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如你所说的好,知青就不会闹事要回城了,城乡差别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本文来自《我觉得六七十年代,农民的食物要比当年城里丰富、新鲜的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知青,在两个生产队呆过。第一个在公社边上,挨着圩场。自留地少得可怜,种的菜生长速度慢,根本就付不赢嘴,家家都是吃腌制的干菜。工分值一天几毛钱,付完口粮钱就剩下不多了根本就不敢到圩场上买肉吃。我们在圩场打点酱油下饭,大家都说我们败家。家里的油盐靠养的有限几只鸡下蛋舍不得吃拿到圩场上换钱买。我们知青的口粮国家有保障每个月36斤指标,生产队就和我们商量少发点口粮,多开点证明向国家要补贴。另一个生产队在远离圩场山区,买一枚针都要翻山越岭来回走几十里路,养的猪和鸡,蛋拿到圩场上卖,还不知道可有人买,大家都很穷没钱买。市场都被圩场周边社员占了。只有到山里找些山货换钱买油盐…
农村如你所说的好,知青就不会闹事要回城了。城乡差别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啊…
还要说明的是,我下放的地方是南方一个山青水秀气候宜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