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断航”背后的博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9月25日,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的马拉舍维奇和布列斯特口岸,重新热闹起来,铁丝网被拆除,滞留已久的列车再次发动,奔向目的地。
当然,也包括其中滞留已久的中欧班列。
至此,从9月12日开始持续13天的波兰“关闭边境”闹剧,终于结束了。
那么,波兰为什么要搞这一场闹剧?又为什么灰溜溜的收场了?
1 波兰关闭边境始末
事情的起因,是9月9日晚和9月10日凌晨的“波兰遭遇无人机入侵事件”。
当天晚上,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
可是呢?不知道咋回事,有一部分无人机,竟然在乌克兰沃伦州以西径直往北,进入了波兰领空,而且一直飞了700公里。
这一下子,可把波兰给吓坏了。
要知道,波兰和俄罗斯算是有世仇。
历史上俄罗斯三次瓜分波兰,还制造过“卡廷惨案”,所以波兰人普遍有一种俄罗斯PTSD。
俄罗斯还没怎么着呢,波兰就已经是欧洲最反俄的国家了,更何况现在都派出无人机袭击了?
今天是无人机,那明天是不是导弹就过来了?
所以波兰如临大敌,赶紧把这些无人机给击落了,除了残骸砸坏了个房子的屋顶之外,没造成什么伤亡。
然后波兰就开始指责俄罗斯狼子野心,派无人机袭击波兰。
俄罗斯那边呢?
一开始是不承认的,毕竟之前有过类似事情,波兰说自己遭遇了俄罗斯的导弹袭击,但后来调查发现是乌克兰的防空导弹残骸。
谁知道这次是不是又是乌龙或者乌克兰栽赃嫁祸?
所以,俄罗斯说,不是我的无人机,我的无人机飞不了那么远。
但波兰把无人机照片晒出来之后,俄罗斯一看,还真是自己的“非洲菊”无人机。
这种无人机其实是俄罗斯“天竺葵”无人机的“无炸药版”,外形和天竺葵极为相似,里面没有装炸药。
其作用主要是混在天竺葵无人机中一起发射,通过大量低成本目标消耗对方防空导弹。
铁证如山,俄罗斯没法抵赖了。
最后只能承认说的确是自己的,但并不是有意入侵,而是被乌克兰干扰过去的。
看起来,这是一次误会事件。
那按道理来说,俄罗斯是不是应该好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跟波兰说说好话让波兰不至于上纲上线?
毕竟,波兰是北约国家!北约是有共同防卫协议的!
也就是说,如果波兰存心搞事情,那么北约就已经有理由做出反应了!
可是,抽象的事情发生了。
俄罗斯不仅不道歉,反而与白俄罗斯在9月12日举行了一个名为“西方-2025”的军事演习!
请大家千万不要低估这个“西方”系列演习的威慑力。
很多人可能对1981年的“西方81”演习有印象,这次演习中,苏军投入坦克1500多辆,装甲车和步兵战车1200多辆,场面非常宏大,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心理阴影。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苏联这是在为进攻欧洲做准备,演习就是进攻前的排练而已。
只要一声令下,演习马上就能转为实战,8天推平欧洲。
那么现在俄罗斯又搞这个代号的演习,是不是又要入侵?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猜测还真不算错。
不信我们可以看看2021年举办的“西方2021”演习,几个月后,俄乌战争不就爆发了?
所以,谁知道这次“西方2025”演习是不是一次新的“特别军事行动”的前兆呢?
本身波兰就因为“无人机事件”应激了,现在俄罗斯又在白俄罗斯搞大演习。
你要是波兰,你心里发憷不发憷?害不害怕俄国人突然打过来?
所以,9月12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为了波兰的安全,决定关闭白俄罗斯的边境,所有口岸、检查站、铁路线都被关闭了。
本来吧,波兰关闭边境是波兰的权利,但这样一来,中国躺着中枪了!
为啥?
因为波兰,是中欧班列线路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中欧班列一万多公里,可不是从中国一口气开过去就行的。
沿途十几个国家的轨道轨距不都是一样的,这就导致火车必须换轨。
一般来说,中欧班列要先在中哈边境的多斯托克从标准轨换成俄式宽轨,然后一路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些前苏联国家标准是一样的)。
抵达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口岸后,再换成欧洲流行的标准轨,最后以波兰为集散地,发往欧洲各国。
可是现在呢?波兰和白俄罗斯边境一关,那中欧班列不就没法换轨了?火车只能滞留了。
这就是前一阵网络热议的中欧班列断航事件。
2 各怀鬼胎
看起来,这次中欧班列断航,是中国躺着中枪,受到了俄波矛盾的波及而已。
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莫非,这俩国家闹这么一场,最终的目的是中国?
——俄罗斯的算盘。
我们回顾一下整件事情,有两个巨大疑点。
第一,俄罗斯发射了那么多无人机,为什么只有“无炸药”版的“非洲菊”被干扰飞进了波兰?“有炸药”的“天竺葵”都落到乌克兰境内炸了?
第二,在无人机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明知道波兰已经应激了,为啥还要举行大规模演习来吓唬波兰?
说实话,这说不通。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俄罗斯此刻,是完全没有进攻波兰的必要和魄力的。
毕竟,一个乌克兰都搞不定,俄罗斯绝对不会闲着没事干去开辟第二战场。
所以,所谓“无人机入侵”,似乎更像是一种试探,并不是要开打。
与此同时,这个所谓的“西方2025”演习,俄罗斯还专门邀请了一批北约国家的观察员参加,其中也包括波兰。
有没有搞错?你针对北约的演习,邀请北约的人来看?
所以,这场演习的“表演”味道,要大于“实战”味道。
综上所述,无论是无人机入侵,还是军事演习,都指向了一个目标:
既给波兰带来一种“面临威胁”的焦虑感,又不真的制造出伤亡,避免触发北约的共同防御条款。
很多人到这里就看不明白了,既然如此,俄罗斯是在折腾啥呢?
别着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我们可以看一下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
西方国家在会议上制造的一个很大的议题,就是分裂中俄。
我们看看9月26日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没有中国,普京的俄罗斯什么也不是。俄罗斯如今完全依赖中国,如果中国真的想结束这场战争,就要迫使莫斯科停止军事行动。”
说白了,这其实还是所谓的“中国支持俄罗斯”那老一套的话术。
与此同时,欧洲媒体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论调:
中国要想继续和我们做生意,就必须回应我们的安全关切,和俄罗斯划清界限。
说白了,欧盟就是看准了中美关税谈判迟迟没有结果,中国肯定不愿意再失去欧洲这个市场,是个逼中国放弃俄罗斯的好机会。
但这样一来,俄罗斯是非常害怕的。
为啥?因为随着西方制裁的升级,俄罗斯现在的外汇渠道已经被腰斩了,卖油的收入也大受影响。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恐怕不等乌克兰反攻,俄罗斯自己都打不下去了!
别的不说,看看俄罗斯8.2%的通胀率和高达20%的利率水平就知道了,有哪个正经国家的数据是这样的?
所以,无论如何,俄罗斯绝对不能让中国放弃俄罗斯!
但是对中国这样目光长远、做事稳重的国家,威逼是没有用的,利诱有时候也没啥用,那就只能采取别的办法。
我们都知道班超的故事,当年班超出使鄯善国,发现鄯善国在汉朝和匈奴之间走钢丝,就杀死了匈奴使节,让鄯善没有了退路,只能倒向汉朝。
俄罗斯虽然没读过汉书,但是谋略道理都是相通的——
只要离间中欧,断了中欧班列,降低中欧贸易依赖度,那么欧洲的威胁是不是威力就小得多呢?
当然,如果俄罗斯掐断中欧班列,那中国肯定要找俄罗斯讨说法。
但如果不是由自己掐断,那俄罗斯不就可以把责任撇清了?
那让谁掐断合适呢?看来看去,波兰最合适。
一方面,波兰是中欧班列换轨站;另外一方面,波兰有恐俄症。
只要俄罗斯吓唬一下,肯定能让应激的波兰关闭边境,这样中欧班列不就开不成了?
不得不说,俄罗斯这一招,真的很阴,自己得了好处,却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波兰的算盘。
对于没炸药的无人机、波兰观察员参观的演习,一切的含义都这么明显。
那波兰作为当事国,能不清楚俄罗斯并不想真的发动进攻么?
当然清楚。
那波兰为啥也要配合俄罗斯演这场戏呢?
答案很简单,有利可图。
我们捋一下时间线。
9月9日无人机事件,9月12日俄罗斯演习,同日波兰宣布关闭边境。
这是给谁看呢?显然是给到访的中国外长看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就在波兰关闭边境的同一天,中国外长就抵达欧洲了。
当然,中国外长不是奔着边境问题去的,而是例行访问,12-13日奥地利,14日访问斯洛文尼亚,15日访问波兰。
这样一来,波兰选择12日关闭边境切断中欧班列,那就非常有下马威的味道了。
波兰为啥要这么干?很显然,是想敲诈中国,捞好处。
不信我们可以看看中国外长访问波兰期间,与波兰签署的中波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共同文件。
把共同文件的内容提炼一下,把那些官话套话都去掉,就可以得到4个关键点:
——中国对波兰提供稀土;
——中国增加波兰农产品进口;
——中国在波兰投资建设锂电池厂和电动车产业链;
——中国增加去波兰的游客数量。
我们可以确定地说,这些内容,都不是中国主动提出的,而是波兰要求的!
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波兰想要这些利益,但中国一直不愿意给,所以在中国外长访问波兰之前,拿捏中国一把,借此捞点好处。
说实话,波兰这么干,非常“波兰”。
波兰这个国家啊,思维模式一直都有很多问题。
对自身实力和现代战争形态误判,外交上充满投机性,总是能干出一些正常人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二战前,在德国觊觎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时,波兰非但没有与捷克斯洛伐克抱团抗德,反而出兵抢占切欣地区,助纣为虐。
结果呢?
严重破坏邻国关系,自陷孤立,在1939年遭德国入侵时几乎无人真心援助,加速亡国。
还有冷战结束后,波兰持续亲美战略,将国家安全几乎完全寄托于美国驻军。
如自掏腰包20亿美元为美军扩建永久基地,并请求增加驻欧美军人数,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
结果呢?与强邻俄罗斯的关系持续紧张,自身安全风险可能不降反升。
包括这次也是,波兰光看到敲诈来的拿点东西,却不想想,这种行为,损失的是什么?
损失了一个五常的友谊啊!
3 中国的应对
很多人可能有点奇怪,中欧班列被切断这么大的事情,中国这边,似乎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反而是淡定得很,然后过了几天就莫名其妙自己解决了。
为啥?
因为中国最擅长的就是打太极,别看俄罗斯和波兰机关算尽,中国要想化解,也是容易得很。
——对俄罗斯,顺水推舟。
俄罗斯想什么,其实中国心里一清二楚。
但是因为俄罗斯对这件事撇得太干净了,所以中国也没法找俄罗斯去解决。
总不能让俄罗斯去找波兰道歉,承诺永不入侵波兰,来换取波兰放行中欧班列吧?
俄罗斯肯定不干。
所以,中国必须从其他地方来找补回来,比如,北极航道。
说起来,北极航线已经探索很多年了。
2012年雪龙号完成了东北航道的穿越,2013年永盛号成为首艘通过航线的货船,2021年中国发布了《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指南》。
那么为啥一直没有开通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的小心思。
一方面,俄罗斯坚持将北极航道主要水域视为其内水,要求过往船只必须提前申请许可、接受俄方强制破冰领航并支付高昂费用。
这样一来,就极大地削弱了航道的便利性和经济性,与国际社会主张的“国际航行海峡”地位产生直接法律冲突,引发争议并抑制了国际航运公司的使用意愿。
另一方面,俄罗斯不排斥中国用北极航道,但要求中国投资开发航道基础设施,而且俄方还要牢牢掌握主导权和运营权。
但问题在于,如果全盘接受俄罗斯的条件,那中国搞北极航道的意义是啥?
中国想要北极航道,什么省钱啊省时间啊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想要一个不被卡脖子的海上通道。
但是如果答应了俄罗斯的条件,那不相当于把脖子送给俄罗斯来卡吗?
所以,北极航道虽然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一直没有完全落地。
现在呢?借着中欧班列被卡住的由头,中国就有理由找俄罗斯来谈了。
第一,中欧班列被卡虽然不是你干的,但也的确因你而起,导致我的火车没法往欧洲走了,你要不要做个补偿呢?
第二,因为中欧班列的货物大部分其实都是你买的,现在中欧班列被卡断,那我新的中欧班列自然也没法再发车了。
你的货我也发不了了,你再想要货,对不起,那你就要自己想办法了。
要不?咱们把北极航线给开了?
你也别动不动就要求审批了,也别要那么多的破冰船费用了,否则这些破冰船的成本,都要平摊到你的货上去的!
如果你不想看到自己被断供,那就别计较那么多了,赶紧把北极航线开了!
否则,我宁可走中欧班列南线,也不走你的北极航线了!
要知道,过去的中欧班列北线和中线,起码都还是在俄罗斯境内。
无论是物流红利还是过路费红利,俄罗斯都能拿到不少。
但如果中国真走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这条中欧班列南线了,那可就把俄罗斯彻底甩开了!
所以俄罗斯反复权衡,最终答应了中国的要求。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中国的行动非常迅速。
9月12日中欧班列被卡,9月22日“北极快航”就启航了!
这放在之前,是绝对不可能的!光手续都走不完!
北极航线的开通,对中俄都是好事情。
对中国来说,北极快航的预计航行时间是18天抵达英国的弗里克斯托港,较中欧班列缩短了22天。
走马六甲航线呢?从宁波港到弗里克斯托港,要40天时间!时间就是金钱,这能节省多少成本?
这些成本最终会体现在中国商品的价格上,使中国商品更有竞争力。
对俄罗斯来说,中国货轮可以在摩尔曼斯克港和杜金卡港停留,既方便俄罗斯的物流,也能给俄罗斯贫乏的港口经济带来好处。
所以说,中国一边是逼,一边是诱,俄罗斯最后只能是妥协,乖乖把北极航线开通了。
——对波兰,借力打力。
北极航线的开通,还有个副产品就是波兰的讹诈破产了。
波兰为啥有恃无恐?不就是因为波兰占据了中欧班列90%货物的中转能力么(另有10%走的是南线)?
他们觉得只要把住这一点,不愁中国不妥协。
但结果呢?中国直接开了个北极快航!
那波兰还怎么卡中国的脖子?
甚至,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卡中国脖子的问题了,而是卡住自己和欧洲脖子的问题了。
为啥?
因为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的中国商品在上火车的时候,购买方已经把钱大部分付了。
火车到白俄罗斯和波兰边界的时候,属于俄罗斯和白俄的货已经卸掉了,剩下的都是欧盟的货。
欧盟的商人付了钱,却拿不到货,那么矛头不就集中在波兰身上了?
估计现在欧盟各国都快把波兰给骂死了,波兰压力山大,本来想给欧盟卖好的(拿捏中国),结果反而落了一身埋怨。
更关键的在于,很多乌克兰急需的无人机配件,也是通过中欧班列运过去的(俄罗斯此前查过一次)。
现在把中欧班列掐了,卡不住中国的脖子,反而把乌克兰的脖子给卡了,你说乌克兰能干?
你看,这就是中欧班列的高明之处。
看起来,中欧班列要经过好多个国家,好像非常脆弱。
但反过来说,中欧班列最稳固的地方也在于要经过这么多国家。
列车一开动,这十几个国家的官员,资本家,老百姓都要从中拿钱。
别看这点货只占中欧贸易的10%,但对沿途国家来说,已经是天量财富了。
谁断了这条线,就是和这几十个国家包括本国的所有利益集团开战,这压力太大了。
甚至就连波兰自己,也吃了大亏。
要知道,波兰每年也从中欧班列里获取7亿欧元的过境费,以及大概20亿欧元的铁路产业产出。
好了,现在卡住了中欧班列,波兰自己还怎么赚钱?
更何况,波兰折腾了这么一圈,最后达到目的了吗?没有啊!
虽然中波签署了共同文件,但熟悉外交工作的都知道,一般来说,双方的重大共识,会用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关于XX的协议来确定。
至于共同文件,通常指多国或多方在会议、会谈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表明立场的文件,目的只是表明立场,而不是真的要落实这件事情。
比如稀土,共同文件是咋说的?
“双方讨论了中国稀土相关物项对波出口许可事宜,愿加强两国出口管制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对话,积极促进两用物项合规贸易。”
中国是答应给波兰稀土了吗?没有啊!
中国答应的是加强对话,促进“合规贸易”,你要是想转手卖钱,那就不合规,中国肯定要制裁的嘛!
比如农产品,共同文件说:“双方将以生物安全为前提,依法依规推动动物疫情解禁工作,并共同致力于推动波兰农食产品输华准入,进一步扩大双向农食产品贸易规模。”
看到没?是“推动”,而不是降低输华标准。
而且扩大农食产品贸易,是双向的,波兰多进口多少中国农产品,那中国就多进口多少波兰农产品。
还有所谓的“锂电池”,中国是咋说的?
“双方认识到波兰致力于打造国内电动车产业全价值链并成为欧洲最大锂电池出口国的愿望,愿鼓励两国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就促进波兰电动车产业链发展探讨互利合作。这符合双方对推动气候治理和经济绿色转型的共同愿景。”
看到没?中国说的是认识到波兰的愿望,愿意鼓励企业开展“探讨互利合作”。
中国答应往波兰投资锂电池和电动车了么?没有!
至于旅游的事情就更没戏了,中国说的是“双方决定继续鼓励两国旅游机构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对方举办的旅游推介活动”。
只是说参与对方的旅游推介,答应安排中国游客去波兰了没有?没有!
所以,看似共同文件说了一大堆,但中国实质上的让步,几乎为零!
波兰也不想想,美国那么大的压力中国都扛住了,波兰卡个中欧班列,就幻想中国会跪?太天真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波兰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得罪了一圈的人,越看越不划算。
最终,波兰只能乖乖放行,结束闹剧。
4 生存之道
中欧班列此次短暂的“断航”风波,虽仅有13天,却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当今世界大国和小国博弈中完全不同的风格。
你看波兰,苦心积虑,试图利用地理枢纽地位对中国施压。
中国呢?一招北极航线就破局了。
这正是小国博弈的典型困境:
其筹码往往是单一且脆弱的,一旦大国启动替代方案,其威慑便荡然无存。
就好比下棋,小国绞尽脑汁走一步看三步,而大国却拥有随时掀翻棋盘的底气。
究其根本,大国的战略自由度源于其体量、资源与系统的多样性。
小国如同在考场上做单选题,必须审慎押宝,孤注一掷;
大国则拥有“我都要”的底气与能力,能够同时布局海陆空、贯通欧亚。
不论那一条路出了问题都不怕,甚至还能通过“借力打力、顺水推舟”,把单点危机,运作成迭代升级的契机。
相比波兰,俄罗斯就很明白大国与小国的这种本质区别。
所以在中欧班列上俄罗斯只会搞小动作不会自己赤膊上阵,而且中方一提出要求开通北方航线作为中欧班列的备份的时候,俄罗斯立马就同意并且全力配合。
中国的冷静与从容,并非来自一时的运气,而是基于长期积累的战略耐力和全局视野——
不纠结于单一战线,而是靠系统韧性破局。
不轻易随他国起舞,而是以我为主,谋而后动,这正是顶级博弈者的智慧。
这场断航风波最终以波兰悄然重开口岸收场,再次印证了一个硬道理:
小国的生存之道,在于认清自身的定位,于夹缝中寻求巧妙的平衡与务实合作,而非挑战大国的核心利益与战略韧性。
像波兰这样,将国运寄托于投机性的战术冒险,终将难逃“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局。
毕竟,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说了: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