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必然会翻车?

500

这两天,大家应该都在关注蔡国强和始祖鸟吧。

他们俩在喜马拉雅山放了一场烟花秀。

网友们根本不买账,纷纷指责他破坏了当地环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雪山之巅的烟花秀,引爆舆论?

蔡国强以独特的火药爆破艺术、大型装置作品闻名全球。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沿北京中轴线绽放的 29 个烟花 “大脚印”就是他的经典作品。

这次,蔡国强和户外品牌始祖鸟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举行了一场名为《蔡国强:升龙》的烟花秀。

500

这次烟花秀是他对“人与天地宇宙关系”的探索,是他1989年就开始构思的《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系列的延续。

他认为,“龙”在东方文化中象征吉祥、祈福与向上的精神。

山脊被视为“龙脉”,作品与自然结合,呼应了喜马拉雅深处“生生不息”的向上精神。

始祖鸟品牌一开始也在强调要通过艺术探索高山文化,强化品牌与高山探险的关联。

500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火药爆破在山脊,连续点燃了好几幕烟花,一直盘旋上升,形成“升龙”动态景观。

彩色的烟雾消散后,山脊上隐隐约约的勾勒出了龙腾的轮廓。

500

主办方声称使用的烟花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同时,燃放后工作人员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山体植被进行翻土与修复,称“不留生态隐患”。

500

但这一说法仍然遭到了大量网友质疑。

长期研究高原植物保护的专家并不认可“翻土”这一做法,也对植被修复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网上吵的不可开交。

于是,昨天早上,蔡国强和始祖鸟相继发布了道歉声明。

迟来的致歉并未平息舆论。

500

最让公众难以接受的是价值观背离。

一个以拥抱自然为品牌内核的户外企业,反而却在破坏自然。

一个艺术家,竟然没有意识到不能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

也不能怪网友们如此愤怒了。

02

为何被骂?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喜马拉雅山的生态非常脆弱。

高海拔地形复杂,分解速度缓慢。

大型废弃物或许可以带走,完全回收碎片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烟花燃放产生的各种物质会直接沉降在冰川和土壤中。

不少户外爱好者还说,当下正值高原野生动物“贴秋膘”的关键时期,巨大的爆炸声和强光可能对高原野生动物造成严重惊扰。

这背后的影响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500

对于品牌方和艺术家而言,他们想的是“如何进行表达”,追求精神价值的加冕。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式”的创作理念,将喜马拉雅山当作画布,将天地当作展厅。

这种视角注定了大自然只是一个被观看、被强行附上价值的艺术载体。

500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想的是一种具体的关切。

核心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对环境的捍卫。

在艺术创作时,艺术家们很多时候更注重自我表达、追求概念先行;但环境保护不一样,它看重的是系统思维,是做事之前先想后果、负责任。

当人们真正面对一片被破坏的森林、一条被污染的河流时,谁还有心情跟你谈“审美”?

500

网友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质疑性心态”并不是偶然。

大家对“以自然为名”的商业或艺术行为,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道德审视机制。

因为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艺术创作太多了。

法国艺术家Felice Varini将自己创造的图案贴附在古堡上。

结果撕下来后,这个古堡变得非常奇怪,莫名其妙的条性曲线附在上面,和周围的历史痕迹完全不一致。

500

网友们追问的不止是“有没有污染”,还有“谁允许你们这样做?”“你们到底评估过没有?”

大家不再轻易被“环保材料”“可降解”的言语打发,而是要求透明的程序、经科学验证的结论。

正因如此,哪怕蔡国强和始祖鸟迅速道歉也难以服众。

500

真正的问题或许在于:艺术家和品牌方陶醉于“向上致美”的叙事时,却不能向下聆听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蔡国强共情的是“龙”和文化的意象、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勇气,而大众共情的是那片雪域上的一草一木。

一边是作为审美载体的自然,一边是维系生存的物理自然,前者可以成为创作的一部分,而后者要被尊重、被保护。

艺术可以追求震撼,但不该以无知为代价。

03​

以前可以,现在不行?

蔡国强并不是第一次在大自然、历史建筑里创作了。

斗兽场、海上、山上,其实都留下了他的烟花痕迹。

那为什么这次大家那么反感呢?

500

庞贝古罗马斗兽场

500

佛罗伦萨空中花城

500

日本《樱花满天的日子》之“白色海浪”

500

泉州《红帆》

一是地点特殊性的根本差异。

城市广场和很多地点都是人类文明改造过的环境。在这些场所,艺术介入的风险相对可控,生态敏感性较低,公众的容忍度也更高。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完全不同。

这里不属于人类文明的装饰背景,而是维持亿万人生存的生态基石。

对于喜马拉雅这类世界级生态敏感区,国际通行“无痕山林”原则,倡导将人类干预降到最少最低,而不是随意的进行活动、创造。

还有网友说这个项目被日本和法国拒绝了。那连烧麦秆都不可以的地方,怎么可以直接在上面放烟花?

500

二是对大自然的冒犯。

简单的将“文化地标”的创作逻辑,套用在“生态禁地”上,实际上也是一种消费大自然的行为。

标榜自己“敬畏大自然”,实际上却在破坏大自然。

蔡国强团队或许惯性地套用了其成功的“在地创作”模式,选择一个有巨大文化或自然影响力的地点,用作品与之对话。

在很多情况下,这套逻辑其实是成立的,尚在公众的心理承受范围内。

但这一次,他将“地点”的冒险推向了极致,自然会引爆大家的底线。

原来所谓的“敬畏”,不过是一句漂亮的营销口号。

500

说到底,真正的敬畏不在于要做出多大胆的创作,而是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最高的创作自由,恰恰源于对自然法则的遵守与认可。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