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直播炮轰西贝后,预制菜国标传来最新消息
9月12日晚8:30左右,罗永浩的直播在一个“草台班子”的支持下略显简陋地如约开始了。直播间人数迅速达到10万+,在最开始的十分钟左右,直播的观感并不佳,罗永浩多次向观众作出解释和安抚,对直播团队的不满逐渐溢于言表。
好在技术问题最终都顺利解决,罗永浩的一肚子话终于能够倾泻而出,西贝迎来了三天来最猛烈的炮火。
不过,就连罗永浩自己都感到于心不忍的是,这些弹药绝大多数是西贝自己送上门的。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我上来什么都没做,他就先捅了自己一刀。”
西贝的公关团队是罗永浩口中的另一个“草台班子”。
但就西贝这个企业来讲,它的公关团队在这件事情上,恐怕未必能拦得住老板贾国龙。
1
内蒙人贾国龙是个典型的西北汉子,他直率、仗义、古道热肠,是餐饮业的领军人物(带头大哥)。早几年他因为大方给员工分钱而获誉良多,疫情之初又因为勇于直言而令餐饮业的困境被外界关注到。
他以诚待人,自然容不得罗永浩污蔑西贝是预制菜,因为他自己打心底认为西贝是有预制工艺,但是绝对没有预制菜。
所以面对罗永浩的吐槽,他才会感到委屈和愤怒,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反应之大超出了许多人认为的必要限度。
也正是因为内心有这份笃定,所以他能够毫不犹豫地宣布开放后厨,邀请消费者去参观。
这样的动作,体现的正是贾国龙的坦荡,也看得出他对自己的企业管理和餐厅运营非常有信心,相信西贝的将近400家门店统统经得起检视。
这是值得敬佩的,他个人的品格值得敬佩,他能做出这样一家企业也值得敬佩。
然而正是这个动作,却引发了一场更大的风暴,准确地说,是一场灾难。
2
无数媒体、自媒体涌进了西贝全国各地的门店后厨,数不清的短视频开始在网络流传,其中一些被罗永浩12日晚的直播“收录”,集中向数千万人展示。
人们在后厨看到的真相,令许多人感到尴尬,也令许多先前还在观望的人直接“路转黑”。
如果说烤鱼保质期18个月还能让人理解,那西兰花保质期24个月、南瓜泥2024年生产的就完全超出了许多人的接受范围——后两者均是西贝儿童餐的“主要成员”。
13日凌晨三点多,在直播结束后几个小时,罗永浩忍不住在微博发问:“如何仅使用冷冻技术,不用防腐剂的情况下,给有机西兰花的保质期做到24个月?并且还能用它做成适合给儿童食用的菜肴?”
这还怎么解释?这没法解释!
而这种局面原本不会出现。
让那些未经任何专业训练的素人厨师、员工,去面对媒体、面对镜头,这可真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自杀式公关。
从企业大局着想,西贝应立即叫停后厨开放,尽管这会让老板觉得被打脸。(最新消息是进后厨参观需持健康证)
3
这场风波对西贝的生意影响比较明显,按贾国龙的说法,10日、11日各下降100万元,12日下降两三百万。不过他也说了,“生意宁可不做,是非必须得辩”。
那么,具体是什么“是非”?
事情发展至今,最大的“是非”自然就是西贝的菜究竟是不是预制菜。
贾国龙认为西贝100%不是预制菜,罗永浩则在直播中说他在撒谎。
贾国龙给的证据是市监总局等部门去年3月发布的一则通知,罗永浩则说这仅仅只是通知而非国标。
罗永浩还贴出了2023年人民网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份报告,明确指出西贝等企业80%以上的菜品是预制菜。
这一通口水仗好不热闹,然而却缺乏牢靠的事实依据,因为预制菜的定义目前确实缺乏严格的国标。至于人民网2023年的那篇文章,由于是在2024年市监总局的通知之前,因此也做不得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不能用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
很显然,预制菜是非之争一时很难有结果。
4
而从头梳理这起风波,不难发现,隐藏在预制菜是非之争背后的,还有一个是非之争——西贝到底贵不贵。
“贵且难吃”是不少人对西贝的印象,在这次风波中,这一标签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把这四个字拆开来看,其实人们吐槽的重点是“贵”,如果你不贵甚至还很便宜,那么“难吃”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罗永浩也认为西贝太贵。在最初那条吐槽的微博里,他这样说过;在12日的直播中,他说有些快餐企业也是预制菜,但是人家卖得便宜,不像西贝一个戗面馒头都要21元。此外,他还特意提醒大家注意一个细节:当天他们5个人为什么会点15个菜?言外之意就是分量少,性价比低。
△图自餐宝典
不过,贾国龙一直认为西贝贵有贵的道理,因为其食材是优质的,属于物有所值。
应该说,在这场风波之前,许多消费者是认同贾国龙的,宁愿花钱买个心安,就连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都说感谢西贝提供一个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然而在这场风波过后,尤其是后厨视频满天飞之后,贾国龙的那个理由还会有多少说服力呢?
他也许是时候俯下身来,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而非企业老板的角度,去检视西贝的菜单了。
5
西贝遭遇了一场重大危机,在是不是预制菜、贵不贵这两个方面跟外界产生了严重的认知错位。这其中有些问题是企业自己的,有些问题则是整个餐饮行业共同的。这场危机后续的走向,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企业危机公关的范畴,相信现在不会有哪家餐饮企业会抱着吃瓜看戏的态度袖手旁观。
餐饮人需要立即行动起来。
行动的方向不是要去抹黑、搞臭罗永浩,而是推动预制菜国标尽快落地。
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是大势所趋。但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态度却一直是遮遮掩掩、讳莫如深,生怕让顾客知道自己跟预制菜沾边。这就像有些偶像明星,生怕粉丝知道自己谈恋爱了一样。明明有非常实际的需求,但就是不敢光明正大。
这种尴尬的局面,想必餐饮企业都受够了!
亟需国标为自己正名。否则名一直不正,言就一直不顺。关于什么是预制菜、餐饮企业怎么用预制菜,怎么能既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又能满足公众知情权,都要有个明确的说法,要有据可依。
据一财13日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这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
罗永浩在微博转发了这条消息,表示“太好了,万众期待!!!”。
对餐饮企业来说,接下来除了联合协会尽快推动国标落地,更要紧的是让自己的内部运营能符合国标的要求和方向——相信不会有几家的后厨比西贝更经得起参观。