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的无序发展劣币驱逐良币,对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危害
网文产业除了一些敏感内容受到监管外,在整体内容质量上几乎缺乏管理,‘赚钱就是王道’成了唯一准则。这实质上是一种无序的发展状态。没有人愿意创作有深度的作品,莫说深度,连基本的逻辑矛盾都懒得处理,内容主打‘无脑’和‘狗血’,因为只有这样写才赚钱。市场上充斥着低质低价货,只求刺激,刺激,再刺激,,是精神鸦片。打脸,爽点,套路一而再再而三。天天造垃圾,精神白色垃圾。那些白色塑料垃圾虽然谈不上对社会有立即的危害,但也是一种污染,特别是长期如此,大量的制造。
流量=金钱”的绝对法则:平台算法只认数据。什么题材火、什么套路受欢迎,数据一目了然。但这些数据是片面且畸形的,它只计算商业利润,除了几条硬性规定外,几乎没有指标会考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精神成长。这导致作者和平台都赤裸裸地追求金钱,无法直接变现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被这套数据机器无情地过滤和摒弃。
作者要想生存,就必须服从平台的规则,撰写符合鸦片刺激的套路文。有理想、想创新的作者,要么被饿死,要么被同化。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最赤裸的过程——不是良币消失了,而是良币在生存压力下,自己熔铸成了劣币。
当这种“文字快餐”成为青少年的精神主食,危害是系统性的:
长期的,千篇一律的精神鸦片的毒害,让大部分青少年都不知道文学为何物。中国青少年读书的比例是世界上最低的一族。网文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其实与沉迷游戏类似。读这类网文和沉迷游戏一样,都会让人上瘾。无休无止的套路,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沉浸于网络游戏的后果。网文让中国的青少年思想僵化,套路化,寻找刺激化。思维变得僵化和单一。把极端的现象当成正常的社会风貌。《灼灼韶华》中,女主角一个晚上就被下药、被强奸、财产被烧、丧女等。丧心病狂!有关部门不能任这样疯狂下去了,这对我们的社会是实实在在的危害。下一个作品要更吸引人,那就得在一个晚上把父母也杀了,或者被杀,把某某杀了或者被杀。这是什么玩意?
网文作者动辄一本书千万字,但是几乎没有一个能写出像样的作品简介的。简介写的是作品的精髓,是你独特的创意和艺术核心。但网文全是套路,核心都是一样的,简介起来也都是差不多的。这本来是作品最好的广告位,但如果写明了自己是抄袭别人的套路,岂不是自曝其短?因此,与其写好简介,不如不写。因此写还不如不写。那些没有简介,或不敢写简介的,往往就是套路文,是文学垃圾的再循环。不是他们“写不出”简介,而是他们的作品本身,就不具备一个值得被精炼介绍的、坚实而独特的文学内核。那千万字的海量文字,不过是同一个简单套路在低水平上的庞大重复。
解决方法在于引入质量管理机制。如果网站自身不愿做,那么政府就应推动乃至强制他们执行。具体的管理内容,比如套路文统一减分,极端文减分,无逻辑的发疯文减分。把这些大量的白色垃圾压下去,把大量的莠草除掉,才会有健康的文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