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这根“小锯条”,不仅能锯“火箭”材料,还“锯”穿了国外技术壁垒

你有没有想过,能扛得住地球引力的拉扯、高速升空的高温和太空极端环境的超“硬核”火箭材料,是被一根“锯条”给切割开的?

这根“锯条”看着不起眼,但若没了它,制造业可能都得“瘫”一半。

500

准确来说,其实应该叫“带锯条”。它是金属切割加工的必备工具,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汽车等多数制造业领域都少不了它,被称为“工业的牙齿”。

如此重要的工具,早期却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领域的双金属带锯条,“洋”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90%。

直到进入本世纪,中国制造业加速崛起,本土的“带锯条”才长成了一个“大产业”。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0年至2020年,中国双金属带锯条的市场规模从不足50亿元增长到200多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本土品牌在国内市场也已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了进口替代。

而这其中35%的份额都源自湖南省长沙市的望城区,全区双金属带锯条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世界前三。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望城区的双金属带锯条不仅打破了“洋品牌”的长期垄断,还反向出口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日本等传统制造业强国。

望城到底是如何实现产业“逆袭”,做到这一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的?

从“追跑”到“领跑”

在望城经开区,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嘉”)的生产车间里,机器24小时不停歇,一批批带锯条经过铣齿、淬火、根带包装,发往全球。

从90%进口占比到完全实现国产主导,甚至反销海外,望城带锯条企业“走”了几十年。

双金属带锯条看起来普普通通,技术含量也一点也不“简单”。

“双金属”其实是两种熔点、热膨胀等性质显著不同的材料,经过20多道工序,一个齿一个齿地焊接。双金属带锯条切割的材料,都是以硬度高、加工难度大著称,价格是普通钢材的4到5倍,甚至更高,切斜一丁点就得“砸”手里。

500

上个世纪我们的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带锯条产业的生产工艺、人才、技术都落后了近40年,国内制造商不得不选用高价的国外品牌。就算花几百万买了国外的焊接系统,设备维修、调试还得找原厂,核心技术都攥在外方手里。

要想不被“卡脖子”,中国企业只能选择自主创新。

于是,国内首家专业双金属带锯实验室、湖南省高速高效双金属锯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端锯切工具用特殊钢基材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创新平台,陆续落地望城。

“波形底边带锯条”“涂层带锯条”“变楔角不锈钢切割专用系列”“高温合金专用X925系列”等产品问世,不断引领带锯条产业在技术、原材料、部分关键设备等方面实现国产全面替代进口。

望城带锯条产业已经拥有近200项专利(含自主发明专利66项)、200多种产品体系(基本覆盖带锯条领域),尤其是双金属带锯条、硬质合金带锯条等产品技术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500

其中,望城带锯条的“龙头”企业泰嘉生产的双金属带锯条,不仅将市占率做到了35%,还把进口品牌的价格拉下来20%以上,国内下游企业的成本直接降低40%以上。

“一个客户使用我们锯条后,问经销商‘这是从哪里进口的?’经销商非常骄傲地回答‘是在我老家湖南生产的!’”泰嘉董事长方鸿说道。

“买带锯条找国外厂商”的固有观念已渐渐被抛弃,望城带锯条产业在细分领域走出了从“追跑”到“领跑”的逆袭之路。

从2004年引进的第一家带锯条企业“泰嘉”建厂投产开始,经过20年的发展,望城区不仅培育出了“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更是汇聚了泰嘉股份、晟通科技、中信戴卡、黑金刚等一批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

以望城经开区作为核心承载区的长沙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在2022年企业数量增加至200家,总产值高达714.4亿元,同比增长15%。2023年还入选了《2023年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并加速向国家级迈进。

一个细分领域的微观裂变,如何演化成为一个产业集群的宏大生态?这根小锯条又“切割”出了怎样的产业发展逻辑?

从“单项冠军”到“雨林生态”

回溯望城带锯条产业的发展脉络,从“依赖进口”到“全球前三”,从泰嘉的“单打独斗”到上下游企业的“集群作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细分领域的产业崛起,更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无需盲目追求“大而全”,有时“小而精”反而更具优势。

“精”说的是技术上的“专精尖”,在细分领域上单点打透,并不是要企业“孤军奋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要学会“借势”——借产业集群的势、借政策支持的势、借上下游协同的势。

500

望城区身处长株潭城市圈,背靠长沙这个“工程机械之都”“先进制造业城市”。在这里发展带锯条产业,既能依托长沙深厚的工业基础获得技术支撑,又能直接对接新能源汽车、高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长沙优势产业带来的千亿级市场需求。

带锯条“龙头”泰嘉,刚成立的时候也和众多中小企业一样,面临着设备不足、质量不稳、效率不高等困境。

泰嘉选择收购中联湖机,拉中联重科合营,借助中联重科强大的机械制造实力,加快了带锯条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进程。

不到五年,泰嘉就完成了“年产1300万米双金属带锯条产业化项目”,产品反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国内带锯条产品“零出口”、国外“洋品牌”对中国市场垄断的局面。

500

目前,泰嘉的产能已经从1米做到了3000万米,市场占有率从0上升到国内第一、全球前三。除了长沙制造业的托底,望城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一大助力。

望城区招商,不是招进来就不管,而是践行“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企业落地只是服务的开始。

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协调、政务简化……这些都是基本保障。

望城推行“千名干部进千企”、建设“雷锋哨”,给企业送政策的同时,主动“问难”,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堵点、痛点。

“只要你有困难,园区第一时间就能帮你。”经开区新材料先进制造产业园的一名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望城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牵头举办多项展会、招商会,助力重点项目落地。

带锯条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技术人才是产业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望城出台“望十条”,从人才引进培育、队伍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连续3年引进产业攻坚博士团,率先全市组建产业、事业“双博士团”,区领导带队赴上海招才引智,举办博士引进专场招聘、“海归人才潇湘行”等活动,各路优秀人才纷至沓来,成为省会近5年人口净流入增长最快的城区。

“近二十年时间,我们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成长为望城土生土长的上市公司、锯切行业的头部企业,这些都离不开园区的全力支持。”方鸿表示,企业的跨越发展与望城优质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今年年初,泰嘉又签下了4亿元的投资项目,决定继续在望城扎根,建设“智能锯切制造基地”,推动锯切行业向智能化发展。

500

当然,望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招几个大企业、赚钱的项目,而是奔着培育产业生态去的。

望城通过“链长+专班”模式,聚焦核心企业、优势产业链,定向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在本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产业链间的融合,又打破了传统的产业边界,通过技术渗透、业务整合和市场重塑,推动集群向多元化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以泰嘉为“链主”形成的锯切产业链,向上延伸至新材料领域,成为新型合金材料的中下游环节;向下扎根制造业,滋养千行百业,就像一个“雨林生态”一般,实现了产业链内部、链与链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循环共生。

这种产业协同效应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望城区连续多年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综合实力和投资潜力百强区等榜单。

500

如今,在望城经开区的新材料先进制造产业园里,不止有“泰嘉”这个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还有铝车轮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的“中信戴卡”、铸轧双零箔铝箔坯料全国市占率80%的“晟通科技”、冲击器及钻头领跑全国的“黑金刚”等众多“隐形冠军”或“小巨人”。

但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纵观带锯条产业发展,美、德、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在带锯条产业上既有先发优势,又有技术积累和市场保护,仍能被望城的带锯条“割开”一条口子,冲击国际市场。

“以小见大”,企业当不满足于“单项冠军”的荣誉,用科技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期立于不败之地;望城区还应继续完善产业生态,培育出更多“单项冠军”,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望城力量。

来源:区县那点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