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呗“高利贷”的锅,分众传媒得背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2016年4月18日,由江南春控制的分众传媒,完成了对七喜控股的借壳上市。而在此前一个月,即2016年3月,还有一件大事——分众传媒出资1亿元,获得了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数禾科技”)70%股权。
数禾科技旗下有一款很有名的产品,叫“还呗”。
在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还呗给数禾科技,以及分众传媒带去了丰厚的利润。与此同时,也因为第三方平台频繁爆出的各种投诉,备受争议。
源媒汇搜索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315278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还呗”,投诉量累计超2.8万件。投诉焦点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高利贷、担保费”等问题上。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
不过,这些似乎都和分众传媒无关,丝毫不影响这家广告巨头“闷声发财”。
01
持股过半却“管不了”的股权游戏
天眼查显示,数禾科技成立于2015年8月3日,注册资本2692.90万元,法定代表人徐志刚,主要的两个产品是“还呗”和“还享花”。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根据数禾科技官网介绍,公司是“城市生活圈媒体网络分众传媒投资的金融科技企业”,高管团队“主要来自招商银行、美国第一资本银行等国内外零售金融领域的知名企业”。
关于分众传媒与数禾科技的渊源,还要追溯到近十年之前。
数禾科技的起家之业为“拿铁财经”,2016年2月该公司旗下的拳头产品“还呗”问世;3月,正在借壳七喜控股的分众传媒斥资1亿元拿下了数禾科技70%股份,持有这些股权的是分众传媒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时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时众信息”)。
江南春或许没有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投资,后面会逐渐演变成一场股权困局。数禾科技的股权结构,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PE、管理团队的联合投资,使得分众传媒从未真正对其掌握过控制权。
拿下数禾科技70%股份后,经历员工持股、转让以及新投资者增资,时众信息对数禾科技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35.88%,丧失控制权。但是,在2024年之后,又因为数禾科技其他股东减资,时众信息的持股比例再度被动增加至近54.97%。
天眼查显示,数禾科技目前有5家股东,除去时众信息之外,还有华建国际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宁波数慧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数慧”)、宁波数汇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数汇”)、宁波数合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数合”)4家股东。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宁波数慧、宁波数汇、宁波数合合计持有数禾科技46.2269%股权,这三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徐志刚,他另外的身份是数禾科技的法定代表人、CEO以及还呗的创始人。
徐志刚早年在招商银行工作,曾是招商银行核心产品“掌上生活”负责人、信用卡中心作业部总经理以及创新业务中心总经理。
分众传媒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无法对数禾科技实施控制,原因是“根据数禾科技公司章程,股东会特别决议需要经代表超过三分之二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方可做出决议;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本公司在董事会中仅占4席席位,未超过半数。综上所述,本公司虽持有数禾科技54.9668%的股权,但无法对其施加控制,仍按权益法核算”。
这种“持股过半却无控制权”的奇特结构,让分众传媒沦为数禾科技的“财务投资者”,却还要为还呗的种种乱象承担连带责任。
令人不解的是,2024年以来,其他股东对数禾科技减资后,分众传媒的持股比例被动增至54.97%,却为何未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获得控制权呢?分众传媒始终拒绝并表数禾科技,这是否符合中小股东利益?9月11日,源媒汇致函分众传媒,但是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对方回应。
02
为分众传媒贡献了12%的业绩
虽然不被“控制”,但是数禾科技这些年的赚钱能力以及对分众传媒的业绩贡献,在分众传媒的财报中一览无遗。
源媒汇统计发现,2016-2024年,数禾科技的营业收入从0.08亿元增至96.81亿元,净利润从-0.23亿元增至9.42亿元,资产规模从不到9亿元增至逾130亿元,净资产也从3亿元左右增至逾44亿元。
2025年上半年,数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0.03亿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87%;资产规模升至163.74亿元,净资产也升至50.47亿元。
换言之,按照持股比例, 分众传媒2025年上半年从数禾科技身上赚了约3.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数禾科技暴增的资产中,非流动资产与年初相比没有变化,依旧是15.84亿元;但是流动资产从年初的114.60亿元增至147.89亿元,半年时间增加逾33亿元。这意味着数禾科技在上半年加大了信贷的投放力度。
同样,50.47亿元的净资产相较年初增加了6.26亿元,结合6.31亿元的净利润就可以推断出,数禾科技上半年的净资产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净利润的贡献,而净利润增长的动力,主要又来自还呗的信贷投放。
还呗官网上对自身的介绍是:“通过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为大众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服务,并为小微企业主提供贷款资金支持”,最高授信额度是20万元。
截至2025年6月,还呗累计激活用户1.7亿,为2700万用户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服务。
数禾科技暴增的业务,实实在在支持了分众传媒的业绩。
2025年上半年,分众传媒对数禾科技的“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约为3.46亿元,等于说赚了3.46亿元。按照分众传媒上半年26.65亿元归母净利润计算,这意味着数禾科技对分众传媒的利润贡献占比约12%。
按此增速推算,分众传媒2025年有可能从数禾科技获得近7亿元利润,将进一步提升其对数禾科技的业绩依赖度。
实际上,在分众传媒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对数禾科技的投资损益确认每年几乎都在99%以上。例如2024年,分众传媒对联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净收益约为4.98亿元,其中对数禾科技的确认就达到4.95亿元,占比99.38%;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约为100%,由此可见数禾科技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业绩依赖存在结构性风险,包括监管政策变动、信用环境恶化及业务转型不确定性,数禾科技的盈利质量、业务结构调整及监管动态都会影响分众传媒对该公司投资的长期价值。
03
累计逾2.8万件投诉量背后
数禾科技的亮眼财务数据背后,是还呗的“鼎力支持”。但是还呗的高利率定价和担保增信模式,却令消费者或贷款人诟病不已。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315278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还呗”,对还呗的累计投诉量超2.83万件,完成约2.68万件,满意度为“4星”。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
投诉焦点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高利贷、担保费”等问题上,这些投诉不仅有损还呗的品牌形象,更将分众传媒拖入舆论漩涡。
例如,2025年8月14日,“洞察喵”(化名)投诉还呗称,自己于2024年10月23日在快手平台(导流渠道)借款4000元,年利率高达35.99%,共需还利息1439.6元,其中还款金额每月包括23.59元担保费。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
“洞察喵”认为,这是“不合理收费,要求退回超出部分利息,并提前结清本金”。
还呗则回复称,公司“利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并确保在法律法规及协议允许的范围内收费”,该笔借款由借款人自主通过还呗APP办理,由本人在线阅读并确认签署。而在申请借款过程中,页面明确列示相关费用明细,已充分保障借款人知情权。本次借款“费用合法合规收取”,因此相关诉求“暂时无法满足,故此次投诉不成立”。
另一名用户“正义喵”的投诉,不仅涉及“高利率、担保费”,还涉及“暴力催收”。其表示,“现从未结清的几笔账单来看,还呗平台除借款利息外收取担保费,超出了合法借贷LPR四倍标准的年利率,构成违规收费”。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
“正义喵”还表示,自己因个人家庭变故的经济原因,已向还呗官方客服致电协商延期还款或者再分期还款,客服表示无法协商,同时开始进行催收,催收电话轮流打进来,恐吓短信不断。
对此,还呗的官方回复依旧是“诉求暂时无法满足,故此次投诉不成立”。
2024年4月出台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中明确指出,“联系人明确拒绝催收人员的请求或要求催收人员不得再联系的,催收人员不应再与其联系”。
还呗的催收流程和标准是什么?如何确保催收行为合法合规,避免对用户造成过度骚扰呢?日前,源媒汇致函还呗的运营机构数禾科技以及分众传媒,截至发稿均未得到回复。
还呗的崛起,是中国互联网贷款、助贷行业野蛮生长的缩影。面对还呗的各种乱象,作为数禾科技最大的单一股东,分众传媒总是以“无法施加控制”为由撇清责任,却难以自圆其说。还呗被频繁投诉,在损害自己品牌的同时,也在连累分众传媒的声誉。
对于分众传媒而言,如何在保持投资收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值得思考。而对于还呗的2700万用户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何时能摆脱暴力催收的阴影,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便利。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