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非遗沃土,弘扬中华智慧:结绳文化与五行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
2025年9月13日上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主办、北京绳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的结绳文化研究院与五行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结绳记总部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标志着两家研究院的正式成立,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

上午9时30分,与会嘉宾陆续签到入场,并参观了结绳记博物馆,初步感受结绳技艺的历史底蕴与当代活力。9时50分,揭牌仪式正式启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总编辑孟庆功首先致辞。他强调,中国非遗研究网始终致力于整合多方资源,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此次与结绳记共建研究院,是双方基于共同理念的深度携手,旨在构建学术高地,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实践。

国家博物馆党委原办公室主任、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书画摄影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高级咨评专家、五星级研究员张根贤作为嘉宾代表发言。他首先祝贺研究院成立,并表示将全力支持两个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整合平台优质资源,为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撑。他相信,通过结绳记扎实的产业实践与中国非遗网丰富的学术资源相结合,必将提升非遗研产融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结绳记创始人、总经理,并受聘为首任研究院院长的陈信在致辞中,详细阐述了两家研究院的定位与愿景。他表示,结绳文化研究院将聚焦于中华结绳艺术的系统研究、活态传承与当代创新,构建其学术体系。五行文化研究院则将专注于中华五行哲学的深度梳理、现代诠释与生活化应用。二者一重“术”的传承,一重“道”的弘扬,相辅相成,旨在探索“以道驭术、以术显道”的文化发展新路径。

10时13分,在全体参会者的共同见证下,主要领导和嘉宾为“结绳文化研究院”与“五行文化研究院”揭牌,现场掌声雷动。随后,所有参会人员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

揭牌仪式后,嘉宾们移步会议室举行专家座谈会。会议围绕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总编辑孟庆功,特别深入阐述了结绳文化的深远意义。孟庆功指出:“龙文化是华夏民族公认的根文化,但追本溯源,结绳文化的历史更为久远。它发端于‘结绳记事’,是文字诞生前的文明载体,承载了先民最原始的世界观察与哲学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结绳文化是中华民族更古老、更本质的‘根文化’,是我们文明源头的活态记忆。” 这一论述,将结绳文化的历史地位提升至文明起源的新高度,为研究院的学术使命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张宁主任提出,将依托其全球化非遗生态连接服务平台,为研究院构建“3+1价值体系和一个支撑体系”:即共同打造学术价值(鼓励专家产出结绳与五行领域的专项课题)、社会价值(与相关文化群体共创共生)、产业价值(形成可赋能多行业发展的方法论)以及由此衍生的经济价值(通过文创等多种方式实现),并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的海外生态体系作为强大的传播支撑,助力研究成果走向世界。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遗馆副馆长、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盛永波,她充分肯定了结绳记在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非遗传播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特别赞赏了其类博物馆建设与实践成果。她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推进历年结绳大赛优秀作品的商业化开发,并持续深化结绳技艺这一案例的社会价值与产业应用。

国家博物馆党委原办公室主任张根贤表示,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是一项需要耐心与坚守的事业。两大研究院的成立,为结绳、五行文化的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希望未来各位专家能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既做严谨的研究者,深入挖掘文化精髓,也做积极的传播者,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传统文化。

北京龙文化促进会会长龙黔石指出,龙文化与结绳文化一脉相承,未来将与研究院紧密合作,共同深耕“中华龙情结”这一重要课题,开展立体化的研究与合作。

结绳记创始人、研究院院长陈信在总结中郑重承诺,研究院将系统梳理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结绳与五行文化碎片,形成专项课题体系。聚焦"研产融合"、"跨界联动"和"生活化"三大方向,以学术研究赋能产业创新,推动多领域合作共赢,让古老智慧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切实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总运营江雪、北京龙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朱金华、副秘书长朱国庆、结绳记人力资源总监高霞、市场总监张博、副总监郭晶晶等二十余人。

此次揭牌仪式与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结绳与五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启了新篇章。研究院将汇聚学界与业界的智慧,持续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方式,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