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上海話也一樣,每一條村、每一個縣都有分別,甚至聽不懂

【本文来自《上海话目前的问题在于,它的功能变成了一个“上海人标记身份的工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出生在香港,父母、祖父母都是說台山話(粵語的一個分枝),母語就是台山話,開改以前北美唐人街最多人說的那種,因為賣豬仔、去金山最多是四邑人。

上學,就自然學了廣府話。

現在老了,看抖音等視頻,發覺我六七十年前字正腔圓的台山話跟現在台山人用的在語音上有相當大的分別。

語言是動態的、有生命的。

粵語,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集合,我想上海話也一樣,每一條村、每一個縣都有分別,甚至聽不懂。若要保護,每一個方言都有存在價值。

語言流傳、發展,自有生成、消亡的規律,其實無法操心,我想沒有人想回到每一個縣、每一個省說不同語言的狀況,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做得到。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