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借钱“放贷吝啬,导流凶猛”:借800元,个人信息授权60多家机构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借贷业务似乎成了各大平台的“标配”,而新浪旗下的微博借钱,更是以其独特的运营方式和一系列争议行为,成为了舆论风口浪尖上的“灰色舞者”。从高利率到信息泄露,从模糊利率展示到违规导流,微博借钱的一系列操作,让人不禁对其合规性和道德底线产生严重质疑。

500

微博借钱,尽管在贷余额规模上并不突出,但其高利率却成了其“标志性”特征。据公开报道和用户反馈,微博借钱的年化利率高达36%,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市场平均水平,更触碰到了法律的红线。截至9月15日,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针对微博借钱的累计投诉量高达16500多条,仅近30天就近1200条。

有投诉者(在校学生)称,“向微博借钱合作方梅州客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借3000元,分12期还款,合同利率为5.5%;借钱后,微博钱包没有主动提供借款合同,后发现签了两份担保合同,合计收取526.57元担保费,加上5.5%利息,利率达36%.......”

500

在利率展示方面,微博借钱更是玩起了“文字游戏”。不论是微博借钱App首页,还是通过微博进入微博借钱界面,虽都宣称最高可借20万元,但都没有表述具体利率。其中前者表示,“综合年化成本(单利)7.2%-36%”,后者则直接抹去了利率上限,称“综合年化成本(单利)7.2%起”。

点击“领取额度”,需知晓并同意三份协议,分别为《借钱服务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平台服务协议》和《电子签名授权书》。据《借钱服务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微博借钱由北京微聚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聚未来”)和北京微聚智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聚智汇”)联合向用户提供借款服务及相关担保的金融科技信息及技术服务。

提交身份证信息后,微博借钱开始匹配资方,跳出界面需要借款人填写包括收入、工作等个人基本信息和父母、朋友两名联系人,并进一步“申请并扫脸确认”。此处需要同意两份协议,分别为《授信及征信相关协议》和《人脸识别验证个人信息使用授权书》。

小编发现,《授信及征信相关协议》包含四份子协议,分别为继续向“微聚未来”和“微聚智汇”授权的《个人信息使用授权书》以及《省呗授权及征信协议》《众安贷授信及征信相关协议》和《安逸花授信及征信相关协议》。

最终,小编仅获得安逸花提供的800元的“可用额度”,且借款需要单独下载APP。页面显示“最低日利率0.067%”。

与此同时,微博借钱还推荐了第三方平台的“提额服务”。小编点击“立即提额”,微博借钱推荐了“放鑫钱包”,最高可用额度为50000元,“最低日利率为0.1%”。点击进入“放鑫钱包”,最终借款界面又显示,“放鑫钱包”的年化利率是7.2%起。

早在2021年3月,央行〔2021〕第3号文件就要求,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

即将在10月1日实施的“助贷新规”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应当完整、准确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切实维护借款人合法权益。

500

微博借钱一方面模糊利率的表现形式,用“最低日利率0.067%”“最低日利率为0.1%”“1千元借12个月每天仅需0.11元”表述,另一方面在微博借钱App首页继续将利率上限设定在36%,似乎与上述要求相悖。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放鑫钱包”由广州市蝶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金蝶小贷)开发运营,天眼查显示,金蝶小贷并没有互联网放贷资格。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微博借钱更是将消费者的隐私视为“儿戏”。在申请借款过程中,用户需要同意多达30份协议,其中涉及的个人信息授权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咋舌。更令人震惊的是,用户的个人信息竟被一键授权给60多家机构,其中包括22家银行、12家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多家融担机构和关联公司。

500

前述与省呗签署的《省呗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协议附件二《第三方产品或服务共享及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清单》显示,省呗也向合作的第三方共享小编的个人信息。这些第三方包括豆豆钱、好分期、车抵贷等多个机构。这些第三方多数作为导流机构,极大可能将个人信息分享给更多第三方。

这种大规模的信息泄露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将消费者的隐私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微博借钱在信息共享方面的“慷慨”,无疑是在为这些风险“推波助澜”。

除了高利率和信息泄露外,微博借钱还存在违规导流的问题。借款人明明是为了借钱,但小编在《三方合作公司列表》居然发现了一家保险公司——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小编还在两个“协议”里发现了与“保险公司”字眼有关的“猫腻”。

500

一是在《借钱服务个人信息保护政策》需要单独点开的《信息共享清单》中,列举了7种借款人使用借钱服务时,微博借钱向第三方公司共享信息的具体处理场景和处理内容等信息。其中除了借贷服务、担保服务、支付服务、征信服务等常见服务外,如图还有一个十分罕见的保险服务。其使用目的显示,保险公司获取您的必要信息以实现为资金方对您的贷款行为提供保险服务。

500

而省呗则赤裸裸地直接向保险销售公司引流。《省呗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协议附件二《第三方产品或服务共享及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清单》中,显示向第三方保险机构阳光一家家庭综合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一家)、金丰(上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下称金丰保险经纪)共享个人信息。

天眼查显示,阳光一家最初由阳光财险和阳光人寿共同成立,在2018年,变更为由北京中关村融汇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金丰保险经纪为则为同盾科技(2025年3月更名为小盾未来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这种将借贷业务与保险销售相捆绑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监管规定,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导流至保险销售公司,很可能面临不必要的保险推销和费用支出。而微博借钱在此过程中扮演的“中介”角色,无疑是在为这种违规行为提供“便利”。

微博借钱在金融合规边缘的“舞蹈”已经越来越让人担忧。作为一家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互联网平台,微博借钱本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然而,其一系列争议行为却让人对其合规性和道德底线产生了严重质疑。如果微博借钱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回归合规轨道,那么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无疑将充满变数和风险。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