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华专栏:“儒商精神”泽被近现代商业文明
人类社会从蛮荒蒙昧走向现代文明的艰难演进中,最值得传承的是融入血脉基因的文化价值,最大的力量无疑是思想的力量。来到被誉为“东方圣城”的孔子故里,千年沉淀的浓郁儒风雅韵令人浸润、发人深思,提升了我们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儒商精神”当代价值与践行自觉的认知。
东方智慧商业文明源远流长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不断增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中有一个高度的确定性,那就是我们国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使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从建党百年到踏上新征程,我国将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3个五年看,“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六五”将是冲刺收官,而“十五五”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十五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促进发展出题目,改革开放做文章,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作为资源配置、创造就业、促进创新、提供产品与服务、推动经济发展的企业以及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经营主体发展质量稳中有升,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构成稳住我国经济基本盘的底气与韧性所在,为经济长期稳健向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近些年来,“出海”成为热词,顺应经济全球化2.0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企业从出口转向出海,在海外建厂建园区、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不仅实现了“中国制造”产地的转移,更是中国工业化能力、品牌与国家形象融入世界的有力拓展。
多种维度观察,不免带给我们一个现实的思考: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企业与企业家功不可没。面向“十五五”,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新时代应当传承与弘扬怎样的商业文明?答案应当是清晰明确的,那就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东方智慧商业文明——“儒商精神”!
引用专家学者研究达成的共识认为,现代“儒商精神”外化为“诚信为本、修身正己、义利统一、达济天下”。“儒商精神”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儒商文化,凝聚而成的核心要义体现在四个维度:一是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义利合一”的经营哲学,追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商业智慧,将道德追求与经济利益相统一;二是在行为准则上,秉持“诚信为本”的商业信条,将“信”视为立身立业之本,崇尚“一诺千金”的契约精神;三是在经营理念上,主张“仁者爱人”的人文关怀,把商业活动视为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途径;四是在社会责任上,追求“兼济天下”的担当精神,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
“儒商精神”绵延千年泽被天下
绵延千年传承,“儒商精神”的实践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比如明代的沈万三“富好行其德”,将商业利润用于社会公益;清代的乔致庸“信义为本”,开创了晋商票号的辉煌;进入近现代,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这些儒商代表不仅创造了商业奇迹,更树立了道德标杆,为当代中国企业家提供了精神滋养。
以被誉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的苏商代表人物张謇为例,他出生在海门乡村,从小参与农业生产,亲历田间耕作之事,熟知农业之艰难,对劳动人民的疾苦耳濡目染,加之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因此可以说与生俱来就具有民本思想。面对近代中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现实,作为“清末状元”的儒商,张謇通过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等多种途径,从生活资源到文教卫体,从普通百姓到弱势群体,从城区市镇到海滨滩涂等全方位、多层面致力于民众生活的改善,体现了其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作贡献、为政府担责任的思想,体现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儒家情怀。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史料记载,1926年11月1日,张謇灵榇出殡,墓中陪葬品只有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张謇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皮骨心血”全部奉献给了社会和百姓,而他给南通留下的是一个拥有50多家企业、2400多万两白银的当时全国最大民族资本集团,是由400多所各类学校、场馆组成的教育文化体系,是一套完整的水利、交通、供电、通讯、园林等市政基础设施,是一系列的公益慈善事业。在张謇领导下,南通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小县城,变成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近代第一城”。从张謇的成长道路、思想形成、惟新理念、实业实践、社会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商精神”的精神之光。
苏南无锡荣家及其传人荣毅仁,历经百年至今为什么还受到人们的怀念与敬重?其内在的逻辑简洁明了:荣家从荣毅仁祖父荣熙泰开始,就在上海开办钱庄,后来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号称“棉纱大王”,他的伯父荣宗敬号称“面粉大王”,在1932年左右的时候,荣家企业基本上就垄断了中国一半左右人的吃穿,属于服务民生、产业报国的富豪家族;逐步成为荣氏家族顶梁柱的荣毅仁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面对严峻局势,当时很多民营企业家都选择了搬迁出大陆向外国迁移资产,荣氏家族的很多成员也都纷纷远赴海外,而荣毅仁为入城的解放军露宿街头的严明纪律深深感动,和父亲毅然达成共识:“我不走,我留下”;在整个上海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荣毅仁正面对待、积极参与,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为新中国工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时期,荣毅仁代表国家利益,承担重任成立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开创了中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大潮流,凭借着荣氏家族身份,积极联系外资洽谈对外合作,甚至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拉来当顾问;荣毅仁于1987年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之一,到1993年,77岁的荣毅仁被选举为国家副主席,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由一名资本家担任国家副主席。荣家与荣毅仁的传奇昭示一条道理:民营企业家与民族资本家,应当将个人与家族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民富国强创造财富,时代就会造就与成全一代风流人物。
再以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浙商为例,带给社会的至尊珍贵的价值,无疑是值得大力传承弘扬的“浙商精神”,比如“五千精神”,即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头万绪抓根本;“三永精神”,即永不平庸、永不放弃、永不满足。具体含义更为实在,即吃苦耐劳,艰苦创业;重商亲商,市场敏锐;厚道诚信,义利兼顾;谦逊低调,稳健务实;抱团打拼,合作制胜;抢占先机,速度取胜;小处着手,微利是途;模仿学习,开拓创新。这些民营经济“创一代”用血汗生命谱写凝聚的精气神力量,正是“儒商精神”的当代实践与弘扬光大。
新时代实现价值共鸣和践行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1月12日下午来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仔细察看博物苑历史建筑,并走进张謇故居陈列室,了解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听取当地培育企业家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奋斗精神等情况介绍,高度评价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要求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同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爱国企业家典范是我们国家、民族和历史上的精神标杆、文化符号、道德楷模,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优秀企业家精神,正是“儒商精神”泽被近现代商业文明,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光大和弘扬。
面向“十五五”高质量新发展,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竞争、大国博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陡增;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在我国外贸中地位将继续提升,会有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舞台。从国内环境看,也将持续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短期问题和中长期结构性问题交织,需不断化解科技创新瓶颈比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升级面临“中低端锁定”风险、内需与消费动力不足、区域与城乡发展再平衡、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率下降、民生导向与安全底线等问题。同时应看到,形势虽然存在着困难和挑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特征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没有改变,未来发展仍有许多优势包括一些独特优势,如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具备充分有利的支撑条件,长期稳健是发展主线。
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就企业而言,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只有真诚回报社会,才能真正得到认可,才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家。“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正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市场主体与企业家贡献力量,也为中华儿女创造了团结奋斗、大展身手的辽阔天地。
有鉴于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儒商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波澜壮阔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实现价值共鸣和实践契合,努力“做好自己”,站得直、行得正,有理有德有为走遍天下,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应当是新时代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面向“十五五”,让“儒商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进一步传承弘扬光大!让“儒商精神”在中国企业与企业家融入新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迸发出东方商业文明智慧之光!
(何建华,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此文系根据作者于9月27日在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圣城有约·儒商回家”——投资济宁经贸文旅合作交流会上的主旨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