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到撤档,纯作死
作者 | 我是影小妹
恐怖片在内地定档,本就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而定档之后又极限撤档,更是让人唏嘘。
然而这部电影撤档,却撤出了一片叫好声——
《同甘共苦》
临时撤档,这年度恐怖片还回来吗
《同甘共苦》的开场就带着强烈的恐怖寓言感。
森林里,搜救队员正在寻找一对早前失踪的情侣,镜头却格外聚焦在两条饮水的狗身上。
喝完水潭里的水后,两条狗突然呆滞站立,死死盯着彼此。
到了深夜,搜救队员在仓库里听到异动,举着手电筒查看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不寒而栗:一头、两个身子、三只眼 —— 两条狗竟诡异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并非无厘头的恐怖设定,而是影片核心概念 “连体” 的首次亮相,像一道开胃小菜,提前预告了后续更惊悚的剧情走向。
故事的主角是米莉和蒂姆,戏外的真实夫妻爱丽森・布里与戴夫・弗兰科,用自然的默契赋予了这对情侣鲜活的质感。
米莉是一名小学老师,工作体面稳定,性格强势果断;蒂姆则是个怀揣摇滚明星梦的自由音乐人,收入不稳定,性格相对内敛。
两人在一起多年,关系早已出现裂痕:米莉的闺蜜觉得蒂姆 “配不上” 她,蒂姆的朋友也劝他 “赶紧雄起”;生活里,米莉负责开车,蒂姆承担做饭,看似分工明确,实则藏着地位不对等的隐患。
为了挽回这段濒临破碎的感情,他们决定搬到偏远小镇,试图开启新生活,却没料到,这一决定成了噩梦的开端。
刚搬进新家,蒂姆就从天花板里掏出了一群死老鼠,更诡异的是,这些老鼠的尾巴全都缠绕在一起 —— 这正是现实中被视为不祥预兆的 “鼠王现象”:群居的老鼠挤在狭小空间里,尾巴交叉缠绕、逐渐收紧,最终因无法挣脱而死亡。
这个细节像一道伏笔,暗示着两人即将陷入 “无法分割” 的困境。
不久后,在友人的推荐下,他们前往附近的森林探险,却在途中迷路。
大雨滂沱中,两人不慎踩空,双双掉入一个洞穴。
随身携带的水很快喝完,干渴难耐的他们,只能喝下洞穴里水潭中的水,殊不知,这潭水正是触发 “连体” 诅咒的关键。
喝下怪水后,诡异的事情开始接连发生。
最初只是小范围的异常:两人腿上莫名出现胶液,偶尔会产生轻微的粘连感;但很快,这种 “粘连” 变得不受控制 ——
米莉驱车外出时,留在家里浴室洗澡的蒂姆突然失去意识,身体像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朝着米莉离开的方向移动,还因浴室空间狭小反复撞向冰冷的瓷砖,每一次撞击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睡梦中的米莉,也会不由自主地向蒂姆靠近,哪怕隔着玻璃门,也会撞得头破血流。
随着时间推移,“连体” 的程度越来越深,痛苦也愈发强烈。
他们亲吻时,嘴唇会紧紧粘在一起,强行分开就会破皮流血;
某次在厕所激情后,隐私部位竟牢牢粘连,两人拼命拉扯,直到憋得满脸通红,都只换来撕心裂肺的痛感;
更恐怖的是,一次意外中,两人的手掌被神秘力量牵引着十指紧扣,下一秒,手掌竟像有了生命般,倏地钻入对方的骨肉,鲜血直流。
这些极具冲击力的身体恐怖场景,不仅是视觉上的刺激,更像是这段病态关系的外化:他们明明痛苦不堪,却始终无法真正分离,就像那些尾巴缠绕的老鼠,被无形的枷锁绑在一起。
影片中,“连体” 并非随机事件,而是与一个信奉 “合体教” 的神秘组织有关。
这个组织的信徒追求 “合二为一” 的终极归属,认为真正相爱的人能融合成新的人类,反之则会沦为人不人鬼不鬼的残次品。
组织里的一位男老师,正是由两个人融合而成,他不仅向米莉和蒂姆传播 “合体教义”,还引导他们接受这种 “融合”。
而此前在森林中失踪的那对情侣,因为彼此戕害,最终融合成了真正的怪物,成为影片中最惊悚的 “反面案例”。
剧情的高潮出现在米莉和蒂姆的 “抉择时刻”。
随着融合程度加深,蒂姆一直试图抗拒,他不想彻底失去自我;可就在这时,米莉意外手臂割伤,伤势严重到奄奄一息。
此时他们才发现,“合体” 竟有一个特殊作用 —— 融合后的两人血液可以互通,或许能为米莉止血。
一边是对 “失去自我” 的恐惧,一边是爱人的生命安危,蒂姆最终选择主动走向米莉,接受了彻底的融合。
影片的结尾,两人成功融合成一个新的 “个体”,既保留了彼此的特征,又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但这个结局并未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是 “纯爱拯救一切” 的圆满,还是 “无法挣脱的枷锁” 的隐喻?导演故意留下了混沌的空间,让观众自行解读。
原版《同甘共苦》的魅力,从来不止于身体恐怖的视觉冲击。
它用 “连体” 这个荒诞的设定,剖开了亲密关系的本质:那些隐藏在日常里的依附、控制、不甘与妥协,最终会以怎样极端的方式爆发?同时,影片还融入了对性别角色、社会规范的思考 —— 米莉的 “强势” 与蒂姆的 “内敛”,打破了 “男强女弱” 的刻板印象;“合体教” 中同性情侣的存在,也为性别流动提供了讨论空间。
这些深层表达,让它超越了普通恐怖片的范畴,成为一部兼具惊悚感与思想性的作品。
可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引进内地时遭遇了 “颠覆性改造”。
除了删减 6 分钟包含血腥、裸露的镜头 ——
比如蒂姆被拖拽撞墙的细节、手掌钻入骨肉的特写等,最让观众无法接受的是 “AI 换脸改性别”:
影片中原本存在的一对同性情侣,被强行换成了异性恋,其中男性角色的脸被 AI 替换成女性,彻底抹去了影片中关于性别多元的表达。
这种改动不仅是对剧情的破坏,更是对原作精神的背叛 ——
原版中,同性情侣的存在是 “合体教” 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探讨 “边缘群体身份认同” 的关键,如今被改成 “异性恋”,影片对 “正常秩序” 的解构、对多元关系的包容,全都化为乌有。
更讽刺的是,《同甘共苦》并非个例。
这些年,引进片的 “本土化改造” 早已屡见不鲜:
《声之形》删减 18 分钟霸凌情节,让男主后来的忏悔变得莫名其妙;《金刚狼 3》删除 12 分钟血腥镜头,削弱了 “英雄迟暮” 的感染力;
《水形物语》《奥本海默》用 “P 小黑裙” 的方式遮挡裸露画面;
《银翼杀手 2049》则通过裁剪、模糊镜头,删掉了裸露人像与裸体雕塑,破坏了影片的美学表达。
这些改动的背后,大多是发行方为了 “过审” 和 “票房最大化” 的妥协 ——
尤其是像《同甘共苦》这样的 “买断片”,中方发行方拥有更大的修改权,为了尽快抢占档期,往往会主动进行 “大刀阔斧” 的魔改。
可这种妥协,最终伤害的是谁?是观众,花了钱却只能看到情节断裂、内核缺失的 “残次品”,沦为 “正版受害者”;
是创作者,心血之作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表达权被无情剥夺;
也是整个电影市场,当 “安全” 成为第一准则,当多元表达被不断压缩,最终只会让观众对引进片失去信任,让好作品失去生存的土壤。
如今,《同甘共苦》撤档了,未来是否会重新定档、定档后是否会有新的修改,仍是未知数。
但这场争议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