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务员还是没有这个假吗
突然又想起了这个话题:现在的乘务员还有痛经假吗?
问了几位航司的乘务员——问的不太全——比如南航、厦航、湖南航空、海航,目前是有痛经假的,每月可请1–2天,是否请假全凭个人意愿,不扣分、不追责,只是当月全勤分不会计入(只是南航各个部门的要求不同)
海航则更进一步:除了每月提供一天痛经假外,所有病假也都不扣分。这真的算得上是“人性化”三个字写进制度里了。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就不是那么友好了。真的很痛也只能当病假去请,要去医院开假条、要看领导脸色、要赌运气、还要被翻白眼儿——我想这才是让很多女乘务员真正“痛”的地方。
作为男的,我无法真实体会痛经到底有多疼。但这么多年来,听到太多姑娘说起自己在生理期里飞航班的经历,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心疼。
“服务中蹲下缓一口气、值勤时跪在后舱站不起来。”
这些并不是夸张的表达,而是真实发生在万米高空中的身体反应。
有人说:“痛经不是病,忍忍就好了。”
那我请你在发着高烧时去跑个五公里,不能表现出痛苦,还要面带微笑、语气亲切、形象整洁——你能做到吗?
我倒是也能想象航司的难处。
每一位乘务员请假都意味着其他人要顶上,尤其是在春运暑运旺季,人手原本就紧张。可话说回来,如果公司希望打造出专业、温柔、从容的乘务团队,是不是也应该允许大家在最难受的时候,有一个喘息的窗口?
从飞行安全的角度讲,一个痛经的乘务员,很难百分之百保持状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体能不足、判断迟缓,本身也就是隐患——这时候不谈“绝对安全”啦?
从服务的角度看,一个脸色苍白、腰直不起来的乘务员,还要弯腰送餐,频繁上下推餐车、忍受高空高压,谈何服务质量呢。
我曾听一位姑娘说过:
“那天迎客迎到一半,腰疼得不行,只能蹲在后舱,没蹲多久就晕了。乘务长马上给我换了岗位,让我休息。我心里很感激,但也很愧疚——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休息,就意味着别人要更辛苦。”
这种“愧疚”不该是姑娘们在痛经时最先想到的事。她们应当被照顾,而不是被规训。
我知道有的航司曾经是给过“痛经假”的,但后来取消了,说是有人滥用;也有公司说,只能当“临时病假”处理,得跑流程、跑医院,开具各种材料。
我们从没说非得不上班、请假走人。但至少可以在最难受的时候,稍微帮她一下,只要你愿意协调,办法总会有——什么,你说调不开,那为什么她真请假了就突然能调开了呢?
就像海航那样,给出一个制度空间,让信任先行,让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可以互相体谅。
在这个圈子里,大部分乘务员是一群“看起来始终温柔”的人。
她们站姿笔直、头发一丝不乱、保持微笑,彬彬有礼。旅客看不到的是她站在那,其实双腿发抖、小腹坠胀,感觉整个下半身都泡在冰水里。也看不到,在通宵航班里,她把小瓶矿泉水灌满热水,蹲在厨房角落里,拼命挤自己的肚子——这不是抱怨,这是现实,是我亲眼见过的现实。
痛经假从来都不是“特权”,而是对女性职工的尊重。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里,不管有没有评分机制、不管你是不是绩效导向、不管开了多少国际航线,如果一个公司,连“让痛经的姑娘稍微休息一下”的空间都不愿意给,那它离“尊重”二字,还差得远。
所以拜托客舱部们,认认真真地讨论一次吧:我们该不该,把痛经假这件事,重新搬上桌面。
谁都能飞,但别让疼得弯不下腰的人,还要强撑着飞完。
来源:微信公众号“停机坪”(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