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扫街榜”,高德能否在本地生活赛道颠覆美团?

2025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6周年庆,阿里内部保密数月的“神秘项目”终于现身。高德推出了一个新榜单——高德扫街榜,分为美食、酒店、景区三类,它号称是“全球第一个完全基于用户真实行为产生的榜单”。

 500

高德CEO郭宁强调,高德扫街榜的核心是通过用户的“行为+信用”,用AI赋能确保真实性,并放言“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这一表态颇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但背后却折射出高德在商业化道路上的焦虑与探索。

粗看起来,高德推出扫街榜,与淘宝加码即时零售业务有很强的关联性。但站在高德自身角度考虑,其为了突破长期亏损的困局,也有必要加码新的业务。然而,这场看似顺理成章的转型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运营挑战和竞争风险。

月活8亿,高德迟迟难以扭亏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量级玩家,高德地图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根据QuestMobile报告,截至2025年上半年,高德地图手握8.95亿月活用户,坐稳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第四极的交椅——仅次于微信、抖音、淘宝。

这样的用户规模放在任何行业都是令人艳羡的数字。从2021年起,高德的日活用户就稳定过亿,如今月活已超8亿,跻身中国应用市场Top5。按理说,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应该能够支撑起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但现实却颇为反常。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阿里本地生活集团亏损为23.16亿元。尽管这个数字虽然包含了整个本地生活业务板块,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德地图长期以来的亏损状况可见一斑。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正是高德急需破局的核心痛点。

500

图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导航软件需要不断收集地图数据,涉及测绘资质、底图获取、卫星定位等环节,运营成本异常高昂。2021年5月披露的《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显示,中国普通导航地图每公里测绘成本为10元;高精地图每公里测绘成本更是高达1000元。

这意味着,高德需要持续投入巨资维护和更新地图数据,确保导航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从卫星影像的采购,到实地测绘队伍的维护,再到数据处理中心的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相比之下,社交软件或内容平台的边际成本要低得多,一旦建立起用户网络效应,就能实现规模经济。

更关键的是,地图导航业务的工具属性决定了用户的使用习惯相对单一。用户打开高德主要是为了查找路线、规避拥堵,目的性极强,很难像在社交平台或电商平台那样产生长时间的停留和多样化的消费行为。这种“用完即走”的特点,使得高德在流量变现上面临天然的劣势。

发挥自身优势,高德偷袭美团

面对商业化的困境,高德并非坐以待毙。而是致力于挖掘工具属性的商业潜力。用户使用高德的核心需求是“去哪里”,而扫街榜要解决的是“去那里做什么”的问题。沿着地图优势,高德从“找路”到“找店”,从“去哪里”到“去那里做什么”的逻辑延伸很通畅。

500

高德披露的数据显示,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目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这组数据揭示了高德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已经积累的深厚基础。每天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意味着用户对于“找店”的需求已客观存在,关键是如何将这种需求转化为有效的商业价值。

从市场格局来看,高德此举直指美团腹地。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统治地位主要建立在“到店”和“外卖”两大业务线上。而结合美团的财报来看,到店业务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想象力。2023年-2024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经营利润率约为20%,这样的盈利能力足以让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眼红。

高德的优势在于,用户在使用导航服务时,本身就带有明确的位置信息和出行意图。当用户搜索“附近的餐厅”并导航前往时,这种行为本身构成了最真实的“用脚投票”。相比之下,传统点评平台上的评价可能存在刷单、水军等问题,而导航行为几乎无法造假。

郭宁表示,扫街榜的初衷是用科技AI去打造一份真实榜单,通过提升消费信任,来提振消费信心,引导更多消费者前往线下放心消费。这种基于真实行为数据的榜单模式,确实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说服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高德确实具备构建这样一个榜单的基础条件。海量的导航数据、精准的位置信息、以及AI算法的加持,使得高德能够识别出哪些商家真正受到用户的青睐。而且,这种基于导航行为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传统点评模式中的一些弊端。

高德踏入“危险的游戏”,运营成最大难题

上线一个新的业务很容易,但长久运营下去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德扫街榜虽然在技术层面具有创新性,但在实际运营中却需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

首先是内容生态的建设问题。大众点评积累了大量的UGC内容,不论商业化还是非商业化,内容沉淀都需要用户身体力行,需要漫长的时间。从2003年成立至今,大众点评用了20多年时间才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点评生态,积累了海量的用户评价、图片、攻略等内容。

相比之下,高德引入的数据维度,多以用户个人使用数据为主,想从导航延伸至到店,在种草和核销端还需要完善服务承接。虽然导航数据能够反映用户的真实行为,但这种数据相对单薄,缺乏丰富的内容层次。用户在选择餐厅或景点时,往往需要了解菜品特色、环境氛围、服务质量等多维度信息,而这些信息仅靠导航数据是无法提供的。

其次是数据的局限性问题。虽然高德强调基于真实行为,但导航到某个地点并不等同于实际消费或满意的体验。用户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航到某个商家,但最终可能并没有消费,或者消费体验并不理想。如何区分有效的到店行为和无效的导航行为,如何评估用户的满意度,这些都是技术难题。

500

更为严峻的挑战是网络水军的问题。尽管高德声称基于真实行为数据,但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刷量、刷数据的行为几乎不可避免。2024年,大众点评通过逐一审核,处置违规评价超2000万条;组建“商户治理团队”,处罚超6万家违规商户。这组数据清楚地显示了内容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高德需要面临同样的挑战,甚至可能更加严峻。因为导航数据相对容易伪造,专业的刷量团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的导航行为,从而影响榜单的真实性。如何识别和防范这种行为,将是高德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外,商户生态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工程。美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商户服务体系,包括营销工具、数据分析、运营指导等。高德要想在到店业务上与美团竞争,就需要提供同样甚至更好的商户服务,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投入。

从用户习惯的角度来看,改变用户的消费决策路径也非常困难。目前,用户在选择餐厅或景点时,更多依赖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的推荐和评价。要让用户接受并信任高德扫街榜,需要时间和口碑的积累。

扫街榜发布当天,高德宣布推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三方面大力度补贴,鼓励用户到店消费,助力烟火小店客流、交易的双增长。高德计划投入超过10亿元的补贴,包括2亿元专属到店出行补贴券包和9.5亿元消费券。这种“烧钱”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吸引用户和商户,但长期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总而言之,高德上线扫街榜确实说明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商业化探索上也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基于真实导航行为的榜单模式,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说服力。

然而,从导航工具到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这不仅仅是功能的延伸,更是商业模式的根本转变。高德需要从工具型思维转向平台型思维,从技术驱动转向运营驱动。这种转变的难度和风险都是巨大的。接下来能否将榜单打造成可以比肩大众点评的产品,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这场新的竞争中,高德面临的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运营挑战、生态挑战和用户认知挑战。

或许,高德扫街榜最终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能否超越竞争对手,而在于能否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保持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毕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每一次转型都是一场豪赌,而高德这次选择的,确实是一个危险的游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