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些套壳玩具多了,新的原生中文编程语言、编译器和开发工具也就出现了
【本文来自《程序代码为什么不能用中文写?》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了大家的回复都说可以做,我也这么认为,并且也已经有中文编程工具。
其次,有没有必要做?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还是有的。
1. 降低编程门槛,对更熟悉中文的人来说,全是汉字的文件(不是乱码)总比全是英文的更容易浏览阅读,更利于新手入手。
2. 如果所有的API也是中文的,那么显然会对所有中文开发者有利,除非你的英语和中文一样条件反射的理解。
3. 大模型时代,如果有中文代码,可能能够更好的建立与自然语言中文之间的关联,丰富中文的语料库。编程语言并不是自然语言无关的,无论是API还是各种变量和函数命名都传达了一定的自然语言信息。
最后,是否容易做?
很多回复说很容易,我倒是觉得没那么容易。大家说容易是因为大家都有思路,从技术瓶颈上看没任何技术瓶颈。但是这绝对谈不上容易。
1)如果做出一个可用的内容,至少需要包装一门编程语言,并提供一个集成开发工具。
对,我说的是包装,就是给选一门编程语言包装一下。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多少中文编程工具,是因为现在国内也没开发多少种编程语言或者集成开发环境。如果有人能够很轻松的做出一个集成开发环境(任何编程语言的),那么才可以说这件事是容易的。为降低工作量,的确可以在开源开发工具上二次开发,那么工作量低了一些,但依然没那么低。
2)谁来做,如果是个人开发,可能任何一门成熟的语言,即使不包括第三方提供的常用包,仅官方提供的API,转换成合理的中文名,匹配好二次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可能都要花费的时候都要以年计算(业余时间)。更何况,无论是否套壳,都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都会更新。如果是高校项目,不太可能拿到什么支持。如果是公司项目,有闲情逸致的中文互联网或软件企业并没有那么多。如果真的有,各种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Web开发工具或环境在十多年前就该烂大街了,根本不可能等到近十年才发展。那时候,唯一烂大街的是各种套壳浏览器和输入法。
3)如果是套壳,谁来用?软件开发公司不太可能放弃现有的开发工具去使用一门对赚钱影响不大的工具。如果能针对特定专业领域设计一门新的编程语言不能覆盖或者不够好的小领域,还真可能可以做起来一个小生态。中小学生编程的玩具也可能是一个市场,例如Scratch,如果好玩也是可能有个小市场。更多的爱好者可能也是可以的,但更难把握。
如果真的形成一个生态,那么作为无论是否套壳,那么作为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提供给公司也是可以。但在形成生态之前,商业化很难。
至于中文打字慢或全角半角问题反而倒不大,只要集成开发环境支持的比较好,中文编程的输入速度应该与现有编程语言相当,甚至可能更快。
如果是套壳,大方地说套壳,我觉得只要做了实际工作就会对一些人产生价值。即使是做出一个玩具也有特殊的价值。
不用专门上“价值”,套壳之后上价值反而会被打脸。
也许这些套壳玩具多了,新的原生中文编程语言、编译器和开发工具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