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战略折戟:极狐下探低端市场,张国富掌舵半年难挽颓势

【文/深度评车&财经三剑客】9月11日,“家庭精品纯电新标杆”极狐T1正式上市,共推出320 PRO、320 PLUS、425 PRO、425 PLUS、425 MAX五个版型,官方指导售价分别为6.28万元、6.58万元、6.98万元、7.78万元、8.78万元。

在新能源汽车的浩瀚星空中,北汽蓝谷曾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如今却黯淡无光,深陷泥潭,其衰落轨迹令人唏嘘不已。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史,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刻警示。

500

回溯往昔,北汽新能源曾是国内纯电市场的领头羊,2018年以15.8万辆的销量傲视群雄,连续七年蝉联纯电销量冠军,手握新能源牌照与国企背景的双重优势,仿佛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自2020年首次出现大额亏损以来,北汽蓝谷便踏上了不归路,2020年净亏损64.76亿元,2021年亏损52.44亿元,2022年亏损54.65亿元,2023年亏损48.52亿元,加上2024年亏损69.48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23.08亿元,5年半来的累计亏损已突破300亿元,高达312.93亿元。这一串冰冷的数字如同沉重的枷锁,将北汽蓝谷牢牢束缚在亏损的深渊之中。销售毛利率长期为负,公司长期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公司流动比率为0.78,这意味着公司流动资产仅能覆盖 78% 的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弱,存在一定的短期债务压力。

张国富接任北汽蓝谷董事长已超过半年,这位曾被寄予“破局厚望”的掌舵者,并未为这家陷入困境的车企带来转机。北汽蓝谷的高层变动之频繁,堪称业界罕见。自2018年至今的七年时间里,公司董事长职位已更换6任,其中代康伟任职仅8个月便匆匆卸任;总经理职位更是如“走马灯”般频繁更替,七年更换7人,最短任期仅六个月。这种频繁的更迭不仅打乱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节奏,更导致了战略方向的混乱与迷失。从“全面新能源化”到“聚焦高端”,再到“渠道改革+营销破圈”,每一次战略调整都伴随着资源的巨大浪费与市场机会的错失。2024年,北汽蓝谷再次调整战略方向,将大量资源转向与华为合作的享界品牌,这无疑是对极狐品牌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使其战略地位更加尴尬,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

极狐品牌,作为北汽新能源冲击高端市场的重要抓手,曾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梦想。然而,现实却异常残酷。自2018年推出以来,极狐品牌的市场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多款产品持续遇冷,主力车型如阿尔法T5、阿尔法S5等均价低于18万元,与最初的高端定位相去甚远。如今,极狐T1更是以6万元级的入门价格亮相,彻底沦为低端市场的参与者。低价策略不仅未能有效提振销量,反而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使极狐陷入了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消费者对极狐品牌的形象也存在严重质疑,高端化梦想已接近破碎。

在巨大的财务和市场压力之下,极狐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一位极狐品牌电动车车主购买的标称续航里程超过680公里的新车,实际续航却大打折扣。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款新车竟然搭载了一块接近三年的“库存电池”。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极狐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严重漏洞,更引发了消费者对极狐品牌质量的广泛质疑。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极狐却在这条生命线上摇摇欲坠,信任危机一触即发。

500

面对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北汽蓝谷选择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享界品牌,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实现逆袭。然而,这一决策却让极狐品牌的未来更加不确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北汽蓝谷势必向享界品牌倾斜更多资源,这无疑会进一步挤压极狐的发展空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极狐若不能尽快找到破局之路,恐将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黯然离场。

北汽蓝谷的衰落轨迹令人痛心疾首。从辉煌的巅峰到谷底的挣扎,这家企业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与坎坷。然而,市场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任何企业的过往辉煌而手下留情。北汽蓝谷若想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就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困境与挑战。否则,等待它的将只有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