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寿司郎?海底捞开出平价寿司店

海底捞也盯上了寿司这块“蛋糕”。

近日,海底捞在杭州金沙天街购物中心开了一家名叫“如鮨寿司”的平价回转寿司店。

500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据了解,“如鮨寿司”主打“现烤现做”,销售的产品十分丰富,除了提供常规寿司品类外,还涵盖刺身、面食、副食、甜品、饮品等,共有近200款产品。

另据大众点评显示,如鮨寿司的人均消费在88元左右。门店内餐品价格主要分为 8 元、9.9 元、15.9 元、19.9 元、28 元五个档位,其中 8 元档包含玉子烧、盐醋溃鲭鱼厚切等 11 款产品;9.9 元档为多数产品所在的档位,譬如紫苏墨鱼、大虾天妇罗、金枪鱼卷、甜虾军舰等;刺身、面食、副食的价格则在 8 元 - 39 元不等。

在装修布局上,如鮨寿司十分贴合“日式寿司店”的定位,门店装修以木色、米色等暖色调为主,墙面装饰有日式传统绘画中云纹、波浪等图案,整体颇具日式风情。

500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除了常规的 4-6 人桌,如鮨寿司门店还特别设置“i 人友好型”的单、双人卡座,每个座位都设有隔断,给人一种类似自习室的安静氛围。此外,如鮨寿司每张餐桌均配备点菜大屏,点餐电子屏正中央设有餐品传送带。据了解,菜品 15 分钟内基本能上齐,送达后屏幕还会提示 “餐到了”,消费者可自行取餐。值得一提的是,如鮨寿司还设置了游戏环节,门店会向到店顾客发放游戏币,顾客可凭游戏币参与游戏,奖品包含娃娃、钥匙扣、福袋、趣味贴纸等。

从菜品、大屏点单、传送带传菜,再到有隔断的卡座模式,甚至是游戏环节上,不少网友表示,如鮨寿司的身上,处处都能看到寿司郎的影子。

500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此外,红餐网还了解到,如鮨寿司目前暂未计划开放加盟,不过已有在其他地方扩店的计划。

业内人士分析,海底捞开寿司店,是近年来寿司赛道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不止海底捞,还有不少国内外寿司品牌,也纷纷加码布局平价寿司市场。

比如近段时间大火的寿司朗。自2021年寿司朗在广州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就稳坐商场“排队王”的位置,几乎每一家都在大排长龙。刚刚过去的八月,红餐网现场走访其广州美林天地店,现场取号后,需要等待超过两个小时才得以进店用餐。另据报道,寿司郎北京首店开业当天,现场排队达到了1500桌,而珠海、杭州、苏州等城市部分门店开业时,同样也出现过类似的火爆排队场景。

500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来华初期,寿司郎主要聚焦南方市场,在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开设了四十余家门店,直到去年才正式“北上”,显著加快了拓店的步伐。一方面,寿司朗的广东大本营持续加密门店,在广州、深圳、珠海开出新店,另一方面加速向北方、华东等更多市场渗透。以北京市场为例,其保持着平均每月一家店的扩张节奏的同时,还在7月和8月,分别在苏州、杭州也开出了门店。红餐大数据显示,当前寿司朗在国内已开出门店超80家。

寿司郎的老对手、同样来自日本的知名回转寿司品牌滨寿司,也加入了提速开店的阵营。此前,滨寿司自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都保持相对平缓的扩张步伐。直至2023年,仅在国内9个城市开出30多家门店。但近两年滨寿司加速拓店,截至目前,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滨寿司的门店数量已增长至106家。

500

△图片来源:滨寿司官方公众号

对于未来的中国市场布局,滨寿司也释放出积极信号。据日经中文网消息,近日其母公司泉膳控股社社长小川洋平公开表示,将进一步加快滨寿司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开店速度。他同时补充,滨寿司在国内外市场均能创造稳定现金流,集团正认真考虑通过外部融资获取更多资金。

而在日本寿司品牌在加速抢占市场的同时,还有一批本土寿司品牌也在积极下探,它们的目标则是更为下沉的平价消费市场。

比如N多寿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寿司品牌,以“小店外带+外卖”为主要场景,门店面积多在10-30㎡,客单价约20-35元,堪称寿司界的蜜雪冰城。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N多寿司全国门店超2000家,甚至还成功将门店扩张至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500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值得关注的还有鲜目录寿司。该品牌创立于2007年,以“更适合国人的熟制寿司”为定位,主打全熟制产品,推出吉利炸虾卷、秘制鸡肉卷等产品,客单价稳定在25-40元。据其官方公众号信息显示,鲜目录寿司已在全国布局超1000家门店,成为本土平价寿司赛道的重要力量。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5》显示,寿司赛道呈现明显的“平价化”倾向,人均消费80元-100元的寿司店占比仅7.9%,而人均消费35元以下的门店占比高达53.7%。

在红餐网看来,海底捞通过“如鮨寿司”入场布局寿司赛道,或许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看中了寿司郎所验证的、介于高端与街头之间的中间市场。不过如鮨寿司能否抓住这一市场机遇,红餐网将持续关注。

作者:红餐网郑颖;编辑:李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