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家旗舰还在讨论性能强不强,天玑9500 进化为面向未来的“刚需”
去年这个时候,很多人还在问:“手机的AI,到底能落地吗?”
今年,这个问题,很少再被提起。不是因为它被完美解决了,而是因为——它已不再是一个需要被单独提出的议题——AI 正逐渐成为终端体验中无处不在的元素。
天玑9500,正是这个转折点上的标志性产品。它不是一次简单的性能升级,而是在AI落地、游戏体验、能效控制三个维度上,同时实现了“引领式”的跨越。
如果说此前联发科已在某些领域树立标杆,那么这一次,它它真正成为了整个移动芯片生态的领航者。
01天玑9500,更强了
联发科最新旗舰芯片天玑9500,标志着手机SoC竞争进入新阶段。它不再以单一跑分为目标,而是围绕性能、能效与AI能力的系统级平衡进行重构。
天玑9500采用台积电第三代3nm制程工艺(N3P),不仅晶体管密度更高,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显著的能效提升。这意味着性能更强的同时,手机更凉、更省电。
CPU部分首次实现4超大核+4大核架构,其中超大核主频达4.21GHz,配合一级与三级缓存的同步扩容,GeekBench 6实测单核突破4000分;多核超过11000分,相较前代性能提升约17%。更关键的是,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多核功耗反而下降了37%。
GPU方面,变革同样显著。全新自研的G1-Ultra架构首次搭载GPU Dynamic Cache架构,能够根据场景动态分配图形资源,实现“哪里需要画质,就集中算力渲染”。实测显示,峰值图形性能提升33%,功耗却降低42%。天玑9500还业界⾸发超⾼帧率120FPS光追⼿游,画质和帧率不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金属表面的真实反光、爆炸火光映照出的动态阴影,有了天玑 9500这么强悍的 GPU 和技术,过去只属于主机或PC的震撼体验,如今已在手机上成为现实。
在AI层面,天玑9500的升级更具战略意味。它首次引入“超性能NPU + 超能效NPU”双NPU架构设计,一听名字就知道:一个主攻“快”,一个专精“省”。前者NPU 990算力直接翻倍,峰值性能提升111%;后者基于存算一体设计,能耗下降42%,支持低功耗常驻任务,实现AI功能实时响应。再加上生成式AI引擎2.0、Transformer专用固化电路设计以及对BitNet 1.58bit模型的支持,天玑9500真正将端侧AI推向实用新高度:可实现4K超高画质端侧文生图、端侧长文本处理(最高支持128K字元输入)等以往只能依赖云端的复杂任务。
综合来看,这一代天玑9500毫无疑问变得“更强”了。
运算性能更强,全大核CPU与高频设计,响应速度和多任务能力达到新高度。能效表现更强,先进制程叠加系统级优化,高性能不再以发热为代价。AI能力更强,双NPU架构推动AI从“功能”变为“底层操作系统级能力”。
这种转变揭示出芯片行业正在发生的价值重构:芯片的价值不再仅由跑分决定,而是看它能否支撑真正未来的应用场景。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中,有两个方向尤为值得关注:一是AI是否能让智能真正常驻;二是移动端游戏体验能否无限逼近主机级3A画质——而联发科,正在这两条路径上同时铺下基石。
02AI成为常驻,不是表演
天玑9500今早登陆了ETHZ AI 性能测试榜单第一
联发科的AI能力,是很值得拿出来聊一下的。
过去两年,手机厂商几乎言必称AI,但用户的实际感受却是另一回事:可以生成一张图,但手机会烫;能进行一段复杂文本创作或长时间对话,但电量掉得飞快。AI更像是“装饰品”:有,但不敢常用;强,但用不起。
问题不在模型,而在调度与功耗。大多数芯片仍在靠单一NPU硬扛AI任务,结果就是要么卡顿,要么发热。
天玑9500的不同,在于它没再“堆算力赌体验”,而是用架构解决问题:首次引入“超性能NPU + 超能效NPU”双NPU。一个负责爆发式推理,一个专攻低功耗常驻。让高频轻负载任务持续在线,让重型计算快速响应、用完即走。
在这个框架下,联发科打了三张牌。
第一张是全新生成式AI引擎2.0。通过内存压缩技术降低模型带宽占用,并支持BitNet 1.58bit模型与Transformer专用固化电路设计,推理速度提升的同时,功耗相比天玑9400 (4bit模型)降低33%。目的很明确:让大模型在端侧跑得顺,不卡顿。
第二张是业界首个存算一体超能效NPU。传统AI计算中,数据搬运耗能巨大。而CIM架构将存储与计算融合,功耗开销降低至24%以下。这就能够带来AI Always On,也就是实时AI常驻,语音唤醒、语义监听等任务可全天候运行。
说实话,看到联发科在NPU上直接上了存算一体(CIM),我还挺意外的。CIM架构曾是实验室里的前沿方案,工艺门槛高,落地难度大。但联发科的选择也恰恰说明:当AI从“偶尔调用”转向“持续在线”,传统架构的能耗瓶颈已无法回避。数据搬运的代价必须被压缩,而存算一体,就是目前最有效的解法。
联发科的这一步,不只是技术尝试,更像是在为未来三年的端侧AI定调。
第三张是端到端的大模型训练优化技术。通过与vivo 的自研端侧训练算法合作,天玑9500平台率先在vivo X300系列上实现了第一个能够在端侧训练的个人定制化美颜应用。AI不再只是“执行指令”,还能根据用户习惯自我进化。
当AI不再依赖云端、不再一用就烫、不再杀后台,它才算真正落地。
03游戏体验:不止高帧率,更要“沉浸稳”
手机游戏,被误解太久了。
外界谈体验,只盯着帧率;厂商跟着卷散热、画质与硬件,仿佛帧率越高体验越好。但掉帧、卡顿、发热、掉电,才是劝退玩家的痛点。
天玑9500的不同,在于它不仅限于追求短暂的性能爆发,而是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手游真的要走向3A化,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平台?
今年,联发科首次引入GPU Dynamic Cache架构。这项技术让游戏开发者首次可以自主调控缓存的使用策略,从而更精准地分配渲染资源,提升带宽效率与画面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苹果也在今年的A19 Pro芯片中采用了该技术,而联发科在三年前就已启动研发。
新一代G1-Ultra GPU架构带来峰值性能提升33%的同时,功耗反而下降42%,为高画质游戏长时运行打下基础。Vulkan 1.4原生支持,则提前对接2025年头部手游的技术演进。更重要的是,在手游光追技术上,联发科已布局至第四代。本代天玑9500上的主机级光追单元性能大幅提升119%,支撑起更复杂的光影效果与全局光照,让120帧光追游戏落地实现。
这些动作串联起来,展现出一个清晰的信号:联发科在游戏赛道上的投入,不是短期对标,而是长期押注。
当多数厂商还在用堆算力的方式模仿主机体验时,联发科却把重心放在了“如何让高性能可持续”上。Dynamic Cache开放控制权,是基于已树立起的生态影响力;能效优化,是尊重移动设备的本质限制;提前布局Vulkan与光追,是对内容趋势的准确预判。
换句话说,它没有试图“复制主机”,而是思考“移动端3A该有的样子”。不是一味追求峰值,而是在画质、帧率、功耗、稳定性之间寻找系统级平衡。
这或许正是天玑9500最值得重视的地方:它不再是一个追赶者的性能补课,而是一个定义者的长期构建。
04这一次,联发科赢了什么?
据Counterpoint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SoC市场份额报告》,联发科以36%的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这已是其连续多个季度在出货总量上领跑。但更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它的影响力正从规模优势,向高端话语权渗透。
随着天玑9400在vivo X200、OPPO Find X8等旗舰机型上的成功落地,天玑早已成为国产头部厂商冲击高端的重要选择。天玑9500 的发布,不仅延续了前代在性能与能效上的平衡,更在系统级AI与游戏体验上提出新解法。它标志着联发科的竞争逻辑,正在发生转变。
这种转变,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第一,理念领先:从跑分至上,到体验为王
过去几年,安卓旗舰芯片的竞争出现同质化:比CPU主频、拼GPU峰值、晒AI算力TOPS。但用户的真实痛点却是:手机发热降频、AI一用就卡、高画质游戏难持久。
天玑9500没有陷入参数军备竞赛,而是转向“如何让高性能可持续”。通过双NPU架构实现AI任务分流、采用存算一体设计降低常驻功耗、引入GPU Dynamic Cache提升渲染效率。这些不是孤立的技术点,而是一套围绕“长期稳定输出”的系统性重构。
当高通仍在强化单核响应、苹果专注极致能效时,联发科率先将“端侧大模型本地运行”“120FPS光追稳定输出”作为设计原点,联发科通过天玑9500提出了一种新的旗舰标准:真正的高端,不是性能的集合,而是体验的跃升。
这一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厂商接受。
第二,To B端:从“选芯片”到“生态伙伴”的跃迁
深远的变化同样发生在厂商内部。
过去,手机品牌选SoC,主要看三点:性能强不强、基带稳不稳、ISP调得好不好。至于AI能力?那是软件层后期适配的事,硬件只需提供基础算力即可。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看到:vivo与联发科深度合作,在vivo X300 上首发了业界首个端侧定制美颜功能。不是简单的滤镜叠加,而是基于天玑平台 NPU 的算力与模型优化,让美颜更贴合用户个性化需求。OPPOFind X9系列则与联发科联合优化了“小布识屏”功能,通过端侧AI能力,让手机不仅能识别屏幕内容,还能预判用户意图,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这些合作已超出传统“采购+适配”模式。手机厂商选择的不再只是一颗“算力强”的芯片,而是一个能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共同打磨 AI 体验的智能生态伙伴。这意味着,联发科的影响力已穿透硬件层,开始参与手机品牌的差异化构建。它赢的,不只是订单,更是对未来AI手机形态的话语权。
第三,To C端:让消费者真正摸到“有用的AI”
再先进的技术,最终都要落在用户体验上。
过去,手机AI常被用户视为“噱头功能”,问题不在模型本身,而在端侧执行不可持续。
联发科的目标很明确:让AI从“能做”变成“会常用”。当AI变得可用、可信、不打扰,它才真正开始创造价值。
05结语
过去十年,芯片公司都在回答一个问题:“你能跑多快?”天玑9500的回答是:“你能一直跑得对吗?”
这不仅体现在功耗降低、帧率稳定、AI常驻这些具体指标上,更反映在一种设计哲学的转变。旗舰的意义,不再只是极限性能的展示,而是对日常使用中那些细微却关键体验的持续打磨。未来的手机芯片市场谁能赢?不是把跑分做到最高的人,而是那个能让用户一天用十小时,都不想换手机的人。
天玑9500,已经站到了那个位置。
联发科,更强了,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