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北京农商行“上岸”艰难:七年上市辅导再延后,股权结构分散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李薇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今年9月中旬,坐拥1.2万亿总资产的北京农商行亮相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展示其改制20周年、金融“老字号”服务与养老金融生态等发展成果。
该行连续6年作为全国农信系统唯一参展单位,并分别与东城区政府、北京数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农商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951年的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2005年10月改制为国务院首家批准组建的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同时也是北京唯一的农商行。
该行定位为打造京津冀三地农金机构联合发展共体,在股权结构上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第一大股东是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持股约10%)。
从北京农商行最新的业绩来看,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77%,净利润同比增加0.68%;贷款余额4867.93亿元,较年初减少76.43亿元,下降1.55%;不良率1.14%,拨备覆盖率275.97%。
在业绩表现不甚理想之外,更令人担忧的是,该行自2018年9月启动IPO辅导备案,至今筹备上市已度过七年时间,近期披露其IPO计划延后。
这家万亿级农商行究竟何时能“上岸”——实现上市梦?面对营收下滑与9月初刚收到百万罚单等内控合规问题,2025年新上任的领导班子能否找到破解之道?
1、股权结构分散,年内收到第二次罚单
一家银行的风控和合规管理水平,通常与其股权结构密切相关。
「子弹财经」发现,北京农商行的股东构成较为分散。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股东总数为27788户,其中法人股东279户,持股比例77.35%;自然人股东27509户,持股比例22.65%。
(图 / 北京农商行的股东构成与持股比例(来源:北京农商行2025半年报))
该行的前十大股东,涵盖了多家市属国有企业,比如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但持股比例均不足10%。
其中,第一大股东是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9996%,该集团成立于2018年10月,2019年9月才出资入股。
分散化的股权结构,或导致该行较难协调不同股东的利益诉求,增加内部治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加剧银行罚单风险。
从罚单来看,北京农商行自2025年初以来,先后接到了两次罚单,合计罚款金额达到1087.27万元。
第一次罚单发生在1月,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其开出高达902.27万元的罚单,违规事项涉及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资料等十项。
同时,7名责任人受到处罚,包括时任该行银行卡部副总经理马某林、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刘某娜、副行长李某旭等人。
9月初,该行收到今年的第二张罚单,主要涉及五项违规行为:互联网相关系统安全管理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网络安全管理不符合监管要求、数据安全管控措施不符合监管要求、数据报送不准确、违规开展债券包销业务。
(图 / 2025年北京农商行接到两次的监管罚单(来源: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在9月份的罚单中,该行相关责任人韩继炀被给予警告并罚款5万元,武凌被给予警告。
公开资料显示,韩继炀获批出任该行副行长仅两年,武凌则长期担任该行管理信息部总经理一职。
针对本次处罚,北京农商行公开回应称,诚恳接受处罚与监督,并已按监管要求完成整改。下一步,该行将严格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强化数据治理与网络安全管理,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图 / 北京农商行对于9月份罚单的公开回应(来源:北京农商行网站))
接连两次的百万级罚单,暴露该行在业务流程管理与数据治理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尤其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大势下,北京农商行必须坚守安全底线,将业务合规与客户隐私数据保护放在首位。
2、上半年营收下滑7.77%,产业数字金融驱动转型
从2025年半年报来看,北京农商行整体经营稳健,但存在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与不良率抬升等隐忧,应当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加快战略转型,寻求更稳健的经营路径。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营业收入达到83.47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90.5亿元,同比下滑7.77%。净利润42.38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42.09亿元,增长0.68%。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率从2024年末的0.99%,上升至1.14%。同时,拨备覆盖率从2024年末的322.71%,降至275.97%,可见贷款质量呈现出下滑迹象,该行在风险抵御方面的压力有所增加。
放长时间周期,从北京农商行过去五年的业绩来看,整体上盈利增速回落,同时营收的增速波动较大。
2020年至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出现了两次同比下滑,分别是2020年同比下滑12.07%、2022年同比下滑7.99%,而2024年该行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达到18.09%,五年内营收表现为“震荡式”走势。
同时,该行过去五年的净利润增速,仅2020年同比下滑9.89%,年报解释称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并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服务实体经济。
此后四年,该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2%、4.33%、0.14%和0.71%,盈利增长趋于回落态势。
此外,从信贷风险管理来看,该行过去五年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最高的是2021年,不良率达到1.17%,2024年回落至0.99%。
然而,该行拨备覆盖率小幅回落,从2020年的409.57%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322.71%,与目前银行业整体不良规模攀升有关,从侧面反映其风控压力增大。
面对盈利与风控的双重考验,北京农商行在2025年半年报中透露,加速数字化转型成果落地。
该行数字化转型总体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围绕42项重点任务,制定部门级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同时,该行正式运行数字化创新委员会和创新工厂,“数实融合实验室”启动3个合作项目,并发布“大模型+”专项行动方案。
在推进业务数字化层面,半年报披露侧重于供应链金融领域。该行已出台生态发展指导意见,上线产业数字金融接力服务平台(一期),依托供应链平台、重点项目、新民居等开展生态营销。
「子弹财经」注意到,该行在9月11日发布了一个招标项目,项目方向是产业数字金融(数字供应链)系统新产品对接相关功能优化。此后在9月15日,该行公示了项目签约候选人。
(图 / 北京农商行产业数字金融招标项目公告(来源: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第一候选人是天阳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价格为153.8万元。
第二候选人是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标价格为154.4万元。
尽管招标金额并不算大,但可见该行将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生态建设,作为今后转型变革的突破口。
从贷款投向来看,北京农商行在2024年报中披露,对公贷款余额3927.96亿元,贷款占比高达79.44%,而个人贷款余额占比仅为12.26%。
由此可见,对公业务是该行经营重心,转型重点或优先集中于对公版块。
面对营收下滑、不良率上涨的发展现状,北京农商行以数字化转型作为突破口,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空间,能否成功尚需时间检验。
3、IPO辅导已七年,何时能“上岸”?
在我国资产规模破万亿的四家农商行之中,仅北京农商行当前尚未上市。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该行是否呈现掉队迹象?截至2025年6月末,四家头部农商行的总资产分别是:重庆农商行1.63万亿、上海农商行1.55万亿、广州农商行1.41万亿、北京农商行1.28万亿。
对比来看,相较2024年末总资产的增速变化上,重庆农商行达到7.6%,而北京农商行的增速处于垫底位置,仅为1.68%。
回首其上市之路,该行早在2011年12月,就在股东大会上决定成立IPO领导小组。
此后在2018年9月,该行正式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接受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的上市辅导工作,至今辅导期长达七年之久。
坐拥1.28万亿资产的北京农商行,目前IPO进展情况如何?
「子弹财经」发现,证监会网站在7月末披露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三十二期)》。本期辅导期间为2025年第二季度,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作为辅导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报告明确提出,“本辅导期内,IPO工作计划有所延后。”这一表述引发外界热议,七年内共发布了32期辅导报告,创下A股IPO辅导周期的较高纪录,同时投资者也在密切关注该行上市筹备中的核心挑战。
(图 / 北京农商行2025年上市辅导进展报告(来源:证监会网站))
相对其他三家上市农商行,北京农商行IPO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或是源自内控合规与股东构成不稳定问题。前文提到该行2025年以来的罚单问题,警示其加强风控能力建设。
从股东构成来看,该行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63.7%,超越了其他三家农商行。但股东总数为27787户,与同业之间差距较大,与当前处于未上市阶段有较大关系。
然而,该行的股东稳定性存在一定风险。从此前2018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名单来看,目前超过一半的股东已发生变更。
比如,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已不再是该行股东。
股东的更替,对于上市辅导期的北京农商行而言,增添了IPO进程的变数。打破原有的股权结构,致使该行公司治理与战略实施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图 / 北京农商行2018年前十大股东名单(来源:北京农商行2018年报))
同时,该行多位高管的更替,或加速组织机制变革,助其实现上市愿景。
2024年1月,北京农商行公告称,任命关文杰作为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人选。从履历来看,关文杰此前为华夏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从全国性股份行跳到农商行,他将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带动这家万亿级农商行迈向新纪元。
而2025年以来,该行出现多位高管变动。4月,来自华夏银行的易永丰获聘北京农商行首席信息官。5月,原北京农商行副行长毛文利出任北京银行副行长。
8月底,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了该行副行长刘薪屹的任职资格,属于内部提拔,此前任职该行行长助理。
9月初,北京农商行官网公布最新的“一正两副行长+两行助+首席信息官”的高管层架构。
其中,白晓东自2023年7月任职行长,副行长包括韩继炀与刘薪屹,行助包括王正茂与魏广慧,首席信息官是今年4月任命的易永丰。
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北京农商行能否重塑核心竞争力,优化股权结构并破解内控合规难题,成为其尽早登陆资本市场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家万亿级规模的农商行,该行在推进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不容忽视的是,面对监管罚单、营收下滑和数字化转型等挑战,北京农商行亟待自我变革,为其推进IPO进程扫清障碍,擦亮其稳健经营底色。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