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切断中欧重要贸易通道后,中国直接启用“中欧北极快航”
波兰切断中欧重要贸易通道
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称,波兰以俄白“西方-2024”联合军演及无人机事件为由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导致连接中国与欧盟的重要陆路贸易通道被切断。
按官方权威报告,经过多年来中国的不懈努力,中欧铁路运送的货物价格,在2024年12月的时候终于能占中欧贸易总额的7%了。
之前中欧班列运量90%走北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进入欧洲。这下铁路口岸一关,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和波兰口岸之间损失不小。中欧班列北线大致的运输时间为16天。
对此网友表示欧洲购买的稀土原材料等欧洲必须的物质,一律通过中欧北线班列运输,运不过去,自己去白俄罗斯明斯克提货好了。
日前,针对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导致中欧班列重要通道被阻断一事,中国台湾地区著名时事评论员蔡正元指出,可将稀土等对欧洲非常重要的物资放到中欧班列上,“看他们还卡不卡”。
9月16日,中国外长王毅应邀抵达华沙,先后与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和总统举行会谈。双方达成多项重要协议,包括确保中欧班列安全通行。波兰之所以松口,并不是出于对俄罗斯的恐惧减少,而是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做法,实在吃不消了。班列一停,波兰经济也立马受影响,另外中国开辟了新的路线也让他们首鼠两端。
目前剩下的三条可供选择的中欧线路中线是暂时是承接量最小的。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刚发展起来运量太小,全程运输时效预计25天。
南线中吉乌铁路还在建设中 ,完工后接入土库曼斯坦进入伊朗-土耳其进入欧洲。
目前海运还是绝对主力。一艘船运一趟的时间火车可以运4次,但是耐不住一艘船的运输量是一列火车的100倍啊,而且运费还比铁路运输便宜很多。中欧铁路整体无碍中欧贸易大局,只是苦了目前困在白俄罗斯境内的火车司机及货物主人了,特别是一些重点在欧洲发展的网络贸易公司。
还有条新线路9月20日正式启动所谓“中欧北极快航”。该航线途经北极东北航线,将我国青岛、上海、宁波等主要港口与英国费利克斯托、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及波兰格但斯克等地紧密相连。目前这条线路需要考虑冰封期等一系列情况,还是需要继续观察。
有报道称现在的“中欧北极快航”航程相较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缩短了约三分之一的距离。此举将宁波舟山港至费利克斯托的航程缩短至仅需18天。
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国厂商优先考虑的替代方案除了空运还是经马六甲海峡的海运。毕竟海运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就是时间会慢很多,估计要延长到45天,有可能导致相关的供货违约风险。
综上所述波兰此举应该是暂时之举,马拉舍维奇这座依赖中欧班列蓬勃发展的城镇受打击最深。年收入超5亿欧元的过境费、仓储费、装卸费突然断流,当地上下万人失业险象环生。
有自媒体爆料称波兰的态度出现了变换,有爆料称在中欧班列暂停几日后终于恢复通行,这条贯穿亚欧的物流大动脉再次启动。
还有自媒体爆料称波兰似乎最终未能履行其承诺,表现出了“出尔反尔”的态势。波兰内政部长随后表示,只有当边境局势得到彻底的稳定和恢复,才会重新考虑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以上两则消息均非官方正式消息,尚需等待最终官方确认)
中国的中欧贸易路线除了海运、空运暂时安全外,目前还在加快建设的中欧班列南线和“中欧北极快航”都是对中欧班列北线有很好的替代作用。长远来看波兰此举无疑会加快中国替代中欧班列北线的决心。
新加坡和马六甲困局
“马六甲困局”,一句话简单分析就是石油进口量与安全形式自主度高低的平衡。因为石油进口量居高不下所以安全自主度小,那么被掐脖子就无解。
据称今年的石油消费量大约是7.6亿吨,其中5-5.5亿吨是进口,通过马六甲的大约是3-4亿吨,前期有个预测中国的“15·5”规划,中国石化产品再循环要达到每年5000万吨规模,相当于减少1.5亿吨的石油用量;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俄罗斯的石油,中国自己的新能源,预计通过马六甲的进口量至少会下降三分之一,极端假设甚至会下降50%以上。
之前一直在传泰国的克拉地峡项目因泰国政局不稳,高昂维护费和基建落后等原因迟迟未开建,所以在我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可能下马六甲目前仍会是新加坡的一个巨大优势。
所以新加坡目前的动向一直被大家所关注。毕竟有波兰切断中欧班列北线的案例存在。
就在9月19日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直言不讳:“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充满大量不可预测性的时期。”黄循财强调:“在亚洲,台湾问题是‘闪点’之一,更是中国红线中的红线。一旦台海发生冲突,整个亚洲都会被卷入,对全球造成灾难性影响。”
之前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表示:“如果台海打起来,美国航母跑来插手,那结果绝对是场大祸事。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统一进程,干涉只会自食苦果。”
大家都在猜测新加坡会不会跟波兰一样使坏,毕竟一旦新加坡封锁马六甲海峡,首先损失的就是新加坡自己的利益,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基于"生存需要"(国土狭小、资源匮乏),选择了"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既与美国结盟,又保持与中国的经贸联系。
新加坡境内樟宜海军基地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主要前进基地,承担"航母泊靠、舰艇补给、人员休整"三大核心任务。新加坡兀兰空军基地则是美国空军与新加坡空军的"联合训练基地"。
视频中近距离航拍图显示了之前与油轮相撞后,美国“约翰·S·麦凯恩”号驱逐舰(DDG-56)遭受的严重损坏。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多次强调:"新加坡是美国的重要伙伴,但也是中国的朋友。我们希望中美保持沟通,避免冲突。"事实上,新加坡美军基地的存在,更多是"威慑潜在威胁"(如海盗、恐怖分子),而非"主动挑衅"。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所说:"新加坡像一艘‘小船’,在大国的‘惊涛骇浪’中航行。美军基地是我们的‘压舱石’,但我们的‘舵’,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可见新加坡大概率不会跟“乌克兰之春”后的乌克兰政府一样一边倒的介入台海危机,更有可能会选择中立。
在西方投资者眼中,新加坡目前的“政治风险”相比较小,而资本渴望自由。而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在加入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后,其金融中心地位一落千丈,辉煌不再估计能给新加坡警醒。
新加坡如果利用马六甲海峡搞事情可能就是“尘归尘,土归土”的局面了。
中国面对贸易通道困境的关键还是需要继续提升武力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美国五角大楼认真观看完中国的九三大阅兵后,就开始公开对中国释放善意。美国五角大楼表示将优先考虑本土,而不是中国威胁。
而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民主党领袖亚当·史密斯突然对外透露,他将在本月晚些时候率领一个跨党派代表团访问中国。 亚当·史密斯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开展这样的对话十分重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但我们之间的交流似乎越来越少了,这让我深感担忧。 ”
日本ANN NEWS上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甚至公开宣称为防止武力侵略威胁日本,今后要切实推进防卫力的根本强化。
之前日本自卫队解雇了闯入中国领海的凉月号舰长,理由为犯了严重错误,已向五千年大国官方作出非正式通报,同时正在考虑对舰员的纪律处分。
为什么日本会这样服软,那是因为日本认为自己的靠山美国军事实力在下滑,而日本根本无法依靠自己无力对抗中国。
有朋友开玩笑的表示一旦中国放开对俄罗斯的军售,那么俄罗斯大军或许早就兵临柏林城下了。由此可见中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和平的角色,相当克制。
历史和现代经验都告诉我们,军力无法实质投送的地方,贸易通道就是不安全的。汉唐宋对丝绸之路的争夺就是实证。庆幸的是中国目前在武斗方面已经步入正轨,即将一骑绝尘,时间在中国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