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停摆:一场危险的政治赌博与美国民主的深层危机

政府停摆:一场危险的政治赌博与美国民主的深层危机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10月2日星期四

联邦雇员在慈善机构外蜿蜒排队领取免费食品的镜头,如同一个刺眼的隐喻,再次将美国政治僵局下民生的困顿与制度的失灵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华盛顿特区,从邮政系统员工到各联邦机构的基层办事人员,他们中有人无奈坦言“房贷即将断供”、“孩子的奶粉钱都成了问题”。这令人心酸的一幕,并非孤例,而是美国政府停摆历史中屡见不鲜的“保留节目”,如今,在2025年的金秋,它又一次不幸上演,且似乎带着更为不祥的预兆。

2025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国会未能及时通过预算法案或临时拨款法案,资金链彻底断裂,被迫陷入“停摆”境地。这是自2013年以来联邦政府首次出现如此严重的状况,标志着美国政治极化这一顽疾已发展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是其政治生态持续恶化的必然结果。国会两党在预算和拨款问题上的争论不休,表面看是政策分歧,实则是政治极化的加剧和不同治理理念的激烈碰撞。然而,与历史上的数次停摆相比,此次危机因其背后的动因、涉及的法律争议以及可能引发的长远影响,都显示出某种“本质区别”,它不仅是一次财政危机,更是一场对美国民主制度根基的严峻考验。

一、 停摆之殇:政治极化与医保博弈的牺牲品

美国联邦财政年度从每年10月1日开始,至次年9月30日结束。这一时间节点如同悬在国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若国会未能在此之前完成预算案的审议通过或达成临时拨款协议,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便会因缺乏运营资金而被迫停摆。

此次停摆的直接导火索,是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医保福利支出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核心议题上的顽固僵持与激烈博弈。民主党方面,以保护中低收入群体医保权益为旗帜,坚持要求将覆盖约2200万美国人的医保补贴计划延期条款纳入拨款法案,视其为不容退让的“红线”,声称若此诉求得不到满足,将坚决否决任何拨款方案。而特朗普及其所掌控的国会共和党人则反其道而行之,强硬坚持推进所谓的“清洁”拨款法案,即不附加任何额外政策议题、仅针对政府运营的基本资金需求,试图将医保等争议性政策剥离出去,实则是为了削弱民主党在民生议题上的政治得分,并推行其自身的政策议程。

这场停摆危机,深刻揭示了美国政治生态的病态化与功能失调。预算法案或临时拨款法案的投票现场,俨然演变成两党进行政治角力的“战场”。双方在这些本应基于国家整体利益和紧迫民生需求进行理性协商的问题上屡屡谈不拢,很大程度上并非基于政策本身的优劣得失,而是陷入了一种“你提倡的我反对,我提倡的你反对”的恶性对抗循环。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之上,使得原本应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立法程序,异化为党争的工具。这种“否决政治”的盛行,使得政府的正常运转都成了问题。

二、 法律困境:金钱政治的侵蚀与行政权力的越界

从法律视角审视,此次停摆争议的核心,远不止于预算数字的讨价还价,更触及了美国宪政体制中行政权力边界这一根本性问题。特朗普政府此前被多方指责“非法取消或冻结经国会两党一致批准的资助项目”,这种绕过立法机构、单方面削减既定开支的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资金截留”,长期以来,这种行为因其违反了美国宪法确立的“国会掌握拨款权”原则而被认为是非法的、违宪的。然而,特朗普政府似乎对此毫不在意,甚至将其作为推行政策的一种手段,这无疑是对分权制衡原则的严峻挑战。

追根溯源,美国金钱政治的泛滥及其对民主进程的扭曲,有着深刻的宪法判例背景。其标志性起点可追溯至1976年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巴克利诉瓦里奥案”。在此案中,最高法院以“政治献金和支出是言论自由的一种形式”为由,确立了“金钱等于言论”这一极具争议的宪法教义。该裁决通过对政治腐败定义的严格限缩解释,实质上推翻了此前对个人和团体竞选开支的诸多限制,为金钱大规模涌入政治领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奠定了金钱政治的宪法基础。

更为致命的是2010年的“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最高法院以5:4的微弱多数裁定,《两党竞选改革法》中关于限制公司、工会等组织使用其一般财政资金资助 (指在选举前特定时间段内针对特定候选人的广告宣传)的规定,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原则。这一判决进一步彻底拆除了限制金钱流入政治的堤坝,使得富有的个人、大型 公司和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设立“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等方式,无上限地投入资金影响选举进程。其直接后果是,立法机构越来越容易受到少数巨额资本和强势利益集团的操控,议员们在投票时不得不更多考虑其金主的利益而非普通选民的诉求,导致政策制定的天平严重失衡,跨党派共识的达成变得愈发艰难,政治极化与“否决政治”由此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经济驱动力。

三、 民意分歧:民生冲击的阵痛与政治算计的冷酷

政府停摆对普通民众生活和国家经济运行的冲击是立竿见影且广泛深远的。首当其冲的是数十万联邦雇员,他们将被迫进入无薪休假状态,尽管历史上停摆结束后他们通常能获得补发工资,但在停摆期间,他们的房贷、车贷、日常开销都将面临严峻考验,生活陷入困顿。美国劳工部已发出警告,一旦政府停摆,负责收集、分析和发布关键经济数据的劳工统计局将暂停一切活动。这意味着,原定于本周发布的月度就业数据,以及10月中旬至关重要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通胀数据都将被迫推迟发布。这些数据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市场进行趋势研判的重要依据,其缺失或延迟,势必将扰乱经济政策的制定节奏,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决策,对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航空业作为国家交通命脉和经济支柱之一,亦发出严正警告。由于联邦航空管理局部分人员可能被迫休假,美国各大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检查等关键岗位可能出现人手短缺,从而导致大面积的航班延误和取消,这不仅会给数百万旅客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更将沉重打击本已在疫情后艰难复苏的美国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链,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面对这场人为制造的危机,美国民众的态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分歧,而这种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两党长期政治操弄的结果。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如果政府最终关门,45%的受访选民表示更有可能将责任归咎于共和党,而只有32%的选民更倾向于责怪民主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责倾向在立场相对中立的独立选民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指责共和党的比例要高出民主党17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共和党在此次停摆危机中的强硬立场可能正在失去中间派选民的支持。此外,关于民主党力主延期的奥巴马医改税收抵免政策,凯撒家庭基金会在6月份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高达77%的美国人支持国会延长这一补贴。这一数据表明,民主党在医保议题上的主张更能反映多数民意,共和党强行阻挠的做法,显得既不得人心,也缺乏广泛的公众支持基础。然而,即便面对如此清晰的民意倾向,共和党依然选择铤而走险,其背后的政治算计——如取悦保守派基本盘、削弱对手政治筹码——显然压倒了对公共福祉的考量。

四、 顺从的代价:权力制衡的崩塌与民主制度的危机

倘若国会或司法机构对特朗普政府的这种强硬姿态和潜在的非法行为选择妥协或顺从,那将为美国宪政体制开创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其负面影响将远超此次停摆本身。有报道称,特朗普已在私下威胁,计划在政府停摆期间解雇“大量”联邦工作人员。这与以往停摆期间,休假雇员通常能在危机结束后迅速重返工作岗位并获得全额补发薪水的惯例截然不同。此次白宫似乎在酝酿更为激进的措施,试图推动永久性的裁员计划,这不仅是对联邦公务员队伍的巨大冲击,更是行政权力试图通过非常规手段打压异己、强化控制的危险信号。

更为深远和颠覆性的影响在于,一个公然违抗国会立法意志、非法取消或削减经两党一致批准的财政资助的政府,如果其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纠正,那么在未来数年乃至更长时间内,都将对美国的宪政秩序和法治精神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蓝图清晰地指向了削减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计划削减通过“妇女、婴儿和儿童特别营养补充计划”提供给幼儿的水果和蔬菜配给;削减公立学校的教育资金;压缩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取消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援助及无家可归者服务项目;大幅削减国家卫生研究院在医学研究上的巨额投资等。这些削减计划,若在缺乏国会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强行推进,无疑是行政权力的僭越。

长此以往,若行政机构可以随心所欲地、非法地削减任何它所不乐见的开支项目,那么国会的拨款权将被架空,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制衡能力将荡然无存,美国宪法精心设计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将名存实亡。这不仅会破坏权力制衡这一美国民主制度的核心支柱,更将从根本上危及民主制度本身的存续。当政府不再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民意的有效监督,当权力可以被恣意滥用而不受惩罚,所谓的“民有、民治、民享”将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联邦政府停摆期间,那些坚守在重要岗位上的联邦雇员,不得不无偿工作,有些人甚至迫于无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免费加班”的照片,以表达其困境与不满;而数以万计被迫休假的联邦雇员,则在焦虑中面临着无法按时支付账单、维持生计的残酷现实。慈善机构外,排队领取食品救济的队伍越来越长,队伍中的每一张面孔,都诉说着这场政治博弈的沉重代价。正如一位匿名的联邦雇员在接受采访时所感叹的:“没人愿意免费干活,一天两天或许还能撑,但拖久了,真的会慌,会绝望。”

政府停摆的结局,无论最终是哪一方先做出让步,达成的妥协很可能只是暂时的,是为了缓解眼前的危机而进行的权宜之计。然而,潜藏在停摆表象之下的美国政治生态的病态化——金钱政治的腐蚀、政治极化的加剧、否决政治的盛行、行政权力的膨胀以及民主制度的式微——已如同一道深刻的裂痕,无法再用简单的“暂时妥协”来掩盖。这场危险的政治赌博,不仅消耗了国家的元气,更侵蚀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国民主,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其未来走向,不仅关乎美国自身,也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目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