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催生巨兽:华为8192芯超级节点,改写全球AI竞赛规则
AI地缘格局开始发生剧变。
在上海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宣布推出Atlas 950超级节点——这台机器将8192颗Ascend AI芯片集成到单一计算节点中。
2025年第四季度的发布日期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在于:当无法再从英伟达购买产品时,你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站在台上高兴的宣布,华为打造了全球最强大的计算节点。
这是营销上的夸张吗?也许是。
但数据讲述的是另一个故事。当你把这些节点堆叠成超过50万颗芯片的超级集群时,你就不再是追赶者了——你正在重写游戏规则。
昇腾Atlas 950为何与众不同?
今大多数AI系统都遵循可预测的模式:你购买GPU,把它们装进机架,用InfiniBand或以太网连接起来,然后希望你的软件能高效利用所有硬件。英伟达的GB200 NVL72在一个机架内放置72颗B200芯片,令人印象深刻——直到你意识到华为刚刚宣布其超级节点内含8192颗芯片。
架构比芯片数量重要!
华为称这些为“超级节点”,它们组合成SuperPod,再扩展为超级集群。这就像AI基础设施领域的俄罗斯套娃。每一层都增加了复杂性,带来了西方的设计方案中没有尝试过的优化机会。
Atlas 950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
其更强大的后续产品Atlas 960将于2027年第四季度推出,每个节点配备15,488颗芯片。这不是渐进式的改进,是对AI基础设施构建方式的根本性重构——尤其是在你无法依赖任何外部供应链的情况下。
神秘的的内存与互连技术!
原始算力毫无意义,除非你能喂饱这头猛兽。每位AI工程师都知道,真正的瓶颈不是处理能力,而是内存带宽和互连速度。华为表示,在这两方面均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当然,还需要独立的基准测试证明。
引人注目的是华为对高带宽内存(HBM)的处理方式。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无法从SK海力士、三星采购HBM,华为开发了专有解决的HBM方案。需求催生创新,制裁催生本土供应链的发展。Atlas节点展示了当你别无选择、必须独自解决每一个问题时,会发生什么奇迹。
华为的互连设计实现了所称的“超高速”芯片间连接。
不明白?确实如此。
但当你在一个节点内连接8192颗芯片时,即使互连效率仅有小幅的提升,也会转化为巨大的系统级收益。
规模为何比单芯片性能重要?
SemiAnalysis声称华为的产品在某些指标上优于英伟达的GB200 NVL72。
有人对此应持保留态度。实际性能取决于工作负载、软件优化以及被刻意忽略的其他十几种因素。
但是,事情的关键在于:华为并不试图赢得单芯片性能竞赛。他们正在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到2027年,当你部署百万芯片级的超级集群时,单个芯片的性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一种“大炮轰击”而非“狙击步枪”的AI计算方法。
想想大规模模型训练。你需要的是海量并行计算能力,而不一定是最快的单个处理器。考虑到中国的AI雄心及其无法获取尖端西方半导体的现实,华为的方法是合理的:尽你所能构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部署,并全力优化你的软件栈。
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昇腾Ascend芯片路线图
Atlas节点展现了华为Ascend芯片的演进历程。从910C到即将推出的950和960,每一代迭代不仅仅是晶体管密度的提升,还构建了一个不依赖西方半导体IP的完整生态系统。
Atlas 900系列使用了384颗Ascend 910C芯片。跃升至Atlas 950的8192颗芯片,绝非只是往箱子里塞更多硅片那么简单。它需要冷却、供电和系统架构方面的根本性突破。华为承诺到2027年,实现每节点15,488颗芯片,表明其对制造和设计能力充满信心。
中国官方已敦促国内企业优先采用Ascend芯片而非英伟达产品。这不仅是对国内企业的保护,也是生态系统建设。每一次部署都会形成反馈循环,推动下一代产品的改进。每一位客户都成为开发伙伴。
关于中国AI基础设施战略的尴尬真相
硅谷相信出口管制会扼杀中国的AI雄心。而Atlas 950表明情况恰恰相反。当你买不到最好的东西时,你就另辟蹊径去创造。当你长期走自己的路时,反而会意外发现更好的方案。
超级集群方法根本上不同于西方的AI基础设施设计。
西方通常将每台服务器视为独立单元,再通过网络互联;而华为则是从集群层面,自上而下进行设计。超级节点本就不是为了独立工作,它是更大有机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理念也延伸到了他们的软件栈。当你从芯片到系统软件全盘掌控时,就能实现异构环境中不可能完成的优化。这与苹果在消费设备领域所拥有的优势如出一辙,只不过被应用于大规模AI基础设施。
这对全球AI竞争意味着什么?
Atlas 950定于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这一时间点颇具深意。届时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也将全面投产。当西方公司开始大规模部署Blackwell时,华为可能已经积累了运营50万芯片集群的实际经验。
2027年第四季度推出的Atlas 960将迈入百万芯片时代。这不仅意味着“更大”,还是质的飞跃。达到这一规模后,新问题会出现,新解决方案也成为可能。率先运营这些系统的玩家将获得金钱无法买到的宝贵经验。
考虑一下模型训练的动态。当前大型语言模型在数千颗GPU组成的集群上进行训练。当你拥有百万加速器可用时,会发生什么?你可以探索目前不可能实现的架构方法,可以训练那些会让任何按云GPU价格付费的人破产的模型。
所有人都在回避的软件生态问题
硬件只是方程式的一半。英伟达真正的护城河不是芯片,而是CUDA及其围绕它构建的生态系统。华为面临着每个英伟达竞争对手都面临的挑战:如何说服开发者使用你的平台?
答案可能比预期的更简单。如果你是一家中国AI公司,你别无选择。华为的生态系统因必要性而成为默认选项。每一家中国大型科技公司都将成为Ascend软件栈的强制性测试员、调试员和优化者。
这创造了有趣的动态。西方AI开发针对英伟达硬件进行优化,而中国AI开发将日益针对Ascend进行优化。久而久之,这些不同的优化目标可能导致AI系统架构的根本性差异。
谁需要一个盒子里装8192颗芯片的集群?
显而易见,是中国的科技巨头,如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他们需要庞大的算力来实现AI梦想,却无法稳定获取西方硬件。Atlas 950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不依赖出口许可审批的前进道路。
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是另一大市场。中国的AI监控系统、气象建模和科学计算都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国产解决方案消除了供应链脆弱性。
最有趣的客户可能是我们尚未听说的公司。当计算能力达到这种规模时,新的应用将成为可能。正如廉价智能手机催生了人们无法想象的应用程序一样,庞大的AI集群或许能催生我们目前无法设想的AI应用。
出口管制的讽刺之处
美国出口管制的目的是通过切断先进芯片供应,来延缓中国AI发展。结果却相反,加速了中国半导体独立的步伐。当你围堵一个拥有14亿人口和庞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时,会发生什么?Atlas 950就是证明。
每一项限制都激励着本土替代品的诞生。每一个成功的本土替代品都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这个循环自我强化。本来想用来维持技术优势的出口管制,无意中创造了一个本不必存在的竞争对手。
时机也很关键。AI是一项像电力或互联网一样的基础性技术。无法自由获取的国家将构建自己的基础设施。Atlas节点表明,中国已选择全面独立,而非协商获取。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025年第四季度Atlas 950的发布将是真正的考验。华为宣称其性能冠绝全球,但现实可能会很复杂。
我们需要关注第三方的基准测试。关注客户部署和应用场景。最重要的是,关注中国用这些系统构建出哪些前所未有的事物。
2027年的Atlas 960代表着另一次巨大的飞跃。百万芯片集群改变了计算的物理法则,也改变了经济学。当你从芯片到软件拥有整个技术栈时,计算的边际成本将急剧下降。
结论
Atlas 950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AI加速器发布。它证明出口管制恰恰催生了其本想阻止的事物——一个无需西方技术的平行AI生态系统。当硅谷还在争论AI伦理时,华为已经在运送8192芯片的超级节点。到2027年,他们将部署重新定义AI计算可能性的百万芯片集群。问题不在于这些系统是否能在芯片对芯片的比较中匹敌英伟达,而在于当庞大规模超越个体性能时会发生什么。如果你押注AI的未来,就不能忽视正在深圳构建的一切。
问题解答
问:Atlas 950与英伟达最新系统相比如何?
答:华为声称其在总节点算力和规模上占优,而英伟达可能在单芯片性能上保持领先。真实的比较需要独立基准测试,目前没有。
问:何时才能使用Atlas 950?
答:Atlas 950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Atlas 960在2027年第四季度。按照政府的规定,预计中国企业将获得优先访问权。
问:“超级节点”与普通服务器有何区别?
答:抛开营销术语,它是一个包含8192颗芯片的巨型单一系统,设计为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工作,而非传统意义上联网的独立服务器。
问:这些系统能运行标准AI工作负载吗?
答:它们将运行针对Ascend芯片和华为软件优化的工作负载。要兼容西方AI框架,可能需要转换层,而这可能影响性能。
问:为什么有人需要一个节点里放15,488颗芯片?
答:用于训练下一代AI模型、科学计算,以及那些因为此前无人拥有如此庞大算力而尚未被发明出来的应用。
问:这些系统只在中国销售吗?
答:鉴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双向的出口管制,预计这些系统将主要在中国及友好国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