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停火、罗永浩低调退场,预制菜国标即将出台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还没高潮就结束了。
9月13日晚上11点52分,在经历一整天高强度网络对线后,老罗深夜突然发文,表示西贝事件就此告一段落,接下来自己将会回归本职工作,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
罗永浩低调退场,万众期待的“互联网约架 2.0”没戏了,但事件留给西贝的震荡仍在。
这是西贝在预制菜争议后迎来的第一个周末,如果按照CEO贾国龙所说营业额每天几百万地掉,那么粗略估计几天下来西贝已经损失掉上千万,这还没算上大量围观群众因此对品牌产生质疑所带来的长期潜在负面影响。
贾国龙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时给出的数据口径
一场荒诞的商业闹剧,起因只是一条仅63字的“避雷”微博。
熟悉罗永浩的网友大概会知道,相比起当年邀请媒体围观自己怒砸西门子冰箱、在直播间当面对着王自如喊出“被包养就不要谈独立人格”的战绩可查,这种唠嗑性质的发言大概都不配收录进老罗互联网语料库中。
国服战神,战绩可查
甚至有人推测,老罗原本心思压根就没放在西贝上,可能只是想趁机炫耀一波,自己终于解除限高坐上飞机了。
不巧的是,全网唯一一个把罗永浩吐槽听进心坎里去的,恰恰是西贝创始人兼CEO贾国龙。
更让人遗憾的是,贾国龙把罗永浩的吐槽视作对西贝和自己的“挑衅”和檄文。于是很快就号召起媒体喊话、全网公开后厨直播、推出罗永浩同款菜单、动员集团1.8万人开展作战大会......
然而几天下来,董事长连番强硬操作不仅没能解决问题,频繁的自证“翻车”更是让西贝陷入了创立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
就连纵横互联网多年的罗永浩也不禁发出感慨:唉,就这?
罗永浩说这场battle自己“还没出手”大概率不是自谦,甚至可以判定,对线西贝可能是罗永浩征战互联网这么多年打过最富裕的仗,因为回看西贝和贾老板过去几天的神仙操作,换谁也会感慨:人怎么可以接连捅出这么大的篓子。
时间回到9月11日,在经历一夜复盘后,贾国龙不仅拒绝保持沉默,还无视了公关团队和朋友们的和解建议,当天就召开了一场线下媒体发布会,回应罗永浩的言论之余,贾国龙还对着镜头说出了后续被全网广泛传播的两句狠话:
“按照国家标准,西贝没有预制菜。”
“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至于为什么不采用更缓和的方式处理,坐拥一整个西贝餐饮商业王国、在商海打拼37年的商人贾国龙在后续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却表示,“那太商业了”。
代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视角,罗永浩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兼知名网络大V,贸然指控西贝食物不好吃,“几乎全是预制菜”,无疑是一种踢馆行为,甚至有可能是带着目的而来的,不光彩也不会得到大众支持,自己必然是正义的一方。
然而在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对只是作为消费者的罗永浩公然进行有罪推定,显然并不明智。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西贝在全国已经拥有接近400家门店,2023年年营收高达62亿,是毫无争议的中式餐饮巨头。作为对比,罗永浩只是一名普通的连续创业失败者,他对西贝的吐槽也不过是一名普通消费者的用餐体验,除了建议国家推动立法监管饭馆使用预制菜的情况外,暂时别无诉求。
假如贾国龙有稍微看过罗永浩的微博,就知道类似的公开吐槽基本是罗永浩的日常,甚至相比其他网络日常对线,在经历岁月洗礼被磨平棱角变得更加圆滑的老罗,在一开始针对西贝的措辞上已经足够克制。
相比起随口吐槽西贝的菜品口味,罗永浩对于曾经的“子公司”苹果的批评则要严厉、直白得多
于是,伴随贾国龙强硬发声,舆论的认知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作为餐饮巨头高位者的西贝对一名为民发声网络大V低位者的强势压迫。利用消费者身份刺激社会面对预制菜使用透明度的痛点,事情从一开始罗永浩就是更容易获得大众共情的一方。
一向以强势著称、充满争议的网络斗士罗永浩,也因此在这一次battle中难得地站到弱势地位,同时收获空前的舆论支持,就连老罗本人也表示受宠若惊。
相应地,站在罗永浩对立面的西贝要承担的舆论压力自然不轻,但要是没有后续的连番骚操作,事情也不会进一步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02 西贝陷入自证陷阱
就在9月12日,生了两天闷气的西贝公布了一份长达42页的公开声明,一边强调西贝作为一家老牌餐饮企业的待客之道,一边把罗永浩所点的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梳理成一份“作业指导书”向全社会公布。
与此同时,西贝还表示即日起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参观,顾客可在门店就餐的同时向门店伙伴提出参观后厨的要求,在穿戴相关食安防护服装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参观后厨,后续还将开放原产地、央厨工厂、草原牧场、奶食工厂、莜面工厂等西贝产地源头以供消费者参观。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但真诚不代表缺根筋,西贝的这番自证看似诚意满满,实则在全面自爆。
赶工制作的“作业指导书”,不仅公开承认了堂食和外卖同价不同质的区别对待,在图片操作展示中,还把带包装复热这种不该在此时出现的操作细节也给公布出来,未能打消网友质疑的同时,还在自证道路上挖了更多深坑。
至于开放后厨参观的操作,更是灾难级别的公关。媒体、群众镜头扫过之处,转基因大豆油、冻龄长达两年的蔬菜、肉类被不断地暂停、放大、传播,工作人员剪开包装复热菜品的动作被反复播放、公开处刑,在这一刻,贾国龙所说的“按照国家标准西贝没有预制菜”跟消费者们看到的后厨实况形成强烈对比。
或许是因为西贝的自爆行为过于荒诞和具有冲击力,以至于罗永浩在12日临时组建的直播间中几乎没有太多原创输出,光是不断复读西贝的种种骚操作已经足以撑起整场直播,而老罗此刻的唯一诉求,依然只是“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与罗永浩直播间的自在表现相比,贾国龙的情绪始终没能平静下来,在最有机会翻盘的媒体专访中,贾老板似乎仍然没有意识到消费者不满情绪从何而来,甚至用夜半失眠、郁闷喝酒这些“中登文学”来试图获得大众理解,要知道人甚至不能共情昨天熬夜的自己,更别说听一个身价过亿的董事长在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爹味烦恼。
艰苦叙事只适合事后庆功用作增添人物的传奇色彩,在这方面雷军显然是老板中的楷模,在职业生涯登顶后才跟大家忆当年项目失败后流连酒吧蹦迪排解郁闷之情度过人生低谷的艰苦岁月,反差人设立即丰满起来。
随着西贝连番自爆和舆论发酵,西贝真正的基本盘也在动摇。
原本对餐品口味和互联网骂战最不敏感的宝妈和家庭用餐群体开始加入战团,宝妈们纷纷实名发文吐槽,表示难以置信一直以来为了健康让孩子吃的西贝,到头来西兰花的年龄比自家娃还大。“一岁半的娃吃两岁的西兰花”,自责、不甘、悔恨充斥着宝妈社群。
在这之前,凭借着“专业儿童餐”定位,西贝已经成为国内家庭连锁餐饮的超级顶流,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宝妈粉丝,周末出行带娃吃西贝几乎成了宝妈标配行程。
这事并不夸张,作为参考,截至2024年西贝儿童餐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份,服务儿童客群近650万人次,服务家庭顾客超过2亿人次。在周末的黄金时段,部分西贝门店的儿童餐收入占比能达到 40%,远超传统西北菜菜品。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广告语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西贝转型连锁商场店,不断开拓中产家庭客群的最强武器。然而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一场自证风波过后,西贝正在失去曾经最引以为傲也是最坚定的宝妈市场。
相比起一开始为了反驳罗永浩而陷入预制菜定义的自证危机,或许这才是西贝接下来真正需要直视的经营困境。
03 预制菜国标要来了
罗永浩低调退场,西贝也在今天(14日)宣布暂停后厨参观同时下架“罗永浩同款套餐”,双方的针锋相对暂告一段落,但有关餐饮行业预制菜使用透明度的讨论还在继续。
9月13日,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际,一份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悄然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媒体引述参与起草的专家发言,这份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并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与现行全国各地141项团体、地方标准相比,“预制菜”国标条款将更聚焦“安全底线”,为监管执法提供直接依据。
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一旦这份“预制菜”国标正式落实,困扰行业和消费者多时的预制菜“身份”将会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正式说法,届时包括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这将会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
回顾中国预制菜发展历史不过短短数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我国预制菜产业开始进入增长快车道。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关于预制菜的描述
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进一步提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2024年3月,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后称“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并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
《通知》规定,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剂。除此以外,《通知》还要求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在餐饮环节大力推广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从不断细化的政策文件要求中可以看到,预制菜是一种利用速冻、真空、冷链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将中餐标准化的新尝试,与人们早期普遍理解的料理包、传统防腐食品有着显著区别,从食品工业发展来看预制菜的本质是对食材的深加工和高效利用。
伴随加工工艺进一步成熟,预制菜必然会成为更多餐饮企业和家庭烹饪的选择,从效率提升角度来看,这往往也意味着更便利、更快捷、更高性价比的菜品,这是一个庞大的食品深加工系统,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普及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式餐饮企业如何规范、透明使用预制菜本就是整个行业都要面对的转变,而不仅仅是西贝的困境。
但至少此刻预制菜国标的推进落地,将会从法律层面上解决餐饮行业预制菜“模糊营销”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04 条条大路通罗马当西贝因为自己的连番操作导致难以挽回的企业形象崩坏时,大批餐饮企业同行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真诚是永远必杀技”的正确打开方式。
过去几天在各大视频平台上,“后厨直播”已经成为各大饭店新的流量密码。烟雾弥漫的灶台、简单的明火、重复的颠勺,甚至是简单的洗菜、打鸡蛋......都能成为直播的素材,真的就应了一句老话,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而对烟火气最好的呈现,也不过是原本属于后厨里一件件反复琐碎的手工活。
当然,后厨直播不过是餐饮企业跟消费者隔空对话的一种形式,面对预制菜的日渐普及,如何将这种行业趋势正确传达给消费者一样重要,也正因如此,在这场看似一地鸡毛的纷争中,有两家企业意外成为了业界标杆。
其一是混迹网络多时的老乡鸡,除了日常出没在各大热门视频、贴文留言区,并且每天在微博上“咯咯咯咯”搞抽象以外,老乡鸡其实也是预制菜透明化的头号推手。
按照老乡鸡公示的标准,门店的菜品一共分了三个品类,分别是生鲜生切的餐厅先做、中央厨房备菜的半预制,以及完全由中央厨房生产再交由门店售卖的复热预制。通过明确的科普表示以及颜色区分,消费者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付钱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属于哪个品类,做到真正的自由选择。
也正因为这种对预制菜和消费者坦诚的态度,罗永浩在12日的直播间点名表扬了老乡鸡,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餐饮门店选用预制菜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做到公开、透明、自由买卖。
至于另一家躺赢的企业,则是平民西餐领头羊,有预制菜之王称号的萨莉亚,相比起老乡鸡对菜品的严格划分,萨莉亚的做法就简单粗暴得多,餐厅不语,只是一味地以低价服人。
翻开萨莉亚菜单,你会发现至少7成菜品都在20元以下,点上一份意面、西式浓汤再加一份新鲜沙拉或者甜品,也不过35块钱出头,真正地把预制菜降本增效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从泼天流量的后厨直播,到老乡鸡和萨莉亚对待预制菜的不同解法,都能看到,餐饮企业跟消费者的关系更多在于如何沟通,而不是时刻想着怎样教育消费者,更不要试图跟消费者争论什么才是“预制菜的国标定义”。
事实上,随着大众对预制菜的认知不断加深,有关预制菜的争议早已不在预制菜本身,夫妻店的烟火气跟连锁餐饮的稳定出品并不冲突,消费者在拥有知情权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才是关键。
正如新华社的定调推文所说,预制菜推广这事,“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