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最意外的“小儿子”,被大学生捧红了

500

500

最近,网上又新火了一个梗:丝瓜汤。

起因是一个自媒体拍摄自己家的日常吃饭场景,没想到丝瓜汤意外火了,还成了全网“聊天神器”。如何降低聊天对象的怒气?不如给对方发一碗电子“丝瓜汤”。

500

不过,这碗丝瓜汤,显然还是没能平息很多留学生的愤怒。

谁能想到,中国的一款AI应用夸克,最近竟成了老外的围攻之地。理由是,最近夸克给大学新生发免费会员福利,却没有留学生的份。不光是嘴上抱怨,还跑到应用商店打差评。

500

有人可能没听过的APP,怎么就装满了外国大学生的“醋味”呢?甚至堪称一场大型互联网行为艺术。

吐槽归吐槽,但这事的发生的确也反映一个事实:夸克这些年,竟然进化成了很多人离不开的“生活搭子”。连外国大使都成了野生代言人,在采访中特意点名表扬夸克,说很多留学生用它整合资料、写简历,简直就是免费的全球大型行走广告。

一提起夸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还是阿里旗下的网盘APP,谁能想到它如今成了最火的AI应用之一。有数据显示,如今夸克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个亿以上,在6月更是成为人均使用次数领先于其他AI的黑马选手。

500

被留学生集体“薅羊毛”、外国大使点赞,阿里这个儿子怎么就出息了?

500

被围攻的AI“小透明”,活成大学生庇护所

500

都知道,好用的中国AI应用太多了,并不缺夸克这一个。

前有DeepSeek、元宝尽力成为打工人心头好,后有字节的豆包靠魔性整活老少通吃。

阿里也不是没搞过各种APP如通义等。但有媒体报道,内部曾称“其他App投流的效果不理想,短期已看不到能与豆包、元宝掰手腕的希望”。

如此艰难的竞争环境下,能扛起阿里AI大旗凭什么是夸克?

500

答案是,它的画风相当清奇:抓住大学生逆袭。

最初级的大学生,是把夸克当影视剧+小说的平替天堂。

一般难找的资源,在夸克上主打一个“承包”,小说也能随便搜索,各种甜宠文、夸克小说,直接成了很多大学生晚上睡觉前的精神天堂,四舍五入就等于“白嫖”。

500

其他的短剧或小说平台起码要花钱,到了夸克这里却主打一个娱乐自由。

更高阶一点的玩家,是把夸克当“哆啦A梦”来用:一个夸克=小猿搜题+美图秀秀+WPS+知网的浓缩结合体。

别说最基本的文件处理,PPT、简历模板、图片处理等,就算是搜题、各种专业考试资料等,甚至还有AI写作、试卷中心,可以说直接对准了学生党的“死穴”。不少学生党咋可能拒绝呢?

500

用户基础,应用就不基础。很多人说,下了一个夸克,等于少下载几十个APP。不得不说,冲这个“大包大揽”的架势,这也很阿里。

骨灰级的玩家,则是主打一个“倒反天罡”,开发出各种隐藏技能。有人甚至在夸克上写小说、编歌曲、查志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都想用。

500

夸克也没闲着,趁热打铁专门推出了个教育计划,这也就有了开头提到的那一幕:5000多万的高校中国学生都能领会员,不少留学生纷纷抢着“薅羊毛”,眼巴巴的求,“夸克,你真的把我们忘了吗?”

500

甚至有人跑到市民热线板块,帮老外们反馈问题。

很多网友也感叹,“我们用的标配,原来是外国人求而不得的顶配”。

500

能成为最靓的仔,全靠“贪”逆袭

500

跟如今的风光不同,最初夸克的诞生,说白了还是一次偶然。

在2014年左右,阿里巴巴接连收购UC浏览器和高德地图,组建一个庞大的移动事业群,这一举措被外界称为“阿里再造一个阿里”。

然而,谁也没想到UC浏览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臃肿,在各种舆论压力下,UC团队开始想出路,于是就有了一款全新的浏览器:夸克。

500

有了曾经的教训后,夸克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用户体验上做减法。

很多用过夸克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页面干净,没有太多无关的元素干扰,它还有个纯净模式,可以一键过滤各种其他消息。

毕竟,在过去很多人都曾有类似的ptsd:打开一个搜索浏览器,要么是蹦出很多广告,要么是各种乱七八糟的资讯。

夸克却完全不会,别说广告,它的页面设计都相当简洁,每个图标都是一个简单的元素,想找哪个一眼可见。

500

因为够简洁,也吸引了不少被过去“牛皮癣式”浏览器逼疯的用户。

第二件事,是功能上做加法。

很多人最初入坑夸克是因为它的网盘功能,下载某些资源都能用到夸克。

但实际上,这些年夸克的野心并不止于此。用户体验要简洁,但功能却不能少,要做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能用”,够接地气。不断在应用里加入更多功能,打造一套完整的AI工具链。就像夸克CEO吴嘉所描述:希望夸克AI超级框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让用户轻松进入AI世界。

因为步子突然跨的较大,一开始转型很多人还没适应,甚至它也被很多人骂过。

500

但这并不耽误夸克各种“不务正业”的贪婪尝试。

一方面是跟学生杠上,加入高考志愿、AI解题,另一方面白领的痛点也没放过,文件扫描、AI写稿、AI办公一条龙服务,关键是还都在一个应用上。

500

因为功能够接地气也的确实用,很多人也从最初的“嫌弃”变成了真香,一步步成了夸克的忠实用户。

有数据显示,夸克已经覆盖了全国超70%的大学生,几乎成了当代大学生的“标配”。在夸克的2亿用户中,00后年轻用户占比就超过一半。

就像外国大使说的,“中国提供一种新可能:技术可以既是高效的,又是普惠的”。

从目前的成绩来看,夸克还是赌对了。

500

中国特色AI的威力,还在持续发酵

500

2年前,吸引全球人目光的还是OpenAI,打响了AI风口的第一枪。

2年后,站在AI浪潮之巅的主角就变成了各种中国AI后辈们。连不少外国大使都纷纷化身中国AI的打call迷弟。

多国驻华大使在采访中感叹,DeepSeek等中国AI应用已成为众多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工具。

500

中国AI们之所以能火,还是因为不讲噱头不拼营销,一切回归普通人最看重的需求:好用不贵。

不得不说,夸克能爆红只是开始,阿里想要把握住AI更多的机遇,从仰望别人到被别人追捧,还得注意行业的两个变化。

第一,是把AI变成用户的“肌肉记忆”。

上一个让全民形成使用习惯的还是移动支付,如今,各种AI也成了用户基本生活的刚需,同样是连接一整套的数字生活,小到外卖快递,大到带娃办公,只要够好用,人们显然也会把用AI当成习惯。

500

这个过程中,谁能更加贴合用户的痛点做服务,用AI给出新的思路,谁也能更快抓到这股红利。

对于夸克来说,眼下显然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除了大学生之外,如何吸引更多圈层的人养成在生活中用夸克的习惯,尤其是做到像豆包一样老少通杀,显然还是任重而道远。

第二,是在用户生活中“大包大揽”。

过去,很多人觉得AI应用就是挑一个垂直领域做创新,但随着夸克们的崛起,也说明一件事:大而全也未必行不通。

基于这个思路,阿里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系统级全场景AI”。

这要是放在过去,一般都是操作系统巨头如微软或PC厂商如联想能做的。而夸克这个曾被视为网盘的应用,如今却想“定义AIPC”,也就是谷歌苹果有的,它也想干。用快捷键、悬浮球等,哪怕脱离夸克,在其他应用上都能用。

500

夸克想做的,就是用户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它还搞出了一堆“夸克全家桶”,如夸克学习APP、夸克健康、夸克AI眼镜,与阿里和支付宝的生态深度融合,虽然还没有明显的成绩,但显然也是给自己多找一些可能性。

500

不过刀哥也觉得,大而全往往是双刃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要跟更多领域同行的正面竞争,以及用户更为严苛的审视,难度有增无减。

未来如何平衡产品野心与实际体验,让逆袭变成长红,也是夸克当下最要紧的任务。

成功从来不是靠小聪明,而是脚踏实地的基本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点击「金错刀」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