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2025年9月,科学界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首个完全由人工智能设计的病毒成功问世。这项由斯坦福大学团队主导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人类在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些AI设计的噬菌体展现出精准靶向特定大肠杆菌菌株的能力,为应对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危机提供了全新思路。

研究团队采用名为Evo的AI模型系统,该系统经过超过200万个噬菌体基因组的深度学习训练。与传统基因编辑技术不同,这套系统能够从头开始生成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序列。"这是首次实现AI系统编写具有完整生物学功能的基因组规模序列,"项目负责人Brian Hie教授强调。研究选取ΦX174噬菌体作为模板,这种仅含11个基因的简单病毒,成为AI学习生命密码的理想样本。

通过监督学习算法的优化,AI系统掌握了设计感染特定大肠杆菌菌株所需的关键遗传特征。令人惊叹的是,在最终测试的302个AI设计序列中,有16个展现出超越天然噬菌体的性能——它们不仅能感染标准实验室菌株,还能有效攻击三种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变种,这是野生型ΦX174完全不具备的能力。

这项技术的医疗应用前景令人振奋。研究显示,AI设计的噬菌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精确识别目标细菌表面的分子标记。斯坦福团队开发的"噬菌体鸡尾酒"方案,将不同AI设计的病毒组合使用,能有效防止细菌产生抗性突变。Samuel King教授指出:"这些智能设计的微生物杀手,可能成为对抗超级细菌的最后防线。"

与传统抗生素的广谱杀伤不同,AI噬菌体的精准特性使其不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实验数据显示,其对肠道益生菌的影响率低于0.3%,而临床常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紊乱可达40%以上。这种特性在治疗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感染时尤为重要。

500

该研究的核心突破在于解决了基因组设计的系统性问题。以往AI仅能设计单一蛋白质或简单基因回路,而完整病毒基因组需要协调多个基因的复杂互作。研究团队开发的新型算法,能够模拟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确保设计的基因组在宿主细胞内实现自我复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成功设计的噬菌体与原始模板仅有40%的相似度,有些关键基因序列甚至完全不同。"这证明AI已经发展出超越人类经验的生物设计能力,"参与研究的计算生物学家Peter Koo评价道。研究人员通过冷冻电镜分析发现,这些"非传统设计"的病毒衣壳蛋白形成了全新的空间构象,却仍保持与宿主受体的结合能力。

这项突破性技术也引发了关于生物安全的广泛讨论。德国海德堡大学的Kerstin G?pfrich教授指出:"任何生物技术突破都面临双重用途挑战。"研究团队采取多项防护措施:训练数据排除了所有真核生物病毒;实验系统采用安全等级为BSL-1的非致病性材料;所有设计序列都经过严格的生物相容性筛查。

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采用"设计-验证"闭环系统,AI生成的每个序列都必须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功能,避免不可控的生物风险。目前系统设计一个有效病毒平均需要37次迭代,这种"试错"机制实质构成了安全屏障。

这项技术突破为合成生物学开辟了新航道。研究团队正在开发第二代系统,目标是将设计周期从现在的两周缩短至72小时。临床应用方面,科学家计划建立针对常见病原体的"噬菌体库",通过AI快速匹配治疗特定感染的定制方案。

更长远来看,该技术可能革新疫苗研发模式。理论上,AI可以设计出携带特定抗原的安全载体病毒,大大加速新型疫苗的开发进程。在农业领域,针对植物病原菌的智能噬菌体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随着这项研究成果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的发布,全球已有17个研究团队申请技术合作。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我们正站在"AI合成生物学"时代的门槛上——一个可以按需设计生命体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全新时代。正如研究者所言:"今天的噬菌体只是开始,明天我们可能设计出更复杂的生命形式来服务人类健康。"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