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一个月100多的活该吗?
文/挪威
前几篇文章我聊国资充实社保资金池,聊到了养老金的事儿,评论区有这么一条内容:
这段文字精简一点吧,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拿100多块钱群体的这拨人,没做多大贡献,所以拿得少。没有说「活该」两个字,但这意思已经呼之欲出了。
这位朋友看头像像是大学生,建议大学生可以好好看看上面那段话,方便日后进入社会接受毒打的时候能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光靠书本上那点内容你是无法获得内心自洽的,我太熟悉这个心路历程了。
好吧,那可以认真聊聊拿100多养老金的这拨人,虽然这个话题有一定危险性。而探讨一个收入话题都可以嗅到危险性的时候,其实就代表着博弈不平等了,就好比你吃不饱,你想跟你爹说,但你又怕你爹揍你,那你跟桌上其它人就已经不是一个水平位置了,关键是很多人还拽你,不让说,能上桌吃饭就不错了。
但我还是想聊聊,因为拿100多块钱一个月这个事儿对网络上很多人来说是个梗或者网络传闻,真拿这么点钱的群体大部分是不上网的,但对我来说不是,我妈真就拿100多,170/月。
170/月能干嘛,为了避免少数脱产的大学生对钱没概念,我大概说一下,170能买6杯星巴克,15杯瑞幸,大概两三顿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光喝水2块钱/瓶的话,能买80瓶,一天3瓶喝一个月,如果是纯喝水过日子的话,这个金额差不多够活一个月。
如果你开车看到路边做绿化搞卫生的一些晒得黝黑的大妈,她们大概率就属于这拨人中的一个,拿同样收入的大叔们一般在路边看不到的工地里。他们是大多数城市最廉价的劳动力供应来源,没有之一。这个保障水平让他们可以以有活儿就干不谈工钱的态度把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卷到极低的水平,直接带崩体力劳动力市场,年轻人基本上扭头就走。
但市场是有传导效应的,年轻人不会扭头就走然后躺下,他们也要过日子,当大量年轻人都集中在另外一个市场去卷的时候,他们也会把自己的价格卷到极低,同样带崩这个市场。3000块钱你就可以在广州招到一个大学生,还是单休。
当然,这些年轻人确实又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拨群体的子女,所以这是很悲哀的,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过于勤奋其实挤压了他们子女的生存空间,至少一定程度上是这样。
但这些年轻人也不全部是他们的子女,还有很多是父母有不错保障水平的子女。我身边有留学花了50万回国进不去体制内又嫌弃广州工资太低最后回到县城躺平的年轻人,即使父母有一定人脉和关系,但想把女子也弄进去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地方现在也缺钱,属于坑少萝卜多。
传导过程大致就是这样,但这也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的传导过程而已,所以如果你觉得他们活该,那很多人碰到的困境,就都属于活该了。接着来聊几个知识点:
知识点一:公粮和统购粮:很多年前,成人礼还不是一张南下或者北上的火车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在地里找东西吃,那时候,是要交公粮的,这部分是无偿交上去的,就跟你的个人所得交税是一个意思。
除了公粮之外,还有统购粮,因为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统购统销是粮食供应的主要渠道,统购粮的定价是上边规定的,一般低于市场价。换句话说,在交完公粮之后,你剩下的一部份仍然要以很低的价格卖给粮站。
所谓剪刀差,其实在这个时期是最明显的,低价把粮食收上去,工业品高价卖进来,因为农业也需要工业品的。
即使不算其它有的没的,这两项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其实占了他们年粮食产量的40%-60%。
那时候其实没有保险这个概念,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养老保险大概是1997年开始搞的。但问题来了,当你把全年收入的50%都以缴纳或者低价售卖的形式交上去的时候,这里面包不包括事实上的保险支出呢?要知道,年入百万的最高个人所得税率也就45%。
知识点二:视同缴纳:换个群体,特点其实差不多,贡献也很大,但也不算是交了保险,因为那时候都没这个概念,但采取的办法是,「视同缴纳」,主要覆盖群体就是国企集体企业职工,还有很多事业单位员工。
这部分我就不多说了,但这部分人没有缴纳产生的空账,其实是今天的年轻人也就是如你如我一样的人在背,因为我们是现收现支。
知识点三;老农津贴:台湾省搞出来的,因为他们当时也有差不多类似的问题,采取的一个措施就是补贴低收入人群,让低收入人群达到老了之后基本生活有一定保障的程度,属于兜底性措施。
不过津贴只是收入来源之一,综合收入除了津贴之外还有保险和年金等等加在一起,综合收入其实不会很低。
这部分也不太适合多说,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
贡献和负担可以通过知识点一感受得到,但退一万步讲,刨除这个因素,从社会运转逻辑来说,补贴低收入群体,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参考知识点三台湾省的老农津贴。
如果是低贡献者低保障是应该的话,按照这个逻辑,残疾人应该被排除在社会体系之外,他们有什么贡献?修盲道纯属于浪费社会资源。可能不少人真这么觉得,上街看,大家对占盲道这件事毫不在意。
另外,其实当大家呼吁给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时候,并不是要砍掉正常群体的正常收入,在城市生活每个月拿两三千块钱养老金再正常不过了,这不是第一个对立的概念。只是觉得,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低弱群体的保障,更多一些,仅此而已。
最后随便聊聊吧,其实提高一个社会的下限不是个坏事,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受益的,因为富不过三代,因为你没法确保你的子女一定不会阶层滑落,但如果滑落之后活得都不是一个正常的生活水平,每个阶层的人都会焦虑。
而内卷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从经济层面还是心理层面,心理层面就是焦虑,经济层面就是下限太低特别是大部分人的下限太低,每个年龄群体的劳动力市场都会卷得要死。
而你,我的朋友,你能确保你的孩子不会参与到这场极度内卷的游戏中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