让市场的活力变弱。”他说。相反,很多非必需品因为需求不旺,所以价格保持原样。从技术角度来讲,3%的CPI涨幅有助于维持正实际利率,支持企业贷款。但要是它只反映了消费的萎缩,那可就是一个负面的信号了。
越南金融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阮德度(Nguyễn Đức Độ)也强调,民众的感受还会受到对比基期的影响。“CPI同比上涨3%,可要是和2 - 3年前对比,涨幅都已经达到6% - 10%了。民众通常记着更长时期的物价情况,所以感受会比数据更强烈。”他指出,过去10年越南年均CPI涨幅为3%,这意味着十年间物价累计上涨了34%。要是工资没有同步增长,购买力肯定会下降。新冠疫情之后,很多人收入受到了损失,紧缩开支的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年第二季度,消费这才开始慢慢复苏。
在统计方法方面,丁世显建议越南建立一个更细分的区域或者商品类别的指数,而不是只依赖全国统一的CPI。“胡志明市和河内市民的消费水平和农村那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独立的机构为不同的群体编制专属的指数。”他说。
他还反对对竞争性商品实施“价格管控”政策,觉得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企业为了生存,就不得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对于交通、运输、电力等垄断性的基础设施领域,政府还是得发挥作用的。“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垄断企业有没有有效地管理成本?要是没有,政府就应该加强监管,把成本降下来,这样就能给整个经济减轻压力。”丁世显分析道。
总的来说,专家们觉得当前3%的通胀率还没对经济造成重大的风险。但更让人担心的是,居民收入的增长跟不上必需品价格上涨的速度,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
“问题可不单单是把CPI维持在低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收入增长得足够多,这样民众才能维持生活水平。要是不这样的话,就算是通胀率低,民众也很难不焦虑。”阮德度补充说。
在越南,CPI与民众感受的差异,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生活成本的上涨,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未来规划。政府、企业和民众都需要共同努力,去寻找解决之道,让经济的“晴雨表”更能真实地反映民众的生活状况,让民众的生活更加安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